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钦降临人世,就注定了他每走一步都与病残带来的种种不幸相伴。
1岁多时,沈钦身子仍很软,没有站立行走的迹像,儿童医院确诊为“脑瘫”。为了儿子,母亲不惜辞了工作,她想用母爱来弥补医学还没有达到的疗效。
从3岁起,与沈钦相伴的是一台小录音机,他跟着录音机里的儿歌反复吟唱训练了迟纯的发音器官,这也是沈钦患病童年不多的一点欢乐时光。对电视里播出的玛丽雅少年英语,沈钦表现出了比一般孩子有着特别的兴趣。一本英语教材,由于手不灵便,把书都翻烂了。
1996年,沈钦的爸爸得知北京神经伤残医院对沈钦这类病有一定的***经验。于是,妈妈带着沈钦带着求治的希望北上了。通过吃中药、针灸、按摩等综合***,沈钦手脚活动有了好转。到了上学年龄的沈钦腰不能直,腿不能走,他不能如愿读书上学。1996年,小沈钦刚8岁,他在母亲的陪护下到北京求治,一次偶然的巧遇,结下一段跨越大洋的情缘。
在514医院定制肢具门诊部,小沈钦见到了一位外国妇女,就脱口而出“hello",这位外国妇女就是美国儿童康复医生史纳德,她惊奇望着沈钦。小沈钦能用简单的英语与史纳德医生交谈,史纳德医生细心询问了沈钦的病情,直率的大夫顺手拿来了纸记下了相互往来的地址。从此,相互间就建立了在医院之外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人间真情维系着的关系。从此,沈钦成了史纳德大夫在北京外交公寓的常客,也成了她对脑瘫患儿康复***理想的对象。史纳德大夫教沈钦做各种康复训练动作,由于沈钦在交流中基本上没有语言上的障碍,所以效果也比较理想。史纳德大夫深深地喜欢上这个很特别的中国孩子。
回上海时,双方依依不舍。从此,史纳德大夫多了一份对沈钦的牵挂,沈钦多了一份对远方长辈的依恋。以后的日子里,沈钦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史纳德大夫交流,小沈钦不仅得到康复方面的指导,细心的史纳德大夫在收到沈钦发来的英文电子邮件时,还对其语法、用词的错误一一加以修正后,再转发回沈钦,正是emal这一特殊的渠道,使沈钦学习到了比课堂上多的东西。
2002年5月底,史纳德大夫从美国飞到上海,特地为沈钦作康复评估,并为下一步康复提出计划。这段日子,也许是沈钦有生以来最为快乐的,史纳德人夫给沈钦带来康复器材,肢具拐杖,还带来适合沈钦书写的工具和学习用品等。沈钦已基本上能用英文与尊敬的大夫交谈,史纳德大夫这份关爱的情感越过了年龄的壕沟,越过了国界,催生一个残疾儿理想的翅膀。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钦刻苦自学、自强自立的精神感染了上海航空公司飞鹤乘务组的空姐们。乘务组为沈钦送去了学习用品,还为沈钦母子去北京接受康复***申办了免费机票,她们利用假日带着沈钦参观上海科技馆,沈钦又多了一批新朋友。
沈钦是不幸的,但有着家庭亲情、有母爱、有众多素不相识人们的一份份真诚关爱和呵护,沈钦又是十分幸运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沈钦:我的人生路上溢满关爱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