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制度

原文作者:袁云龙

摘 要 考试之旨,首在取士。考试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工具,从技术层面看,有能够撑起其实现公平正义的竞争技巧;从理论层面分析,其背后又有能够合理解释其存在发展的道德依据。本文以科举考试制度出现前后的考试思想比对为明线,以考试思想的发展脉络为暗线;抽象和提炼科举考试制度在古代考试思想发展史上的承接性意义,为今之考试理论的发展方向提供参照。

关键词 科举考试 考试思想 承接

作者简介:袁云龙,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方面的研究。

中***分类号:d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028-02

一、考试思想的阶段性划分

我国是最早实施考试制度的国家,完善的考试制度和成熟的考试思想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对考试制度的历史考古表明: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关于考试和考试思想的萌芽。并且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治统治的加强日臻成熟。“每一种考试制度的建立,必与一系列基础假设、取向、目的相连”。考试制度与考试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考试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考试观念的社会化,使其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考试思想的社会化又“刺激”了考试制度的“神经”,使其渐进完善。

科举考试的出现是人类考试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科举考试制度的出现打破了以举荐为主的人才选拔局面,将考试作为衡定人才质量优劣的主要工具。一方面使得人才测量的手段更加公正化、客观化;另一方面,考试形式的标准化和程式化,也使得人才评量的规模化成为可能。与考试技术并行发展的考试思想,在科举考试制度形成后,也应时展之变化,发生了变形。早期的考试思想更多的是围绕要建立一种相对全面的人才测量工具而进行理论假设和实验论证。事实上,一旦假设成为现实,理论转化为实际,观念和理论就要处于“被修正”阶段,围绕已经发生的实际进行修正和总结。科举考试制度社会化之后,对考试的概念设计已经完成,考试形式的假设已取得进展。此时,考试思想也就相应的发生了某种转变,虽然其所依据的核心理论尚未被“移植”。但在后期社会发展中,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考试的规模的增大,考生的人数的增多,考务管理的负担的增重。最初为追求全面和实用型人才而设计的考试理论假设,开始发生偏转,转向为解决考试的“公平性”问题而努力。

据此,可以将科举考试作为古代考试思想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将古代考试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讨论,分别概述为:科举考试出现之前的考试思想——感性认知和基础铺垫阶段;和科举考试最终制度化后的考试思想——理论沉淀及重心偏转阶段。

二、科举考试之前的考试思想——感性认知和理论奠基阶段

(一)选贤任能——考试思想的初认识

“尚贤”思想的由来已久。“圣王之道,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是也。选贤任能的行为和思想可以从原始社会末期***事民主时代溯起。原始的人才考核形式还仅是对“举荐”的辅助,最初的考试现象也尚属个例,并未常态化。但至少可以证明“尚贤”思想在当时已经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可,“选贤任能”的思想和实践已初见端倪,萌芽期的人才选拔思想就此形成。殷周所处奴隶时代,相对***的“考试”概念还没有出现,普遍意义上的考试现象还尚未形成,“考试”还只是对以“荐举”为主的人才选拔手段的辅助。“考核手段和方式所指向的目标,还仅限于士大夫以下的低级官吏,大夫以上的高级官吏则通过世官任用。及至春秋战国,世官制度出现衰退,明贤思想显著发展,选贤任能成为这一时期的潮流。”“这一时期的“选贤任能”的观念虽与“考试”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却与“考试”互为表里,关系甚密。由于考试的概念和制度还未明定,“尚贤”思想也就成为此一时期“考试”思想的集中表现。” [论文网]

(二)儒家文化中的考试思想——考试思想的再定位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重新定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至此,考试制度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也越来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古代考试制度发展到科举制时期,无论是考试制度所依据的理论,还是考试的内容均集成于儒家思想。他关于考试的“认识和观点更是达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成为中国古代考试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为以后考试制度的实施提出了具有奠基性的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关于考试平等、公平的原则

“有教无类”,本是出于孔子对社会之教育公平性的论述,其意重在表达要打破学在贵族,举在贵族的传统局面,强调无论贫富、贵贱均有接受教育,出世入仕的机会。讲求的是平等和公平。而事实上“孔子的‘有教无类’绝不止是一种教育思想,还是一种使人不拘于出身,各尽所能,秀异者居上的社会理论”因此“有教无类”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宏观上的“公平”精神,表达的是对社会公平的愿景和呼吁。而恰恰是他首先提出的这种对“公平、公正”的呼吁,以及他首创的私人教育模式实践,为后来大规模、集中化的考试所趋向社会化、公平化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2.“学而优则仕”——关于考试的标准和内容

考试的标准和内容,是决定所设考试形式有效与否的关键,也就是选拔什么样的人,和怎样选的问题。考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有用之人来协助统治。量才方能授官,但到底有无可操作的能够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呢?这一论断的提出,成为了千百年来士人阶层不遗余力跻身仕途的潜在动力。同时,也为以后的考试的量化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古代的考试形式,多是以定性考试主。要想短时间内衡定出人才德行、才艺的优劣,靠举荐和个人的主观经验判断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此,要设计出衡定人才优劣的标准,只能依据客观手段进行。这一客观手段就是考试,而决定考试效果的正是针对考试目标所划定的考试内容。

3.“听其言观其行”——关于考试的方法和范围

只有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人才进行综合全面的裁量,才能得出与考试目标一致性的结果。“听”和“观”指的人才考核所使用的手段,在没有先进的人才测量工具的古代,对人才的甄选,主要是通过直接的“观察法”和“访谈法”。就是要对被试者进行谈话交流,通过观察其言行举止,来对其品行和才德进行估量。这种考核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应该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言”和“行”指的是指对“被试者”进行测量时的范围界定。孔子云:“不知言,无以知人也”,通过“听其言”来了解被试者的言辞反应能力,考察的是其知识积累与口才。然,在***治统治中,统治者更看重对其行为的考核,“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通过“观其行”可以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听其言观其行”还应是包含有对考试范围界定上的理论依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言与行的统一,是这一思想中对考试范围界定的深层表达。

当然,构架于封建统治基础之上

的传统儒家思想,在论述人才选拔的意义和作为考试定义的基础理论假设方面所给出的贡献非止于此。但就之后的考试思想发展来看,无非是围绕考试制度建设展开的基础理论拓展,而以上的几种考试思想才是最初的理论打造。两汉以来,无论是察举孝廉还是九品中正,无论是重才技的考试,还是重德行的考试,其都是对儒家思想中有关考试的基础理论和根本性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并无异议。

三、科举考试形成后的考试思想——理论沉淀和重心偏转阶段

考试形式和考试思想发展到了隋唐之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形成并确立,并日益成为人才晋升渠道的主流。“以考试为中心的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形成,是传统尚贤思想发展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人才选拔实践的总结”。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渐进发展和成熟,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趋向繁荣和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人才选拔机制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单纯的定性考核已经很难应对日益增长的士人阶层。因此,如何通过完善科举制,来提升人才选拔的效率,保证人才流动渠道的畅通,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成了当时考试制度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建立起程式化、标准化的考试模式,成了科举考试发展的新动力。对考试过程和考试内容公平性的诉求趋向也越来越明朗。

(一)科举之初,考试思想的摇摆

隋唐科举考试确立之处,各项考试规则尚未成熟,考试中仍然有较多的传统考试思维,夹杂着更多的主观性判断,“行卷”“问卷”的流行,仍然带有前朝察举的旧影,对科举考试的认同上也存在很多相异的思想。一方面以唐太宗和魏征为代表的“改良派”认为考试是相对有效的人才选拔手段,因此极力主张“以考代举”。为达到知人善任的目的,他们还为科举考试的施行,努力设计考核标准;增加考核科目,以应人才多样性的需要。而另有“守旧派”则尽列考试之积弊,“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艳”为还原和***前代之察举制奔走呼吁。杨绾就曾上书建议太宗取消科举,回复察举制。他提出“请依古制,县令察孝廉,审知其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新制度的实施必然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从而引来是非正义,遭到质疑。但其中更多的是因为新制度的不尽完善所致。

(二)科举考试之中,对考试公平性的诉求

科举考试到了两宋时期,已经基本被广泛认同。当然,其中不乏有不同声音出现,科举存废之争虽时有起伏,但已不再是主流。在科举发展史上,关于科举考试的存废利弊之争,曾有过六次较大影响的争论和改革,但到了宋元两朝时期“思想斗争最激烈、探讨问题最广泛、参与人数最多”“也使人们对有关考试的理论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许多矛盾与纷争也取得了初步的结论”。但最终大势所趋,考试任官的人才选拔渠道已经被士人广泛接受,科举考试的基本理念也普遍社会化。已由对考试思想的认同上升到对考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的认识。两宋是文官集团相对泛滥的时期,“重文轻武”造成文官集团的拥挤,考试人数的增加,使统治不得不相应地对考试制度进行适应性调整,“为了克服创始时期不够完善的缺点,在制度上采取了一些使其客观化、严密化的改革措施,以实现公平取士。”在理论上,为设计“公平”的考试程序和“标准化”的考试内容展开了全面论述。

(三)科举考试的“瓜熟蒂落”——考试思想的反思

明清是科举考试发展的极盛阶段,有关科举考试的形式和规则已经定型,士人的***治观念已经基本被科举考试的思想占据。科举考试的制度发展伴随着君主集权的最终形成达到了极致,关于考试程序的设计和考试相关法制的规划也已经达到了至善,但接近完美的“制度外衣”难以掩盖和替代破落的***治基础。为最大程度上标榜“公平、公正”的科考精神,科举考试在内容和形式上极力追求“公开、客观和标准”。也正因为看不到科举考试背后的真正“腐朽”,才导致其最终自掘坟墓。

到了清朝末年,八股取士的积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甚至已经成为统治无能和官僚腐败的直接原因。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亦或是那些在科举考试中屡遭失败的举子们开始对这一对士人毒害很深的选任制度进行反思和批判。其中尤以对八股取士的批判最为激烈,认为它“敷陈大义”“代圣人之言”严重地禁锢士人的思想;批判它的“科第功名”腐朽了士人举子们的心,腐蚀了社会的机体。以其弊病丛生,毒害知识分子为由,建议将其废除。科举考试思想的发展也最终回到了原点,走向了理性回归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朱明哲.从考试有效性理论看科举考试的非意愿后果.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8(5).

[2]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

[3]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举考试制度

学习

简单易学的刺猬养殖

阅读(25)

刺猬是一种珍贵的药肉兼用型经济动物,别名刺团、猬鼠、偷瓜獾、毛刺等,不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还有独特的药用功效,需求量大,而野生资源锐减,供给不足,导致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所以人工饲养亟待开发。1、提供肉食。刺猬肉是蛋白质含量高而胆固醇

学习

我很丑,但我不温柔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我很丑,但我不温柔,内容包括我丑但是我温柔免费阅读,我很丑但是很温柔作者。常常听到一句自我安慰的话――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对这句话我极其反感,似乎丑就该温柔一点儿,从而弥补丑带来的遗憾。丑有什么错?长相是与生俱来的,是

学习

工农兵大学生:我的大学

阅读(39)

【推荐理由】1970年―1976年,在中国,“工农兵”和“大学生”被联结在一起,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一经结合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一场前所未见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事实。“工农兵大学生”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年时间,但是它却对当

学习

温馨专业宠物生活馆来袭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温馨专业宠物生活馆来袭,内容包括加盟宠物生活馆要投入多少钱,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宠物生活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独生子女家庭和丁克家庭越来越多,人民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也呈多

学习

爱就一个字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爱就一个字,内容包括爱就一个字全文免费在线阅读,爱就一个字。当对《少年天地》做出自己的判断时,我脑海中立即蹦出一个字:爱。是的,我爱《少年天地》。当我给我的学生开班会或读书会时,我会向他们推荐她。现在教育得到了重视,老

学习

涌泉之恩 当“滴水”相报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涌泉之恩 当“滴水”相报,内容包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全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父亲是一座高山,母亲是一条小溪,从小我就一直生活在依山傍水的环境里,不论是高山还是小溪,都是我生活的源泉。父母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总能让我

学习

山羊不吃天堂草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山羊不吃天堂草,内容包括山羊不吃天堂草全文原文,山羊不吃天堂草全文阅读。轻轻地翻开曹文轩老师的《山羊不吃天堂草》,随着他轻盈流畅的叙述,走近只有他们那代人才有的成长足迹,陌生、新奇,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从幼儿园到小学

学习

设备管理与维修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设备管理与维修,内容包括设备维修与管理学习资料,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实务。1.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刘福义,赵树俭2.设备管理与维修线材轧制线减定径机组的现场管理与维护李志磊,LiZhilei3.谈加强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陈宾

学习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内容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什么意思,银行间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系列用途、质量、偿还期限相同或相近,并可以产生大规模稳定现金流且将已经形成的

学习

浅谈优酷土豆合并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优酷土豆合并,内容包括浅谈优酷土豆合并中出现的问题,优酷和土豆会员通用吗。【摘要】2012年3月12日优酷与土豆两大宣布合并,引来外界众多关注,外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如今距离合并已过了半年之久,本文重新回顾优酷与土豆

学习

IPTV互动电视:今后十年你家电视谁做主?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IPTV互动电视:今后十年你家电视谁做主?,内容包括传统iptv与高清电视互动系统,iptv与数字电视的比较。互联网还在继续革生活的命!老百姓的电视收看方式正在告别“旧社会”,迎来“新时代”,未来如果你家的电视还不能点播或者回看

学习

《华尔街日报》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华尔街日报》,内容包括今日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最新文章。AT&T收购时代华纳AT&T宣布与时代华纳达成收购协议,总金额为854亿美元,如果后续审批流程顺利,将创下2016年全球最大收购案。分析师认为,收购时代华纳将打通整个渠道,

学习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内容包括京剧旦角花旦,京剧花旦知识。“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根据传统剧目中不同角色类型与表演特点划分的。京剧行当将舞台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各行当又有更为细致的划分,旦行既

学习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再议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再议,内容包括没有坏学生只有教不会学生的老师,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镇中学)“]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陈鹤琴老先生的这句话曾经被不少

学习

专利人资格考试制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专利人资格考试制度,内容包括专利资格考试培训,专利工作者资格证考试。第一条为了规范专利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专利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专利人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举行一次考

学习

加速折旧利弊谈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加速折旧利弊谈,内容包括加速折旧对企业的利弊,加速折旧法概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满足基本生产发展要求,需要购置大量固定资产。而这些固定资产可以长期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而不改变原来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会随着使用而

学习

我国法官员额制改革利弊分析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法官员额制改革利弊分析,内容包括员额法官制利弊,退出员额法官利弊。【摘要】自1999年最高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法官员额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进程,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将其推向改革前沿,但员额制究竟是什么,实现

学习

国际板开设的利弊分析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板开设的利弊分析,内容包括国际版什么时候推出,国际版的优缺点。【摘要】残酷的2013年已经过去,回顾这几年股市的运动,我们无比痛心的发现类似“国际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国际板基本准备就绪”、“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借

学习

探讨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利弊及规范措施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探讨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利弊及规范措施,内容包括大学生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利弊。网络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的成才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

学习

私有化的利弊分析

阅读(23)

从上文描述的情况看,私有化有可能遭遇失败。我们这里所讲的私有化成功是广泛意义上的成功,不仅指私有化的交易环节方面实现了成功,而且指交易完成后,对企业的财务等方面的影响为正。同理,私有化失败也是指两个方面。私有化失败主要发生在两个

学习

科举制度简述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科举制度简述,内容包括科举制度废除时间,科举制度全文。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主要内容是:人们通过自愿报名,参加不同级别和科目的考试,由主管机构根据各人的考试成绩,选取人才,委以不同的官职。自隋文帝开皇

学习

浅析网络传播的特点与利弊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网络传播的特点与利弊,内容包括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浅析网络传播的优势和不足。【摘要】近年来网民数量迅速攀升,网络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网络的各种影响日益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