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工荒”是在“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务工主体的背景下发生的,我们通常用“短工”一族来形容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频繁跳槽,已经成为了他们工作的一种常态。这折射出用工荒背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等一系列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用工荒;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
近几年,城市“用工荒”现象愈演愈厉,中国劳动力无限供应的时代仿佛已经过去,将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当前出现的“用工荒”与以往的“用工荒”存在人口结构主体上的不同。时下,90后的学生们大都在菁菁校园里求学,但是同样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群人已经开始为工作生活四处奔波了。作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他们与父辈和兄长们相比又有所不同。他们开始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上网聊天、写博客,更加注重“体面劳动”和生活质量,对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劳动条件、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正是有了这些不同,造成了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新的棘手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现象。
一、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特殊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既无法回到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既有在农村出生长大后进城务工的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又有在城市成长、学习,长大成人后留在城市务工的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相比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他们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迥然不同,因而在利益祈求上存在重大差异。
二、短工化:90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普遍现象
一项就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70后”一代农民工的单一工作年限一般超过4年,而1991年出生的受调查者每份工作平均只持续不到一年。从事一份工作的时间越来越短,最终突破底线——很多人干脆爱上了打零工。在青岛,新市民家园1月份在城阳区八个工业园区随机抽样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4%的人是在做临时工。有些90后新生代农民工热衷打零工,主要感觉自由,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时间 。和在血汗工厂里“跪着挣钱”的父辈一代不同,新一代农民工不愿再以牺牲福利和幸福感去换取微薄的报酬。他们寻求的是在城市里能体面生活下去的工作,而不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频繁地跳槽,但他们不太可能获得想要的一切,这是整个农民工生产体制决定的,无论怎么换工作都无法逃脱。如果打短工、打零工也不能实现梦想,最后的选择便是“弃工”而去。这样看来,“短工化”对个人来说不利于技能储备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企业来说,员工流动太快,企业不愿进行培训投资,是企业竞争力的损失;对社会来说,频繁换工作对社会稳定也有影响。“短工化”不是一种健康的用工方式,会影响社会效率。
三、原因分析: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对自我的更多关注
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必须要保证生理安全等相对低级的需要的实现,特别是如身体健康。而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就越大。所以一个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吃、穿、住这些直接关系到自身生存的事情时,进而才是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
(二)企业层面小环境———薪酬待遇低,健康无保障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讲,如果外出务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不用担心身体健康,能够满足心理需求的话,那么在本地和外地发达地区之间,面对更好的环境和机会,他们更乐于选择后者。但是,我们现在的情况确是企业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一些工厂里车间的工作环境或机器轰鸣,或棉絮飘飞,或毒烟缭绕,这些因素极大的降低了农民工的就业意愿,如今农民工已不愿为挣得微薄工资,用辛勤劳作与身体健康为代价。所以,工资低是导致“短工化”的主要原因。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等因素也称为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重要原因。在长三角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么多年,农民工在这些地区工作的归属感,福利保障与工作条件长久以来都处于极端恶劣的水平,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农民工有时也会因为本就较低的工资收入,宁愿不缴纳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导致除了工资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方面的保障,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没有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农民工更是“小病不愿治,大病不敢治”。此外,企业管理观念落后,招工结构不合理,缺少用工规划,在招工结构方面也存在失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员工的各种需求。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维护往往缺乏有效载体。工会组织建设以及工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维护农民工权益。
(三)***府***策大环境——就业选择多样化,保障体制不健全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策,致使原本打算外出务工的农民有了留在农村的理由,理性选择弃工务农。同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减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随着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多样化,自主创业和就业渠道的增加,诱使中西部农民工更多地选择社区化、本地化就业。相比较东部企业较低的工资待遇,较差的工作环境,较高的生活成本和一些歧视性***策,一部分农民更愿意回流到本地,利用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在当地就业或创业。
“短工化”问题之所以会这么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工的就业及服务至今未纳入***府管理体系。缺少农民工就业动态信息;供求信息不对称;缺乏获取就业信息快速有效的途径,获取的就业信息有限,可选择范围较窄。于此同时,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不通畅使得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加剧了“短工化”。此外,在中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现实中,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城乡教育和收入差异的存在,以及社会与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工很难改变自身在城市中的地位,对于维护其自身的健康等合法权益更是难上加难 。
四、远景展望:缓解90后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现象的对策
(一)改革职业培训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90 后”农民工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就业中所需要的劳动经验及各种专业劳动技能和知识却非常匮乏。由于没有掌握一门熟练的技术,劳动力素质不高,导致无法胜任需要一技之长的高级技术工人的岗位,而只能够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岗位。近年来,各企业不断出现用工荒现象,尤其是技术工人严重匮乏,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提高年轻一代农民工的就业素养迫在眉睫。现阶段,各地***府、劳动部门已开展了青年劳动技能培养,建立了市、县、镇职业培训中心,开展了针对当地青年劳动者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受到资金、场地、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培训的时间较短,实际技能操作机会较少,参与培训者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太理想。***府、企业、社会力量应该联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闲散的资金及场地、设备等资源,开展更为有效的培训。受益面要更加广泛,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也参与劳动培训,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以适应市场不同需求和变化,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工作自信心,体验事业成就感,从而降低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也为日后回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二)改善社会大环境,加强***府职能
有关农民工健康权益的研究指出如果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就可能出现“低健康水平、低劳动能力、低收入、低健康水平”的恶性循环。不但难以提高其收入和生活水平,而且必然降低农民工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相应的如果没有针对农民工的社会和医疗保障制度这种经济补偿,农民工群体将长期维系着弱势社会群体,从而使农民工的健康风险不断累积而演变成社会风险,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府应该承担起必要的义务和责任,转变职能,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市场机制,将农民工的就业及服务纳入***府管理体系,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理顺信息沟通渠道;同时要实行更加严格的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制度与标准,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加大对用工企业的检查监督力度。完善用工的预警机制,对用工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检测,并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
“90 后”是个性鲜明的一代,在心理方面表现得更为敏感和脆弱,在多方面压力下更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企业、***府以及整个社会要联动起来,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帮助他们在城市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关于“90后”农民工.人民网,2010(2).
[2]李广芹,李琳.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意义[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3]王学梦,荣梅.电子网络: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路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潘寄青,谭海燕,李娜.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转移及就业路径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9(2).
[5]韦曙林,许经勇. 透过“民工荒”现象看其问题的本质[J]. 学术研究,2005(1) .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用工荒时代的90后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