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年的味道就是食物的味道。这句话一直被我奉为真理。孩子们过年期待的事莫过于三项:假期、食物和压岁钱。对于我一个“吃客”来说,年的味道永远是在舌尖上绽放的。
每到新年之前的倒计时,老一辈泡制的腊肉就已经酥在我们的心中了。那些腊肉表面一层金黄,把手指按上去是一定会打滑的。这样的腊肉再配上一些黄豆,或和新采的包菜在一起烩,那味道简直不可抗拒。当我把腊肉放在鼻子下,一股酸而焦的香气夹杂在若有若无的松枝香气中扑面而来,让你本已激动不已的味蕾再度骚动不安起来。放一片在口中,外焦里嫩,入口即化,美味到让你不得不咽下好几口外溢的唾沫,可以说腊肉激活了新年。
大年初一登场的“主角”无非就是炒货了,因为按我们当地的风俗,正月初三前是不能动刀动剪的。每当看见灶膛里跳动的火苗,我们的心也不由得兴奋起来。这时,迷信的外婆总会不断地让我们问她在炒什么,然后利利索索地絮叨出一大堆妖魔鬼怪的大名,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但大笑声总被严肃地制止。当外婆絮叨完了,就会大喝一声:“开!”于是炒货就都成了未来一年美好的代名词。比如花生米是多子多孙,芋头就是年年有余、有奔头的意思等等。
初一不光有“主角”,还有“配角”。外公晒制的干枣总能让我们从口甜到后脚跟。枣子一般都吃不完,它自然也就成了老一辈们最喜欢的零食了。
初四能动刀剪了。于是大鱼大肉又由年饭后的中断再次登上餐桌。我本人最喜欢“泥鳅钻豆腐”和红烧肉这两道菜。冰层下,鱼儿个个都活蹦乱跳的,没一个知道今天它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先是几声轰轰的抽水机响,接着是在几位大汉合力挥舞的大锤下,村里唯一的小池塘上那厚厚的冰层被打碎,大伙一起围了上来,撒网,收网,只见河底下一片碎冰和一堆河鲜。大伙高兴地把河鲜一个个地抛向岸上。这时母亲总会把第一批“登陆”的泥鳅买个几斤,用来做“泥鳅钻豆腐”这道菜。先让泥鳅吐尽泥,再放锅中和豆腐一起煮,随着锅里水的温度慢慢升高,那些泥鳅便纷纷没头没脑地往豆腐里钻,这时换上大火,就能把整个鲜味留住,一盘“泥鳅钻豆腐”就诞生了。不用放任何调料,那鲜香的豆腐再加上一点泥鳅的味道,清淡而爽口。夹起一条泥鳅放入口中,似乎它能在口中游走起来一样,不想嚼,恨不得让它直接滑入腹中,这样才好吃呢。
初四还要杀猪。一头大肥猪被捆在案台上,不一会儿工夫,就动弹不得了,于是人们忙着烧开水,烫猪身,刮猪毛,分猪肉。这时外婆会买一些排骨和五花肉。红烧肉的烧法是世代相传的,人人都会。我们家烧法的配料里,辛辣食材较多,所以我常戏称这是让舌头过“火焰山”。那红彤彤、油亮亮的肉块整齐地在盘子中列队,再将汤汁浇上去,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就可以上桌了。我总会在这时埋头大啃大嚼,虽辣得满头冒汗、满嘴发烫,却不肯停下来吸口气,吃得裤子松了又紧,紧了又松,直到实在吃不下了,才开始狂喝桌上的饮料来浇灭嘴中的“火焰”。这“一战”中,让味蕾爽到了极点,如同在火焰上跳了一支优美的华尔兹。年的味道也发挥到了极致。
也许是味觉的影响,我仿佛忘记了耳边从未间断的鞭炮声,门口新换的对联,身上穿着的新衣,房间里“挤满”了压岁钱的红包,还有一个又长了一岁的自己。的确,在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心里,年味往往就是食味,它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垂涎、久久回味。
(指导教师:胡国平)
简评
从舌尖上绽放的味道中品味“年味”,本文的小作者细致而精练地描述了过年的欢乐景象,炒年货、“泥鳅钻豆腐”、红烧肉等等,无一不带给我们温暖而热闹的氛围。读罢文章,我们也不禁想起家乡那一道道令人口水四溢的美食了。
(高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