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世纪上半期,迪福和斯威夫特的回忆体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小说也在其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18世纪中期,塞缪尔・理查逊推出了书信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并不是理查逊最早创作的,早在15世纪西班牙已经有书信体小说。理查逊连续推出的三部书信体小说《帕梅拉》《克拉丽莎》和《格兰狄森》在英国引起了极大反响。书信体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私密性、即时性和对话性等基本特征,与英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并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书信体小说在经历了18世纪的繁荣之后日渐沉寂。
关键词:书信体小说 塞缪尔・理查逊 帕梅拉 私密性
引言
书信体小说在15世纪起源自西班牙,18世纪50年代,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第一次在英国发表了书信体小说,他的小说对这一时期英国文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小说《帕梅拉》《克拉丽莎》等都是塞缪尔・理查逊的书信体裁小说中的杰出代表作,他的著作在当时引起了大量探讨。书信体小说在文学体裁中算较为特别的文学形式,自身有对话性、秘密性和即时性等明显的特点。18世纪的英国书信体小说已经涉及到***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范畴,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演变进程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18世纪书信体小说在英国非常流行,然后随着交流工具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小说创作的主流舞台,不过直至现当代文坛中依旧能够看到这类小说的身影。
一、书信体小说发展的时代环境
英国小说的发展和壮大是有迹可循的,发展的态势和当时社会环境各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这个观点,伊恩・瓦特在其文章《小说的兴起》里面给予了正面评价。英国经济的发展、百姓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家庭教师授课的普及都对促进小说快速发展繁荣有着很大的作用。英国小说在每一个过程的演变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促进的结果,与社会大环境下的***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有着很大联系。英国小说在18世纪发生了巨大转变,开始全方位的兴起。[1]在这个时期英国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娱乐方式单一,休闲方面的活动方式显得单调,人与人之间跨区域交际非常不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书信交流变成了重要的沟通交往手段,而这一切都促进了英国书信体小说的蓬勃发展,且逐渐变成一类正式的文学体裁被作家广泛应用。
二、书信体小说的特点
(一)书信体小说有着明显的文学性特点
顾名思义,书信体小说是运用信件的方式来编撰的小说形式。整个故事均运用信件的形式表现内容,关于小说的格式、架构、桥段布局、角色打造和情境描述皆用信件的形式组织。书信体小说能够很好地拉近读者和整部小说内容之间的距离,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由于小说中所有内容全部都采用主人公自我描述的视角来表现,由主人公讲述情节发展,所以情感表达十分充沛。
有专家如此评价:“它有两个特别影响,第一,因为其有着强烈的即时性特点,所以能够使读者产生可入心扉的记忆;其次,书信体小说具有显著的对话性和秘密性的特点,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对人物内心思想变动给予深入的描述,涉及到对人物思想意识流方面的钻研问题”。《帕梅拉》和《格兰狄森》等均为塞缪尔・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中的杰出代表作品,很好地推进了这类文学体裁在英国社会的广泛传播。前者《帕梅拉》是早期书信体作品的佳作,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发展,以帕梅拉・安德鲁斯和父母书写信件的方式进行铺垫,一封封信件是她感情发展和波折离奇故事的核心展现,情节设置一波三折,使人无法不被其吸引。从小说架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总共由六十九封信件组成,其中有多达六个人参与到这些书信的交流当中,不过大部分信件都是主人公自己写的。这部作品开篇就用悲剧的内容来引导阅读者,桥段布局冲突不断,使人久久不能从其中的各种复杂经历当中脱离出来,悲剧意味十分浓厚。而随着冲突矛盾强化到最激烈的时候,作家突然之间掉转笔头,描写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由此可见,作家对信件进行宏观掌控,书信内容带动小说情节的徐徐展开。书信体小说的诞生拓展了文学体裁常规表现方式,它天生有着拉近与读者距离的魔力。由于是主人公自己描述所有的情节内容,这样更容易使我们自然的产生亲切感,且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里面角色的各种心理活动、体验等,能够更好地明确作者的写作意***。
(二)书信体小说具有秘密性特点
秘密性是这类作品天生所具有的特点,这种特性长久以来都和书信体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书信形式对故事里面角色秘密的心理思想和感情均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类体裁写作与阅读均有秘密性,正常情况下的阅读和书写均在较为私密与***的空间里面展开。
换个角度看,书信体小说承接并发扬了回忆体小说。后者常规使用第一人称来进行描述,而前者常常用第二人称进行行文写作。以《帕梅拉》这本小说为例,它是透过主人公给父母第一次写信开始展开故事的,这种方式就促使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一直会把关注重点放在父母身上。帕梅拉透过信件交流这种方式对自己的父母做出了情深意切的倾诉,书信所写的内容非常之感人,这样的描述形式将主人公和读者之间的内心距离拉近,而且这种信件形式本身独特的秘密性特点又恰恰与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娱乐口味非常的贴近。[2]在这一时期的英国中产阶级逐渐兴盛起来,他们喜欢在家庭群居的环境中拥有个人***的房间。从这部小说和类似小说里面能够看到,很多故事里面主人公均是在相较***个人的房间里进行写信或读信行为。小说内容与现实的贴合,其秘密性特点非常直观地表现了18世纪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某些特点。
(三)书信体小说的即时性特点
作品里面表现的主角感情生活经验均和他们所处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与回忆体小说有了明显区分,回忆体小说是根据时间的推移回顾从前,而书信体与目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书信体小说具有即时性的显著特点。从《帕梅拉》当中,我们会连续发现很多表现时间信息的词句,比如“早上六点”、“我必须在这里中断,因为有人来了”,如此描述都展现出即时性特点,也就是特别说明主人公写信时的情况,这会带来特别强烈的即时性和亲近感,仿佛真真切切地被代入到那个场景里面,更容易和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产生共鸣,以至于进入近似忘掉自身所处环境的状况。
(四)书信体小说的对话性特点
从书信体小说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这类小说常规情况下都会牵扯两个或多个角色,而正因为各个角色之间展开的信件交流才推进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由此,对话性也是书信体小说的显著特点。写信者一般会先确立某个稳定的倾吐之人,看信者根据信件传达情况有选择性的回复写信者。关于回复的内容,有的时候是答复写信之人的疑问,有的时候是叙述自己的事情,这样一来就逐步开始了书信之间的交流。小说用信件交流方式来开展,这种交流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然而内心的情感无法通过文字完整无误地表达,书信的体裁存在承载信息的局限性。信件交流的内容牵扯覆盖得十分广泛,有时候是生活方面,有时候是情感方面,在这种自然的对话过程里面表现出亲近的感觉,同时也令我们好像参与到了他们的交流里面。这个特点与社会发展潮流有着相同方向,表现出群体不再孤立地看待事物发展的历程。
《紫色》这部作品运用书信体方便更换视角的优点,非常灵巧地 运用了三个视角来描述所有的事件,这一视角减少了小说的真实感,使内容总是带着说教意味及人为创作的印记。[3]《紫色》中的主人公使用第一人称作为描述的主线,第一人称的表述使得叙事者和人物角色融合,我们像局外人听着表述者高谈阔论,所说的内容都是叙事者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即时感带给读者特别亲切的感觉,显得生动有趣。因为使用的是第一人称表述,在看这些书信的时候,可以清楚地掌控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且能预料到角色未来的发展,所以使得读者的情感和角色命运发生强烈的共鸣。作家不仅运用第一人称作为贯穿主线表述,而且在叙事过程中时常更换叙事人称,打破了第一人称叙事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拓展作品的视角和描述领域。《紫色》中作家运用第三人称表述,不仅是多角度地还原事件真相,同时给第一人称表述的遗漏进行补充。[4]因为运用书信体,作品里面偶尔会使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读者、第一人称叙事者和小说本身三者之间的距离感,这会让我们感到作品的真实。
四、书信体小说的衰败和在当今社会的形式转变
18世纪是英国书信体小说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此后这种文学体裁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理查逊在这一时期推进了书信体小说的大范围扩展,而且他在这类文学体裁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8世纪中期之后这类体裁作品的数量迅速增加。然而书信体小说的衰败也是可以被预料的,伴随着社会持续发展和演变,与这类书信体小说发展相应的时代背景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人与人的交流方式逐渐多元化,这最终使得书信体小说逐渐衰落。直到19世纪,书信体小说在可以看到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任何踪迹。
书信体小说的繁荣已变成遥不可及的过去,然而伴随社会的持续变化和发展,通讯工具不断更新换代,书信体小说又开始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世界上开始有了个人空间、博客之类交流工具的存在,它们和书信体小说有着诸多类似点,均将小众的心情用书信或是日记方式对一些人公开。这些人一般情况都是跟写作人有着紧密联系的人。虽然个人空间、博客与书信体小说相比较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两者类似之处对未来文学发展也必定会持续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曹卫东.交往理性与诗性话语[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徽.《紫色》的书信体叙事策略[J].语文建设,2014(08).
[4]蒋慧萍.二元对立理论下对《紫色》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4(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英国书信体文学的叙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