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认为硬笔书法退潮了。”年过六旬、头发花白的庞中华,操着一口“川味普通话”说,“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会这样认为,但我要说的是,以前是暴风骤雨,现在是和风细雨,你们很快就会看见新的大潮涌起。”
热潮:全民练书法,字帖卖过亿
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人,恐怕都会记得庞中华―――这个名字连同他那张穿西装打领带的照片一起印在字帖上,被数以千万的中国人捧在手上细细揣摩。当然,这么多练习“庞体”的人未必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爱好者,他们中有学生、***人、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等,大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练出一手好字。当时人们深信,字是一个人的脸面,甚至能用工整的钢笔字写情书,追求姑娘的成功几率都会大很多。
90年代中期,庞中华的字帖正版发行量就超过了一亿册,仅重庆出版社的一本《庞中华字帖》就印了2000万本,有人称销量仅次于《新华字典》与《毛选》。人们打开电视也能看到庞中华手握钢笔,正襟危坐地写字。中央电视台给庞中华拍过三部书法电视讲座,多次重播,众多媒体也在竞相报道“庞中华掀起了中国全民练习硬笔书法的热潮”。国人都称他为“硬笔书法大王”。
上学:科学家梦碎,写诗歌被批
庞中华生于四川达县,小学时有一次春游回来,他写了篇作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了一遍,老师还夸庞中华同学“字迹秀丽”。这句话让他得意了很久,从此觉得写好字是很光荣的事情。直到现在,庞中华都认为小孩子练字要从硬笔开始,传统书法理论主张的“毛笔童子功”太麻烦,既难掌握,又缺乏实用价值。
但是庞中华的爱好并不在此,他喜欢玩航模,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了国家二级航空模型运动员。19岁高中毕业,他想去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大了当科学家是他的梦想。
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普通人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庞中华说,“那时候的口号是,知识青年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庞中华这块“砖”被搬到了重庆地质专科学校。
在地质学校,庞中华玩不成航模了,他又迷上了写诗。他有一组四首的小诗发表在《重庆日报》上,把他女朋友乐坏了。庞中华觉得,当诗人也挺光荣的。不料这个理想也被扼杀在了摇篮中,学校团支部书记批评庞中华“资产阶级名利思想作怪”,一个学地质的学生怎么能想当诗人呢?这叫不务正业!
习字:深山苦练功,怀才多不遇
校学生会办了张手抄报叫《春雷》,庞中华因为写字工整,就负责抄写。每次报纸贴出来,全校学生围观,庞中华又找到了小学时的自豪感。他朦胧地觉得,还没有人讲过钢笔字要怎样写,这里应该有点名堂。于是他壮起胆子写了篇文章,叫《谈谈钢笔书法》,自己总结了一番练习钢笔字的要领和意义。文章写完,庞中华先拿给女朋友看,不料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女朋友全家人都看了这篇文章,一致认定庞中华是个“空想家”。
毕业后,庞中华被分配到北京,在华北地质队工作。一年后“”开始,地质队迁移到武汉,后来又在西部地区不断流动。庞中华开始了在深山老林里的生活,他正儿八经地练字,也是从这时候才开始。
在地质队,庞中华给自己订了两个目标,一是锻炼好身体,二是坚持学习。他每天早起先读读唐诗宋词,白天进山干活,晚上就在宿舍里点起油灯,在废纸、烟盒上练字。
1968年,庞中华写出了他第一本书《谈谈学写钢笔字》的初稿,四处投稿,都被拒绝。他尤其记忆深刻的是,上海一家出版社给他寄来一封铅印的退稿信:“庞中华同志,来稿收到,经研究不拟采用,请自行处理。”信上只有“庞中华”三个字是手写的,这让收信人庞中华心痛不已。直到现在,庞中华都拒绝使用电脑,他说只有手写的文字才有留存的价值。
出名:文怀沙举荐,一纸风行之
庞中华的机遇直到十几年后才来临。1979年,他得知文怀沙先生出狱了。凭感觉,庞中华觉得文先生可能就是自己的“伯乐”,便登门拜访。他向文怀沙讲述了自己在深山里坚持自学书法的经历,然后出示了自己的书稿。果然,文怀沙看了稿子,大加赞赏,说庞中华的书法“清秀有致,一丝不苟”。文怀沙把书稿推荐给了当时在病榻上的中国美协***江丰,江丰口述,文怀沙执笔,为庞中华的书写了序言,交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庞中华说自己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提携年轻人,就是感激文怀沙、江丰等前辈的名士风度。
该书第一版征订时,全国新华书店报上来的需求量是80万册,出版社吓一跳,编辑们心下怀疑:一个地质队员写的关于钢笔字的书,能卖得出去吗?最后研究决定,第一版先印20万册,不料两个月就一销而空,出版社这才敢放胆开印。那是1980年,这本32开百来页的小书,定价三角九分,销量过百万册。
如此畅销的书总会引来猖獗的盗版。庞中华1991年收到一封举报信,是河南博爱县印刷厂的工会***写来的,举报该厂正在大量印刷盗版《庞中华字帖》。庞中华就委派自己的律师前往调查,结果律师根本进不了印刷厂大门,无奈之下向当地检察院求助。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开着警车进了厂,当场查获数十万册盗版。不料没过几分钟,厂长、公安和县领导都来了,招呼大家先吃顿饭再说。县长说这个厂子不景气,“就靠印庞老师的书才能给工人发工资”,最后厂里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赔偿给庞中华两万册盗版书,这让庞中华哭笑不得,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
成功:硬笔大师上电视,
拉手风琴教写字
1985年,庞中华辞去了地质队的公职,开始频繁到全国各地开讲座,忙得不亦乐乎。朋友提醒他,不如上电视去讲。刚好河南电视台的编导找到他,说可以做一部片子,让庞中华写个脚本。庞中华依言行事,写了个脚本给那位编导,接下来两个月都没动静。编导再见到庞中华的时候,遗憾地告诉他,拍片计划被台里领导给“***毙”了。
这时,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却在寻找庞中华。当时经常有书法爱好者写信到央视,“质问”为什么电视上看不到“书法家庞中华”。央视的编导们一头雾水,还是一位年轻的女编导偶然在路边地摊上看到了庞中华的字帖,然后通过出版社联系上了这位“知名度还不算太高”的书法家,准备给他录讲座。这是他第一次上电视,央视制作的这部《庞中华硬笔书法讲座》共分十讲,播出后影响巨大,庞中华拿钢笔在“九宫格”里写字的画面,至今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90年代后期和新世纪初,庞中华开始致力于在国外传播中国书法文化,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正在兴起“汉学热”,庞中华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讲学,都获得这些国家***长的亲自接见。
转型:面对变化拒绝过气,
办班培训制造硬笔
这几年,中国正在迅速普及电脑和手机,人们开始习惯敲键盘、发短信,庞中华连同他的硬笔书法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北京电视台有一次做节目,把庞中华请去,台下一群大学生纷纷质问他:现在是电脑时代,硬笔书法还有什么用?庞中华的回应是:“电脑不能代替人脑,打字不能代替手写。”
面对外界的质疑,庞中华并不觉得自己“过气”了。令他依旧信心满满的是,他的字帖每年仍有上百万的销量。庞中华任***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仅工作人员就近万人。谈到和前些年的不同,庞中华介绍说,以前经常开讲座、办函授,现在这些活动都少了,他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了覆盖面更广的校园教育。一方面是给中小学生编写硬笔书法教材,另一方面还和各地教育主管机关合作,办班培训中小学教师。最早找他的是山东阳谷县教育局。庞中华开始不同意,因为以前很多地方请他去讲课,“都是像看大熊猫一样,讲一堂课,剩下的就是吃饭喝酒。”阳谷县教委主任说我们已经发了文件,要求全县教师“必须提高硬笔书法水平,否则下岗”。庞中华最终同意去办培训班,十几天下来,效果很好。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去之前每人先写了一篇字,培训完再写一篇,两相对照,天壤之别。这次合作启发了庞中华,也引来更多地方***门的培训邀请。
庞中华说,自己从来不以赚钱为目的。培训中小学教师,一般十几天的封闭训练,每人的培训费是100元。有人指出,庞中华的教学模式和旨在训练英语应试技能的新东方学校差不多,在短短十几天里,学员未必能真正提高什么书法素养,只是能照葫芦画瓢地写出一手工整的字。庞中华哈哈一笑,“能写出一手好字有什么不好呢?我又没说要培养书法家。”
庞中华还涉足了制笔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书法用笔正在设计试制中。事情起因于1987年,庞中华到日本演讲时,遭遇了“一生最尴尬的十秒钟”――他提笔准备给日本友人题字时,从国内带来的金笔居然不出水了。后来回国时,庞中华从日本带回了满满两箱笔,他发誓要亲手设计生产最好的硬笔。现在中国每年生产上百亿支各种硬笔,“全世界每五支硬笔中就有四支是中国制造,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庞中华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庞中华:中国“硬笔书法大王”的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