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 晴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流行一句“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此话红极一时,不少网友以“寂寞哥”自比。论坛上,一条“哥很寂寞,因为没人懂我!”的帖子引来众多追随者;因为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郁郁寡欢:“我很出色,但是我也很寂寞”;因为工作成绩不突出,无缘年终奖而暗自神伤:“我自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等等。“寂寞”,像一张无形的天网,遮盖住许多网友心头的阳光。
早在《古诗十九首》里,就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的千古吟唱,可见“寂寞”无处不在,而真心希望有理解自己的听者,有排解寂寞的场所是人的天性。探究网友们所谓“寂寞”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有的是因为自身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有的自认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有的是仕途受阻或遭遇挫折,苦闷孤寂;还有的是兴趣狭窄、无处消遣闲暇,等等。但,我们就要因此而“寂寞”吗?
古人中,有两个人是本应当“寂寞”却并不“寂寞”的。一位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他仕途受阻归隐田园时,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逍遥旷达。他何以有如此豁达的胸襟?听听大诗人自己怎么说:“开卷有益,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在陶渊明眼里,飞鸟、树木、菜园、白云都是那么美好而富有诗意,都是他的知音。他不寂寞,是因为他热爱生活,能在理想和生活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契合点,憧憬理想,但是双脚却从不离地。
还有一位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富有激情且率性而为的苏轼,一生可谓是坎坷不断,遭到朝廷的一贬再贬,最后被流放到一座孤岛上,举目四望,茫然无措。在我们周围,仕途受挫或者心愿未偿者,大概也很少有人能与苏轼的遭遇相比吧。可他却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的豪放诗句,而且能与田夫野老相处甚欢,使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豪放派大诗人和唐宋家的美誉。他在《追和陶渊明诗序》中说:“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可见,苏轼破解寂寞的法宝是“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是用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坦荡胸襟驱除寂寞。他既能穿华服、品玉食,也能披粗麻,啃土豆。在他心里,得失两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自己的思想穿越时空阻隔,与先贤对话,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旺盛的精力,从而在失意之外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这让笔者想起一句谚语:“上帝在关闭一道门的同时,会开启另一扇窗。”“寂寞”的得来,或是因为壮志未酬,或是因为患得患失,或是因为情趣单调,但归根结蒂,是因为太过自我。而治愈“寂寞”,就需要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达观的人生态度作心药。
把自己看低一些,就会少了失意带来的不满;把自己看轻一些,就不会过多地在意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把功名看淡一些,就能够在争名夺利中全身而退;把生活看简单一些,就会少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当然,就不会给“寂寞”留下入侵的渠道。
消除“寂寞”,从心开始!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济南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