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而正是这个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一个身具独特性的官僚特权阶层。这个时期的苏联官僚特权阶层有如下特点:领导干部队伍的老化和任期的终身制,特权官员思想保守僵化、极力垄断权力,官僚特权阶层普遍的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特权官员数量上的普遍性和享受特权的广泛性和额外性。
关键词:勃列日涅夫时代 官僚特权阶层 独特性 保守僵化
特权现象在苏联立国之初就已存在,列宁时代建立的“疗养食堂”为苏联高级干部享受特权提供了一个契机,而后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的发展延续,官僚特权阶层最终在勃列日涅夫时展成为一个组织严密并且影响广泛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专权保守,层层相护。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的转型时期。勃氏执***初期,由于柯西金的经济改革***策顺利施行,苏联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然而好景不长,勃氏及其追随者深恐改革会触及自身的利益,因此强行停止改革,继续施行僵化保守的经济***策,苏联社会由此进入“停滞”。而不得不说的是,“停滞”是勃氏执***的苏联社会的最大特点,“停滞”的社会造就的官僚特权阶层也必然呈现出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点。
一、领导干部队伍的老化和任期上的终身制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取消了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干部***策,在1966年4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三大上,勃氏取消了1961年二十二大关于干部按比例定期轮换的硬性规定,巩固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苏联的***治体制,提高了干部的积极性。但是当稳定走向极端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领导干部老化的现象,这种老化不仅体现在年龄上,更体现在思想上,即干部队伍缺乏新生力量和改革精神。他们无所作为安于现状,脱离群众和实际。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执***中后期,苏联更是出现了“老人***治”和“老人治国”的现象。苏共***治局正式成员平均年龄高达70岁,***治局的四个核心人物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基里连科、苏斯洛夫的平均年龄更是高达75岁。在中央书记处,70岁以上的高级官员最多,60岁以上的其次,50岁以上的最少,就连各部部长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65岁。[1]干部队伍老化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领导干部实际上的终身制,1976年苏共二十五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中连任率达到83.4%,如果去掉去世的中央委员,连任率竟然高达90%。二十六大上选出的中央***治局和书记处成员竟然是二十五大上的原班人马。从1965年到1984年间,大部分***治局委员任期在十五年以上、中央委员12年以上,中央委员会中任期最长的高达25年和34年。[2]而***勃列日涅夫更是执***苏联长达18年,占整个苏联历史的近四分之一,比列宁(1917年-1924年)、赫鲁晓夫(1953年-1964年)、戈尔巴乔夫(1985年-1991年)执***时间都要长,仅次于斯大林(1924年-1953年)。
二、官僚特权阶层思想保守僵化,极力垄断权力
官僚特权阶层以维护现状为目标,他们思想保守僵化,妨碍社会进步。由于官僚特权阶层是既得利益者阶层,他们警惕的看管和维护自身的权力,不准别人触及和染指。勃列日涅夫时代官僚特权阶层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保守僵化,维持现状,抑制一切实质性的社会变革。而官僚特权阶层的保守僵化势必会导致权力的集中和垄断,在那个时代的苏联,特权是依附于本人的身份和地位的,失去了身份和地位就会失去一切。所以官僚特权阶层的官员们对权力有种病态的执着,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权力,不准别人染指。从整个阶层层面看,就是官僚特权阶层垄断权力,不准普通民众进入这个阶层。
三、官僚特权阶层普遍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
普遍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勃列日涅夫时代官僚官僚特权阶层的显著特性之一。到了勃氏执***时代,官僚特权阶层的官员大都没有经过***的考验,他们已经不是当年的无产阶级***家了。马克思信仰在他们头脑中变得极其淡薄,甚至已经不复存在了。再加上这个时期的思想***治工作比较薄弱,普遍不重视官员的自身思想教育工作,而长期的特权生活也让这些官员自身的思想修养越来越低。根据苏联解密的档案可查,70年代苏联高层领导人的日常活动中根本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任何记录,高层领导人尚且如此,其他各级干部就可想而知了。这些人只知道追求自己的更高的特权地位,争权夺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早已抛之脑后了。
四、特权官员数量上的普遍性和享受特权的广泛性和额外性
在勃氏执***之前的苏联,特权者还只是少数一部分人,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而他们享受的权力也十分有限,大部分都是其工作职位所赋予并且工作所必需的,是应该享有的。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特权官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占有优势。他们享受的特权也变得十分的广泛,除了工作上的特权,还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并且这种特权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所需,大部分是额外的。举个例子:在莫斯科有专门为1930年入***的老布尔什维克设立的零售商店、有专门为元帅和将***们设立的零售店、也有专门为著名学者、宇航员、企事业单位老总、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等设立的廉价零售店,这些商店既比普通商店货物齐全,并且物美价廉。[3]这种特权商店在苏联境内比比皆是,并且按特权官员职权大小分为不同等级。最重要的是,这些商店是严禁普通民众进入的,甚至普通民众如果进入就会受到审查,这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是不可想象的。
勃列日涅夫执***的时代,苏联社会渐渐陷入“停滞”的泥潭。这种病态的“停滞”为官僚特权阶层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官僚特权阶层迅速成为一个组织严密、影响深远的社会特权阶层。但是这种不正常的“停滞”同时赋予了官僚特权阶层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性,埋下了祸根。
注释:
[1]郭春生.勃列日涅夫18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页.
[2]郭春生.勃列日涅夫18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7页.
[3]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5页.
参考文献:
[1] 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张树华.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
[3] 郭春生.勃列日涅夫18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