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第一间把香蕉放在地上,第二间把香蕉挂在从低到高不同高度的适当的位置上,第三间把香蕉放在天花板上。结果,第一间的猴子一见到香蕉,一天内就全吃光了,最终只能是饿死。第三间的猴子眼睁睁地看着香蕉,怎么跳也够不着,精疲力尽而死。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是先跳着吃挂的比较低的香蕉,再依次吃再高一点的,在逐步跳的过程中,弹跳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最后竟能吃到挂在天花板上的那份香蕉。后来,管理学家把通过合乎实际的分解方法来达到的目标高度,称为香蕉高度。从三个房间猴子的不同结局,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目标导向应设立力所能及的“香蕉高度”
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建设规划或奋斗目标。现实工作中,目标要么高不可攀不切实际,要么极易实现低于预期,标准过高则容易泄气,丧失信心,打击工作积极性;标准太低则容易满足现状,闲置资源,这些都不利于单位的发展和个人的挖潜。从上述猴子的实验表明,我们需要的是“跳一跳,够得着”、务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一是对目标要求心中有数。对上级明确的目标要弄清标准、等级、规模、涉及专业、完成时限,分清哪些需要上级支持,哪些需要友邻协调,哪些需要自身努力,哪些需要部属配合,并以此划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当前目标。二是对基本能力心中有数。注重用工作实践客观评价自己,对建设现状、队伍结构、装备质量、作风士气以及自身优劣长短等要清醒认识,超出自身能力限度的不自不量力,超出自身专业领域的不盲目行事,超出自身职责范围的不自以为是。三是对自身潜力心中有数。在估量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内在资源、客观条件、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夸大,也不低估自己。
二、教育管理应设置循序渐进的梯次目标
在猴子吃香蕉的实验中,第一、第三个房间的猴子之所以都死了,主要是由于设置了两种极端目标。一是触手可及的目标,一是望而却步的目标,这两种目标产生的结果,要么使人丧失斗志,在坐吃山空中走向衰亡,要么在困境无助中坐以待毙,而第三个房间由低到高依次设置的目标,让猴子得以生存。这启示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围绕素质培养、层次建设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梯次目标。一是目标渐进。善于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将目标由大到小进行分解,由低到高进行排序,由易到难进行设置,确保教育培养对象能接受,愿努力、可实现。二是兑现激励。在付出努力后,重在给予相应的价值体现,如有精神物质奖励,使单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员工保持旺盛的工作活力。三是区分对象。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可以看见一锅煮、一刀切的现象,训练不分对象,新老员工一种要求一个标准;教育不分层次,管理不分先进后进,这些都要求我们用好质量调控这个杠杆,因人而异定目标、因人制宜抓落实。
三、完成任务应具有看菜吃饭的全局统筹
在实验中,第一房间的状况颇让人警醒,缺乏忧患意识,不看条件盲目作为、急功近利的教训尤为突出。在工作中,等靠要思想严重,或是工作中管前不顾后,一旦出现危机,只能是勒紧裤腰带,造成大起大落的局面。一是要立足现有资源。确立“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的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讨价还价;确立“现有的就是最好的”观念,不自我贬低,不议论抱怨,不浪费时间,不消极等待;确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观念,以我为主、不等不靠,立足自我、主动作为。二是合理分配资源。根据编制大小、能力强弱、任务轻重、工作程序合理分配资源,既要集中使用,又要有所预留;既要精打细算,又要细水长流;既要保障重点,又要关注难点;既不能寅吃卯粮,也不能坐吃山空。三是盘活用足资源。善于用资源之外的内部力量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注重加强核心领导,以坚强的组织力来强化既有资源功能;要注重合理编配人员,以互补的协作力来发挥既有资源作用;要注重激发群众士气,以强劲的内动力来增加既有资源效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猴子吃香蕉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