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黄钟敛声。
10月28日,“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这位环保先行者,出自名门,1932年出生于北京,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
1988年,身为《百科知识》杂志编审、北大历史系研究员的梁从诫辞去公职,致力环保事业,后在1994年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十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一万余人,各地会员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组织已有十多家,累计获得“亚洲环境奖”、
“地球奖”、
“雷蒙麦格赛赛奖”等国内国际各类奖项二十余项。
纷济发展,环保不可弃
从梁启超到梁思成,再到梁从诫,一家三代,学者身份几乎成为定式,从文化到建筑,再到环保,梁家超拔的文化精神和使命感令人敬畏,而梁从诫开始关注环保,纯粹缘于一个偶然。
20世纪80年代初,梁从诫在《百科知识》杂志做编审。当时,改革开放正在中国大陆成燎原之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一片热闹背后隐藏着环境的忧虑。有一篇来稿引起梁从诫的注意,文章尖锐地指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规模不大、设备简陋的乡镇企业将成为影响、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正是这篇文章,唤起了梁从诫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1993年,北京西郊玲珑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环保讨论会召开了。当时,环境问题在中国远远没有现在这般被重视。讨论会上,一位会员的演说让大家心灵震动:如果我们12亿同胞都以达到美国的生活水平为目标,据专家计算,需要的资源将是现在的60倍,这块已经养育了我们五千年的土地,谁会相信还能挤出60倍的***汁呢?以最大的人口吞吃最少的资源,中国的前途将面对双倍的危险。这些话刺痛了在场的专家。梁从诫和他的朋友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势在必行。由此,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NGO)正式成立,这一天正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
1994年3月31日,经文化部办公厅、民***部社团司注册,“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分院”成立。为了那一刻,梁从诫奔波了足足9个月。
创会之初,梁从诫将自己的积蓄作为开始的活动经费,办公室就设在自己家里。直到1995年9月,“自然之友”才有了自己的办公地点――以北京某家公司的一间办公室作为临时场所。
保护金丝猴栖息地
保护珍稀动物滇金丝猴是“自然之友”成立不久最鼓舞人心的一次环保事件。
1995年秋,云南德钦县当地***府为解决财***困难,决定砍伐1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在白马雪山拍摄滇金丝猴的环保志愿者奚志农为此上下奔走,四处呼吁,却毫无结果。情急之下,奚志农一封信把滇金丝猴的危急处境告诉了北京《大自然》杂志主编唐锡阳。
梁从诫从唐锡阳那里知道消息后,马上通过“自然之友”中新闻界的会员,迅速报道了滇金丝猴面临的生存环境威胁,又向中央有关领导写信呼吁,获得相关领导人的明确批示,给予当地***府财***补偿,最终制止了云南德钦县对天然原始森林的砍伐。
1998年,有人发现云南的天然林砍伐行为并没有真正终止。梁从诫再次通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将此事曝光,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力量,迫使当地***府部门迅速采取措施,禁止了对原始森林的砍伐破坏,滇金丝猴最后的栖息地终于得到了保存。
呼吁拯救藏羚羊
藏羚羊是生活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无人区的特有优势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三省区,由于大量非法猎杀,已变成濒危物种。早在1979年,藏羚羊就被列入《国家野生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严禁贸易物种名录。1996年,被国家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2000年被列为濒危物种。
1997至1998年,“自然之友”不断收到可可西里藏羚羊被猎杀的消息,触目惊心的照片牵动了梁从诫的心。当时,可可西里地区有一支叫“野牦牛队”的反盗猎组织,常年在反盗猎第一线出生入死。
1998年,梁从诫邀请“野牦牛队”成员来京介绍可可西里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反盗猎斗争。同年10月,梁从诫给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写信,列举了藏羚羊被盗猎、走私的情况,呼吁全世界珍爱野生动物、关注环境的人们共同制止藏羚羊绒以及制品的贸易,希望英国在这场斗争中能够站在前列。
布莱尔接信后约见了梁从诫。梁从诫把藏羚羊被猎杀的***片给布莱尔看,布莱尔非常震惊。当天,他给梁从诫写信:“你对非法猎杀藏羚羊的憎恶和你对这一物种前景的忧虑,我深怀同感。我一定会把你的要求转告给联合国和欧洲联盟的环境主管当局。希望将有可能终止这种非法贸易。”回国后,布莱尔就指示英国环保大臣,配合中国禁止藏羚羊绒贸易。
为了向公众宣传反盗猎的战果,野牦牛队决定公开销毁缴获的藏羚羊皮,并邀请“自然之友”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代表到可可西里点这把火。
1999年5月24日,67岁的梁从诫和几位“自然之友”会员登上了可可西里海拔4600米的昆仑山口,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门口烧毁了从盗猎者手中缴获的373张藏羚羊皮。
手执火把的梁从诫说:“我们用这把火向全世界表示,中国人不允许这样的罪恶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季羡林先生生前曾经评价梁从诫:“宁可少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子。”如今,这位自然之子永远地走了,祝愿他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