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曾做这样的比喻,而他自己的婚姻却是个例外:钱钟书与杨绛,两位大师的携手相伴或许才是对婚姻的最好注脚。
钱钟书,生于1910年,江苏无锡人,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杨绛,生于1911年,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到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外国文学。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钟书。他数学考试极差,可英文、国文却是特优,英文还是满分。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一入清华,钱钟书便开始开创一项又一项的“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
1932年春,杨绛到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外国文学,那时清华大学的女生很少,研究院里的女高材生就更少得可怜。杨绛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大律师杨荫杭的女儿,名门闺秀,气质“与众不同”。她身材窈窕,衣着朴素,面容白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是众多男生梦寐以求、穷追不舍的对象。
1932年的春天,清华园的丁香、紫藤盛开,幽香袭人。和杨绛同来清华借读的一位同学是钱钟书的亲戚,带钱钟书来到女生宿舍古月堂的门外。
两人相见时,钱钟书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个子不高,面容清癯,显得瘦小,虽算不上风度翩翩,但目光却炯炯有神,闪烁着机智和自负。钱钟书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诙谐幽默,使得他光彩照人。交谈后,两人才发觉确实很有缘分。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就曾跟母亲到过钱钟书的家,当时钱钟书没在家,自然没见着面,但现在却又这么巧合地续上了“前缘”。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的名士,同被誉为“江南才子”,可谓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当然,最大的缘分还在于他们两人在文学上的共识与追求,性格上互相吸引。这些无不促使两人一见钟情。
然而,之后钱钟书却莫名其妙地被人告诉说杨绛有男朋友,杨绛也被人告诉说钱钟书已订婚。于是,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她相会。见面后,钱钟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他们继续书信往来。
杨绛与钱钟书并没有陶醉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消磨时光,而是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心灵上默契交融,文学更是成了他们爱的桥梁。热恋期间,钱钟书给杨绛写了很多情诗。有一首诗竟融宋明理学家的语录,他最为得意,称“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诗中有一联曰:“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他把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比作蛇入深草,蜿蜒动荡却捉摸不透;心府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众所周知,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然而钱钟书却化腐朽为神奇,把理学家道貌岸然的语录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变成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1933年夏天,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清华早就有意让他留校或攻读硕士学位,可他拒绝了。钱钟书另有选择,他的父亲钱基博先生是上海光华大学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召他赴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3年初秋,钱钟书在家度假,没有把他与杨绛的关系告诉父亲,仍与杨绛书信往来,谈情说爱。不料杨绛寄给钱钟书的一封信,被钱父看到了,老先生不打招呼擅自拆阅。这种庄重严肃而又带有封建家长的作风很有点像《围城》中的方遁翁。但老先生看过信后,对未来儿媳大加赞赏。因为杨绛在信中对钱钟书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认为杨绛大方懂事,能体贴理解对方父母。老先生高兴之际,也不征求儿子的意见,便自作主张直接提笔给未过门的儿媳写了一封信,把她大大夸奖一番,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她。
杨绛亦把钱钟书介绍给自己的父亲,杨荫杭很赏识钱钟书。尽管两人是自由恋爱,但还得返回来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过场”。钱父带着钱钟书去见杨绛的父母,正式提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为媒人,再后是订婚。当时杨绛的父亲生病,诸事从简,但还是在一家大饭馆举办酒席,宴请双方的族人及至亲好友,男女分席,订婚礼也颇隆重。
订婚后,杨绛就是钱钟书名正言顺的未婚妻了,不过她还要上学,仍要回清华读书。钱钟书则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
1935年夏季,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在20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堪称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赞叹:“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两年后,《围城》问世。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其实,《围城》是在上海沦陷的时期写的,艰难岁月里,夫妻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
杨绛曾读到一位英国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将这段话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在他们彼此眼中,爱情总是闪现最初的模样和光芒。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钱钟书与杨绛的清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