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

高中历史课本中,皇帝有着不同的叫法,如: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唐太祖、宋太祖、唐太宗、宋高宗,明清的洪武、康熙、乾隆等。中国古代的皇帝一般有三种叫法:年号、谥号、庙号,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是怎样定义的?

一、年号

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纪年的名称。年号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早的年号是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定的“建元”(公元前140年).年号除记载帝王在位之年,还可表示初登帝位、祈求福寿、表示祥瑞、记事等,如:汉宣帝继位后定的“本始”;汉桓帝在位时的“永兴”;明成祖在位时的“永乐”。明清以前的皇帝在位时经常更换年号,一般都有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在位时先后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大始、征和、后元,共11个年号;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3个;武则天掌权和当皇帝时年号最多,先后有17个年号。但是也有例外,如:唐太宗只有“贞观”一个年号。年号一般是两个字,武则天时用过四个字的,如“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明清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故用年号指代皇帝,如嘉靖、崇祯、康熙、乾隆等。

年号还可以用来纪年,如:贞观元年指唐太宗执***的第一年,即公元627年。辛亥***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溥仪在担任满洲国皇帝时使用过“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二、谥号

谥号是我国古代帝王、贵族、文臣、武将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称号。谥号起源于周朝的周成王(周武王之子)。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如周平王的“平”、秦穆公的“穆”、楚庄王的“庄”;也有用两个字的,如赵惠文王的“惠文”、秦昭襄王的“昭襄”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个字,如汉文帝的“文”、汉景帝的“景”、隋炀帝的“炀”;非帝王者多用两字,如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史可法的谥号是“忠烈”。谥号的用字一向都有特定意义,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同情的有哀、幽、怀、愍、悼等。唐朝以前多以谥号指代皇帝。

三、庙号

庙号是我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为他们定的名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的庙号为“太宗”、太戊的庙号为“中宗”。到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庙号制度就废止,秦朝时连谥号制也废止了,秦朝皇帝嬴***看到谥号与庙号一样都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谥号也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始称“皇帝”,因此“始皇”是其自称,既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汉朝开始又承袭了庙号和谥号制度。两汉时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没有庙号,到唐以后的皇帝一般都有庙号,因此唐以前多以谥号指代皇帝,唐朝开始到元朝多以庙号指代皇帝。

庙号以“祖”为最尊,“宗”次之。自汉朝开始,封建王朝的***皇帝庙号都称“祖”,如刘邦的庙号为汉高祖、李渊的庙号为唐高祖、赵匡胤的庙号为宋太祖、朱元璋的庙号为明太祖;第二代以后的皇帝庙号多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仁宗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权受汉人的影响一般也是如此定庙号,如耶律阿保机的庙号为辽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号为金太祖、铁木真为元太祖、努尔哈赤为清太祖;第二代以后的皇帝也多称“宗”,如辽太宗、辽世宗、金太宗、金世宗、元太宗、元宪宗、清世宗、清高宗等。

四、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

根据上文内容,总结到年号、谥号、庙号有以下不同:

(1)起源的时间不同。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其次是谥号,起始于周朝;年号最晚,从汉武帝开始。庙号、谥号在奴隶社会已有,年`号到封建社会才有。但是,周朝废除了庙号只有谥号,秦朝又废除了谥号,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因此,商朝只有庙号,周朝只有谥号,秦朝是既没庙号也没谥号更没年号,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才“三号”具备。

(2)代指皇帝的时间不同。唐朝以前多用谥号指代皇帝,如:唐朝以前的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隋文帝、隋炀是谥号;唐朝至元朝多以庙号指代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明、清两代多用年号指代皇帝,如:洪武、康熙、乾隆。

(3)使用的时间不同。年号是皇帝生前使用,谥号和庙号都是皇帝死后,后人根据皇帝生前的事迹追加的。

(4)使用的对象不同。不同年号和庙号是帝王才有的,谥号除帝王有之外,贵族、父臣、武将也有,如:北宋的***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谥号“文”,明末的***治家史可法的谥号“忠烈”。

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

学习

教会你如何运营电商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会你如何运营电商,内容包括电商运营没经验怎么入行,抖音电商运营免费培训课。在当下电商泡沫泛滥,并逐一破灭的情况下,《三双鞋》向人们揭示了成功电商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在运营纯粹的B2C电子商务企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

学习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

阅读(3187)

本文为您介绍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内容包括肯德基苏丹红处理措施,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简单简述。2005年2月18日,英国在食品中发现“苏丹红”,下架食品达500多种。2005年2月23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重点检控进口产品中的“苏丹红1号

学习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阅读(114)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内容包括疫情后经济发展分析最新,中国经济发展swot分析。从历史的视角即纵向维度看,新中国六十年的经济增长,超过了旧中国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和三级再生产循环。关键词:经济发展GDP

学习

人脸表情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人脸表情识别方法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怎么把人脸表情变成沙雕表情,opengl人脸表情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技术得到很快的发展。人脸表情识别(FER)作为智能化人机交互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

学习

当代大学生热衷研读“厚黑学”现象透视

阅读(24)

今天的这一类书却把李宗吾老先生唾弃的“厚黑”,捧起来加点时尚的化学原料,变成“面膜”朝今天年轻人的脸上涂。因为人到中年,我家有儿子正上大学,即将毕业走向职场,走向社会,因此,对于目前流行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的所谓“励志江湖”、“职场

学习

遥远的《间谍之桥》

阅读(18)

在美联航的飞机上看见新片《间谍之桥》,一下被上面的美国国旗和镰刀斧头的苏联国旗吸引了,特别是在这两个国旗之间汤姆・汉克斯那张严肃的脸。我不知道这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可是他一定会和冷战有关系。当一些空镜头落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街

学习

企业研发项目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研发项目,内容包括研发企业项目立项政策,企业研发项目完整资料。从协同创新的理论出发,认为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的新形势下,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进行研发项目的协同创新,即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技术,通过

学习

湖南桃江县“三棒鼓”的艺术特征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湖南桃江县“三棒鼓”的艺术特征,内容包括湖南桃江县三棒鼓,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棒鼓。内容“三棒鼓”的流行区域以桃江县乍埠回族乡为主,是流传于马迹塘、大栗港、三堂街一带的一种走唱艺术形式。探索“三棒鼓”的历史源流

学习

舌尖上的年味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舌尖上的年味,内容包括舌尖上的年味文案,舌尖上的年味作文。有人说年的味道就是食物的味道。这句话一直被我奉为真理。孩子们过年期待的事莫过于三项:假期、食物和压岁钱。对于我一个“吃客”来说,年的味道永远是在舌尖上绽放

学习

公文语言中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现象分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公文语言中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现象分析,内容包括公文中主谓结构与动宾结构,动宾短语宾语前置之类的总结。本文论述了动宾结构中受事宾语前置现象在公文语言中的大量存在性和作为句子的内嵌成分的可生成性。动宾结构受事宾

学习

此情可待成追忆:于凤至与张学良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此情可待成追忆:于凤至与张学良,内容包括讲故事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坎坷爱情,张学良于凤至合集。在赵四小姐出现之前,张学良无论怎么在外面玩,都没有影响于凤至的地位。有一次于凤至生孩子生命垂危,家里人提出让于凤至的侄女儿来

学习

我在故宫修文物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我在故宫修文物,内容包括我在故宫修文物全文阅读,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大多数人认为,修复文物是一件近乎复制古人的创作。这样说没有错,至少在故宫的中生代匠人中还残留着这种痕迹。而生于1978年的屈峰就不那么“规矩”了:我

学习

品牌营销方案范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营销方案范文,内容包括海外品牌营销方案,品牌营销全案策划方案。品牌营销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网络营销富媒体品牌合作直效营销网络营销是指为实现营销目标,借助互联网、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进行的营销活动。网络

学习

可爱天下父母心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可爱天下父母心,内容包括可怜天下父母心全文,可怜天下父母心全文阅读。少男少女们追星,已然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说起为人父母者追星,尤其这父母本身就是个“星”,这事就有点意思了。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里的“邢捕头”扮演者

学习

古代的谥号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的谥号,内容包括古代谥号解释大全,古代文臣谥号排名。谥号是中国古代文化在特定环境中的产物。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他们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学习

谥号“文正”在明清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谥号“文正”在明清,内容包括谥号法原文,明清谥号为文正。皇帝的谥号是由礼仪官拟定的,臣下的谥号是由朝廷赐予的。其来源根据王国维的考证,应该出现在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