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金融危机的过程描述,分析了产生危机泡沫的原因,阐述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和观点。结合典型,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经济行为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 经济泡沫 典型案例 股市危机 行为经济 财富效应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我国的GDP尽管已位列世界第二位,但消费仅占GDP的35%,拉动经济非常困难,投资却已占到GDP的57%。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投资有以下几个选择:放在银行里吃利息,炒股,炒黄金,炒房地产(一般是低端楼盘)。想多挣点钱的百姓,余钱又不是太多,往往首选就是炒股,或者炒低端楼盘。在当今经济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在中国,股市却是危机的晴雨表。美国和日本的股市,经历了许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天的较为成熟的股市。拿美国来说,纳斯达克的成功是它中小企业创造力的成功,也是美国创新力的成功;而当下中国的创业版与它完全不同。
稳定的股市才是最好的股市。美、日也好,中国也罢,在他们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有、或曾经有过理性和非理性的行为,本文先举美、日两个典型的案例,再着重从理论上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以美国为例谈经济行为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美国在经济大萧条(1929—1933年)发生之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这构成了美国股票价格膨胀的经济背景。首先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作为主战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削弱,而美国由于远离战场、却借助这场战争使自己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到1924年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占到世界的1/2。其次,由于拥有巨额的贸易顺差及大量的黄金储备,美元也处于持续的升值过程。
经济的繁荣首先提高了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人们开始更多地持有股票等金融资产,而随着资金不断地流入股市,股票的价格也节节上升,人们最初的投入获利丰厚,这又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股市的发展已经脱离了经济基本面,成为简单的“钱生钱”的纯粹的投机活动。到1929年最高峰时,美国1.2亿人口中有3000万人涉足股票投资。股市的持续上涨导致了人们对于资金的大量需求,而投资者本身的资金有限,这使得信用交易和股票质押贷款迅速发展起来。如人们进行股票信用交易所需支付的保证金比例只有20%,一些特殊客户甚至只要求10%的交易保证金,同时股票质押贷款也导致银行的信贷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入股市。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此外,股市的“繁荣”又催生了大量从事股票投机活动的信托投资公司,它们也聚集了大量的投机资金,如美国一家资产仅为600万美元的信托投资公司,其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了10亿美元,这是其利用信用交易和银行信贷资金从事高杠杆股票投机的结果。这种投机的结果使美国股市的道琼斯指数由1922年的40点,暴涨到最高的1929年的384点。
股市的不断上涨,市值的极度膨胀使得社会资金难以持续满足投机活动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资金约束不断加强。这种状况下,一些投资者的预期开始改变,股市也出现滞涨。一些偶然因素最终促成恐慌性的抛售,股市的崩溃不可避免,最低时的1932年,道琼斯指数仅为41点,最高下跌幅度接近90%。
由于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股市的崩溃造成了严重的银行危机,银行的损失又促使人们对银行挤兑,许多银行随之倒闭。在危机的四年间,美国倒闭的银行占到全部的45%,使美国的银行系统几乎陷入瘫痪。
银行系统的危机最终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由于股市崩溃,银行在遭受损失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信贷紧缩趋向,增加自身的流动性以应对可能的冲击,这种行为却加重了实体经济部门的流动性困难,企业支付也开始发生障碍,这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对银行信贷的违约,这样的恶性循环就造成整个经济的崩溃,虽然美国***府也采取了相应的货币及财******策,但效果非常有限,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
二、以日本为例谈经济行为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日本金融危机的形成与美国的大萧条有相似的经济背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经历了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到1985年由于持续巨额的贸易顺差,日本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同时日元也出现了持续的货币升值。巨额的外汇储备导致国内货币存量快速增加,并超出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大量资金开始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以追逐超额收益,这推动了股市和房价的不断上涨。历史有时总是惊人地相似,这种最初的盈利效应又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最初的投资活动也逐渐演变为纯粹的投机。至1989年末,东京日经指数在六年间上涨了近五倍,达到近39000点。
与当时的美国相比,日本这时的投机环境更为宽松,美国当时是禁止银行信贷资金直接介入股市的,信贷资金的流入主要是借助于某些金融创新,如通过设立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等附属于银行的股票投资机构参与股票投资,而日本是允许银行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并且实体经济部门也将巨额资金投入股市,如丰田、松下、索尼等日本著名公司当时均从中获得了大量收益,有些公司的投资收益甚至大大超过经营利润所得。这造成大量的信贷金流入股市,既包括银行资金的直接流入,也包括从企业投资渠道的间接流入。
虽然直接崩溃的诱因不同,但同历次泡沫一样,其总是不可持续的,尽管时间有长有短。1989年底,日本股市开始经历长时间的下跌,最高跌幅也超过了80%,这造成社会资金的大量损失,1992年由于股市下跌而形成的减值准备占到当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90%。银行也因此形成大量的呆坏账。1992年银行由于股市下跌造成的坏账损失达到1万亿美元,这带来银行流动性不足及相应的信贷收缩,至1997年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下降了89%,对个人贷款下降了54%,企业的融资规模也下降了50%。
三、理性和非理性经济行为的理论述评
行为学在20世纪20年代有过“飞跃”,后来衰落了近半个世纪。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George Akerlof,在其诺贝尔演讲中以《宏观行为经济学与宏观经济行为》为题,希望把行为学的假设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行为学又开始成为经济学家注视的热点。行为学的基本原则有三条:回报原则、激励原则、强化原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谈谈经济行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