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年年有,可是今年找起来似乎特别难,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有人说是经济下行遭遇了行业转型,有人说是就业难碰上了选才难。找工作,不是一个“个人”问题。
“经济下行”遭遇“行业转型”,内忧外患加大就业难度
在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看来,毕业生找工作没有一年不难的,只是今年的情况尤其特殊。一方面,就业形势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企业来说,制定招聘计划的根据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走势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提前研究与判断。而就目前来说,许多企业对于未来经济走势的态度并不乐观。
去年年底,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了《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该报告在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时指出,世界经济增长在2013年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低迷,并且在随后的两年中全球经济面临再度衰退的极大风险。报告认为,2012年度的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趋弱,而且预期在未来两年间仍将持续减弱。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为2.4%,2014年预期为3.2%,这一预期目标与联合国半年前的预测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纵观国内,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2012年同期增长7.7%,较2012年第四季度7.9%的增长率放慢。
另一方面,据孟广分析,许多招聘大户在前几年(从2009年到2011年)招聘的新人都还未完全“消化”,加上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收紧,企业自然暂时“冻结”招聘计划。海南航空下属一家航空食品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海航所招的2012年的应届生有部分还在轮职,没有完全定岗,公司部分岗位处于饱和状态。所以,2013年其旗下的许多项目都没有设立招聘计划。
根据英才网联旗下各个行业网站企业客户的校园招聘信息来看,今年校园招聘的确没有往年活跃,部分行业严重缩水。英才网联网站总编苑航解释道,除了宏观经济的影响,行业招聘缩水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以制造业为例,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低附加值的代工为特点的制造业亟须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在内地拥有雇员超过100万人的富士康宣布在春节后暂停招聘,多少显示出电子制造业的用人方向。尤其在“全球制造工厂”珠三角,领先的企业将转变以人工的大量投入来获取价值的方式,而是将更积极地投入设计与研发,尝试机器人替代人工。因此,制造业的用人将会趋向“少而精”,招聘规模将进一步萎缩。
此外,苑航还提到,近几年媒体行业的招聘职位数也有15%左右的下降。根据前程无忧的无忧数据,2012年北上广深十大热门招聘行业中,媒体行业仅出现在北京十大热门行业榜中的第8位,无缘上海、广州和深圳十大热门行业排行榜。尤其是纸媒的衰退,使“报纸消亡论”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究其原因,苑航认为最根本的是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每天获取新闻的方式,这对传统纸媒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抢”走了纸媒的广告,从而影响传统报业的经营业绩。这导致一些报业集团近10年来员工薪酬无明显增长,甚至下调了工资。例如,去年媒体报道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将每位采编人员工资下调了2000元。同时,一些纸媒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缩减版面,严格控制人员招聘数量。“现在纸媒被称为‘夕阳产业’,很多新闻、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更愿意去网易、新浪、搜狐等未来发展前景好的网站。”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虽然市场增速缓慢,但商业乐观指数却不断增加,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处于新兴经济体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在大量招聘员工。近日,雷格斯对全球24000名商业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在2013年都有“招新”计划。数据显示,中国和印度分别有61%和72%的企业在招募员工,全球其他国家也都出现类似的需求。同时,约有51%的企业表示将于2013年增加人员编制,而仅有6%的企业表示可能会裁员。只是在现阶段招聘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就业难”遭遇“选才难”,供求错位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就在高校毕业生为“就业难”苦恼的时候,企业也陷入“选才难”境地。广州瑞丰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茶馆、餐饮为主的小型民营企业。该公司的负责人一直苦于招不到人,他告诉记者,现在毕业生都不愿意来我们中小民营企业,其实我们公司提供的待遇并不比一些企事业单位低。一名有经验的文员每月薪水是5000元。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说,历来岗位缺口最大的是餐饮、旅游、公共服务等行业,但是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去。
与之相反的是,用“挤破头”来形容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考毫不为过。一个普通的地市事业单位科员岗位,就有近千人报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大学毕业生,60%为硕士研究生,也有博士研究生。
供应量大的岗位大学生“看不上”,那些“僧多粥少”的岗位,却千***万马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状况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存在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好工作”。首先,高校盲目扩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失衡。不少学校选择办学成本低、容易开办的专业作为扩大招生的突破口,这造成一些专业设置泛滥。比较典型的是一些人文、社科、经管专业,高校的培养规模远远超过社会需求。而一些社会急需的人才却得不到充分满足,比如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3年到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72万增长到700万,增长率高达330%。在目前全国1129所本科院校中,有92%(1039所)设置了管理学类专业;74%(831所)设置了艺术类专业;72%(808所)设置了经济学类专业;65%(734所)设置了法学类专业;87%(986所)设置了文学类专业;71%(805所)设置了理学类专业。
以艺术类专业为例,戏剧与影视专业每年招生约8.4万人;但从行业统计来看,全国的播音与主持人数近年来在减少,从业人员总规模约5.6万人。由于招生量过大,这一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低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熊丙奇认为,我国大学缺乏办学自,学校办学没有个性,千校一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且实践能力也很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年年招来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上来就能用的,都得花费很长时间从头教起,对于专业知识经常一问三不知。”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用人企业都想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入职后可直接上岗,一步到位。而招聘应届生,培训周期长,成本很高,稳定性也较差,应届生一年内跳槽率比老员工高出一倍以上。加之今年一些行业不景气,大规模扩招的企业不多见,更多的企业在招聘方面都有所保守,所以企业招聘应届生的数量明显减少。”英才网联网站总编苑航告诉记者。
最后,有些企事业单位存在“超前消费”现象,一味追求重点大学、高学历毕业生,苛求工作经验,既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又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近日,网上流传一份天津耀华中学2013年新入职的教师职位表,毕业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毕业生最后选择在中学任教。“让世界名校学生物科学、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去中学教英语、数学,是严重的人才资源浪费。”熊丙奇告诉记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工作,今年为什么这么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