金发科技集团董事长袁志敏是做材料的,和其他普通的材料不同,他做的是新材料。
袁志敏喜欢用这么一个段子来解释他所从事的行业:“你还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吧,圆珠笔的笔芯还是一种油墨型的,黏乎乎的,一不小心就漏油了,弄得衣服上到处都是,现在没有了吧,这就是新材料的功劳。”
激情燃烧的岁月
金发科技做的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之一。2010年,国家公布未来重点支持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位列其中。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发展的根本。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对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很多高端工业都需要用到特异性能的新材料,没有新材料的发展,当前的结构调整特别是制造业升级不可能实现。”袁志敏激情澎湃。
新材料产业的领域很广,袁志敏和金发科技专注做改性塑料,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比较高端一些的塑料材料,比如汽车用的塑料原料,使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制作的农膜等。
1993年,袁志敏刚开始创业时,以改性塑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并不像今天这样如此被推崇,用袁志敏的话来说,那时候新材料产业就是在“盐碱地里种草”,成活率和生长度都是问题。
袁志敏认为,一个国家的落后,归根到底是因为工业落后,而工业落后的主因就是材料落后。“中国生产了世界一半以上的钢,但是我们没赚到钱,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模具钢,我们的好钢都是买别人的。当我们的钢铁卖五六千块钱一吨时,人家的钢铁卖五六万块钱一吨,比铜还贵,这就是差别。当我们国家在材料创新上落后于人,相关产业也会步履维艰。”袁志敏说。
回顾创业的日子,袁志敏承认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公司的全部财产只有一辆摩托车、一部电话、4张办公桌。袁志敏每天要花上一个半小时左右,从广州五山科技东街骑自行车到位于广州大桥附近的化肥厂取原料。“夏天天气热,屁股都磨破了,实在骑不动就用手推。”
袁志敏的勤奋踏实是不争的事实,他赋予公司理想,艰辛地实现,但并不张扬。2012年金发科技的销售额超过150亿元,成为世界第四、全国第一的改性塑料公司。“做改性塑料这个行业,后面20家加起来都没有我一家多。”
2007年以前,我国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所用的塑料原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金发科技自主研发的300余种汽车工程塑料,已经供应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国内外近20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打破了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塑料厂商。
“之前我们生产汽车所用的材料全是买别人的,经过金发科技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所有国产品牌的汽车,我们都能够完全满足它的材料需求。在国内生产的宝马,50%多的材料我们都能供给,上海一汽大众、上汽,也都在逐渐使用我们的材料。”袁志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小步走,慢慢来
近年来,金发科技销售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5%,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较上年增长37%。尽管袁志敏执掌的金发科技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他承认,他对速度仍有敬畏之心。
光伏巨头尚德破产,让人看到了号称“不死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常脆弱的一面。“除了光伏产业还有多少所谓的新能源、新材料将上演同类故事,巨额投入打水漂不说,谁来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买单?”这一点,袁志敏心里非常清楚,他为金发制定的战略是:小步徐行。
“在很多人看来,新材料产业前景十分明朗,翻番增长都没有问题,尽管我们的团队也已经很优秀,但我觉得20%~30%的增长就够了,我们之所以不选择跳跃式的增长,是因为新材料产业是要靠一个基础、一种持之以恒的东西去持续。”袁志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袁志敏所指的产业基础就是科研投入。以金发科技的主要产品之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为例,袁志敏每年规划投入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四到五的资金作为研发经费,已经做了12年了,耐高温尼龙、碳纤维也都做了十多年了,但这些产品现在都还没盈利。
“这时候就需要国家对新材料产业进行大力支持,因为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家对企业创新要建立一些公共平台,比如担保平台、融资平台、股权投资平台、孵化平台等,这些可以让创新型企业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过程。当年我硕士毕业后选择下海,就是因为国家给高新技术企业免税三年,有支持、有文化,我们就勇敢地跳下去了。国家现在这么富有了,20年前的***策却没有了。”说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本激情洋溢的袁志敏又迅速切换到了理性的状态。
科技创新是大事,也是小事
理性的袁志敏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金发科技2007年“冲动”地进入陌生的房地产行业。收购长沙高鑫房地产公司,并在随后斥资1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长沙一块土地。2008年,房地产业低迷的状况让金发科技深陷资金链紧张的被动之中。无奈之下,2008年7月,金发科技发行了5年期、票面年利率高达8.2%,总额10亿元的公司债。
2008年是公司成立15年来经营业绩首次下滑的一年,袁志敏一度深感困惑,常常反思。“作为一个老板,你想做什么,我觉得自己要把方向想清楚了,不能什么都想做,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袁志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
2009年,剥掉房地产之后,袁志敏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新材料主业上 。
去年金发科技因为融资没有找到出路,而选择将空闲资金投入银行理财,饱受争议。很多旁观者都将矛头对准了这个没有把融资投入到创新研发的高科技企业。
面对质疑,袁志敏感到十分委屈,“不能说我募到钱就一定得投进去,这是一种最不负责任的态度。我觉得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该变还得变。如果一下子投几十个亿去创新,没东西怎么办,我得降低风险啊。”
袁志敏说,做新材料不像其他的很多产业,一下子能发大财, 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太大的财力和物力,也没有很多人力,在制定自己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这是在做什么,做到术业有专攻,做好了一件,再做第二件、第三件,慢慢成长。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企业不应该涉足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袁志敏反而觉得民营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我认为未来国家创新的主体是民企,因为民企是最有活力的。国企是干大事的,我们民企是干小事的。尽管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大事,但它是由很小的一些东西拼凑而成的,例如每一件专利技术的创新就是小事,只有把它聚集起来才变成了大事。有数据表明,中国起码80%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企,所以从高新技术产业的构成来说,创新的主力就在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