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盗墓的主,能够像曹操那样大张旗鼓毫无愧色地盗,实在少见。
曹操盗墓,眼光奇准,专寻大墓、贵族墓。首先选中的目标是刘武。刘武什么人?汉文帝的幺儿,窦太后的心肝肉儿。窦老太太不爱大儿子,不爱女儿,偏爱小儿子刘武。因此,自己箱底攒的体己铜钿,一分不拉,呼呼噜噜,都转到小儿子的银行账户里。以至于《史记》作者司马迁谈到这些,都红着眼珠子说:“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他财物称是。”
曹操通过深入研究,反复思索,一拍桌子,决定拿汉墓开刀。不选前朝的,原因很简单,秦始皇的,他老人家想选,可没有高科技手段,只靠古书研究,还有他那聪明的头脑,是无论如何也找不见的。
对待盗墓,古代刑法打击很严,很有力度,“发墓者诛”,“穿毁坟垄者斩”,那可是明明白白写在法律书上的。曹操不怕,人家有特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是他手里的泥娃娃,让圆就圆,让瘪就瘪,更何况他的那个十六竿子都打不着的老祖宗。
为了盗墓,曹操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还有专职干部,“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 官名听着别扭,不太光明正大,有点三只手的称谓,可是,品位不低,官印不小。盗墓盗到这个份上,还真让人有些无语。
还别说,有曹操大力支持,盗墓工作进展非常通畅,毫不拖泥带水,尤其对刘武前辈的墓,挖得细致、彻底,一丝不苟,《太平寰宇记》记载道:“操引兵入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致使金尽,梁王石室空。”由此可见,曹操团队的盗墓技术很专业,也有条不紊……
曹操盗墓,所得财物,可不是入了他的腰包,而是一转手,交给后勤部长,做了***饷,发给了士兵,改进了装备,购买高尖端武器,为他的宏***伟业添砖加瓦。
为了让这行生意成为曹家独门生意,曹操充分利用手中权力,制定法律,严禁外人参入,甚至入股也不成,规定道:“自今有穿毁坟垄者斩之!”话说得斩钉截铁,毫无回旋余地,哪个不要命的,敢和曹将***的刀子过不去。
这样一来,老曹就成了这行的垄断资本家。
曹操这么做,物质上捞了不少好处,但是,***治上,却让自己处在了劣势,受到别人指责,甚至是谩骂。
其中骂曹操骂得口沫横飞的,要属陈琳,也就是后来邺下文人集团中的骨干,当时还是袁绍的贴身秘书。他在文章中指名道姓毫不含糊道:“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由此可见,曹操偷挖刘武墓,是相当被动的。你曹操一个劲说自己是汉朝臣子,对汉朝忠心耿耿,既然如此,就应当尊敬汉朝的皇族啊,那上面一草一木,都应当很好地保护啊。你倒好,跑到梁孝王墓上,亲自动手,拿着洛阳铲开始盗墓,古董盗完,这还不算,还把刘武的尸骨扔得到处都是,人人见了,都眼圈发红,心里发酸,你说说,你这是人干的吗?
当然,说到这,还不算完,陈琳把老曹盗墓公司箱底都戳穿了,“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这一说,就不仅仅是盗过刘武墓,这家伙,所过之处,看见古墓,双手痒痒,马上盗挖,以至于只要是古墓,都难以逃脱。
曹操这人,就是这样,敢做,就不怕别人骂。但是,表面上好像很不在意,但是盗墓这事,仍在老曹心头留下很深的阴影,而且,影响到他的家小的世界观。他儿子曹丕就说:“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从他老爸的盗墓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高屋建瓴,从理论上了厚葬的风俗。他的老婆生前谈到厚葬,也胆战心惊地说:“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他们都坚决反对厚葬,倒不是他们勤俭节约爱惜民力,实在是看曹操干那事看得多了,看得毛骨悚然神经紧张……
曹操呢,盗墓之后,深有体会,临死之前,特地嘱咐儿子,自己死后,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不只如此,为防盗掘还做了好多疑冢。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说得活灵活现,好像他亲眼所见一样。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道,“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冢也。”这话说得似是而非,犹抱琵琶半遮面。史书又称,曹操实际没葬在那儿,葬在高陵,又称西陵。但高陵在哪,考古界找得头脑发晕,仍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