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清华大学走过百年的历史新起点,回首往事,其成长壮大与中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内忧外患的1911年,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设立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这是清华大学的前身。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其初期发展,虽生逢乱世、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以复兴中华为己任,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建校伊始,清华大学秉持科学救国理想,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校内呈现出名师荟萃、群星璀璨的盛况。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费孝通、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大师,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热忱,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很多人成为各行业里的中流砥柱,层出不穷的发明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为了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的发展,从清华走出国门的大批学子放弃海外优厚条件归国,积极奉献,无怨无悔。为满足国防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设计。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校科研的领头雁成绩斐然,以2009年为例,学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1项。从1978年至2009年,清华大学获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奖励共计67项,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另有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正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地址:湖北省枝江市马店中学八(五)班 辅导教师:詹宗燕)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