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发展史上,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宋代的苏轼和米芾,元代的赵孟,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王铎等,都是各个时代的佼佼者。这些人除了是伟大的书法家,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国古代官员人文知识分子。
历朝历代,受到藏家追捧的往往都是“士大夫书法”,因为这些书法家除了书法造诣高超,还是社会名流。“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员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也就是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难怪有人说,纵而观之,一部厚重的中国书法史,记载了历朝历代官员书法家们的辛勤耕耘创作的足迹。
不过,到了晚清,取消科举制度,“士大夫书法”开始没落。经历“”这个特殊年代之后,知识分子的地位一度一落千丈,“管理型人才”逐步替代原来的“士大夫阶层”运转国家机器,文人的风雅已经被***客的所取代。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官员书法爱好者削尖脑袋,进入地方书协担任职位,使“官员书法家”变成恶名。“官员书法家”成为一个反义词,不但败坏了“士大夫书法”的名声,更是中国文化的羞辱。
虽然收藏家对那些水平不高、偏偏又以专业水平自诩的“官员书法家”十分反感,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出现像董其昌那样传统文人官员的“士大夫书法家”。也许,这是对中国传统旧文人官员时代的一种美好向往。
浙江书协***、浙江文物局局长鲍贤伦的书法近年受到收藏家的热捧,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书法艺术本身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是因为人们把他当作了新时代“士大夫书法”的典范追捧。
鲍贤伦祖籍浙江鄞县,1955年出生于上海,1974年从徐伯清先生学习书法。1982年春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曾任浙江文化厅副厅长、浙江文物局局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这些年,他兢兢业业为浙江文化事业做贡献,担任浙江文化文博部门要职16年,在文物保护、西湖申遗、编辑宋画全集等一系列工作中,都出力甚大。
在步入仕途之前,鲍贤伦原本是浙江文理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先当学者,后担任行***职务。在为文化事业做贡献的同时,鲍贤伦保持文人情怀,也在勇敢攀登书法这座高峰。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一直活跃在书法圈。早在1981年,鲍贤伦就在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期获奖的如今多已是中国书坛的中坚力量。鲍贤伦的隶书朴拙高古,独特的“秦隶简牍”蔚然成一家风气。从2006年开始,带着“梦想秦汉”的理想,鲍贤伦书法展先后在杭州恒庐美术馆、衢州博物馆、绍兴鲁迅纪念馆、浙江宁波美术馆举办,在书法圈引起巨大轰动,更在全国引发一场“鲍风”。他于战国汉魏之际简牍、碑铭隶书用功尤勤,逐步形成浑穆灵动的隶书风格,成为当今盛年书法家中最具现实影响、最有持续潜力的书家,是隶书创作探索领域成果卓著的代表人物。
因为书法的专业成就受到业内认可,他担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2010年11月,鲍贤伦在众望所归中,当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担负起振兴浙江书法的重任。
既有书法的专业造诣,又在***府担任文化部门要职,属社会名流,鲍贤伦想不受收藏家追捧都难。两次大展之后,鲍贤伦令人惊艳的作品引起了收藏家的巨大关注。他的书法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刮去了书法收藏市场天空中淡淡的阴霾,多少为“士大夫书法”正了一些名声。随之而来的,是鲍贤伦书法作品的市场价稳步上涨。说鲍贤伦是这几年收藏家眼里最“火”的书法家,毫不为过。
科举早已取消,新时代的“士大夫书法”在哪里?“士大夫”的定义是“中国古代官员人文知识分子”,其前提条件之一是,除了是“官员”,还必须是“人文知识分子”。“人文知识分子”这个定义,排除了那些单纯的官员书法爱好者“伪士大夫书法家”。 士大夫不是当了官就是士大夫,士大夫要有人文贡献,才会被尊重。如果用新方式进行定义,“士大夫书法”的代表人物,民国有于右任,***后有郭沫若,他们都在***府担任要职,但都是文人,有很高的文化造诣,在书法上的成就也非常高。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书法的价值不仅仅在书法本身,更包含了作者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等。书法价值的实现要靠“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是学术价值,另一个是社会影响力。只有两个翅膀都很强,才能飞得更高。如果康有为、于右任和郭沫若只是一个普通书法家,他们作品价格能拍卖得那么高吗?因此,担任社会职务,为社会做贡献,本身也是给鲍贤伦等书法家做加分。
鲍贤伦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的成功,是“士大夫书法”价值的回归。就像于右任这几年在拍卖市场上突然大热,除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纪念辛亥***100周年时,他作为“士大夫”的知名度直线上升。作为民国元老,于右任不但因为书法成就高,被尊为“一代草圣”,还在***府担任要职,是一个社会名人。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职业书法家,书法不过是文化人的一种基本技能,达到一定高度后,就成为书法大家。我们期待新时代有更多的文人能醉心书法,在书法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也渴望书法家别把书法当做职业,还能担当起自己发扬中国文化的社会责任。遗憾的是,新时期可以被定义为“士大夫书法家”的人屈指可数。
我们必须承认,古代“士大夫书法”的土壤已经失去,很难再重现辉煌。但是,我们也欣喜的看到,鲍贤伦的书法正是“士大夫书法”在新时代的一种延续,稀缺而珍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鲍贤伦重新定义“士大夫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