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应当真实、客观、及时地将新闻事件传达给读者。但怎样传达、传达什么、以什么样的视角引导读者观察新闻事件,这应当是从事新闻写作的人面对新闻事件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它决定了将要写出的这篇新闻稿件的最终样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确有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一、耐人寻味的新闻场景
凡是经历过1997年的那个神圣时刻的中国人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入港、交接仪式、***营换防仪式等一系列重大场面。这篇新闻选择三个“结束”场景作为报道的切入点,更显意味深长。首先是一个十分容易唤起人们沉思的新闻现场――港督府。这里是英国这个昔日的海上霸主在中国香港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实行殖民统治的最为直接的见证地,今天它又要见证自强的中国在这片土地上恢复行使。6月30日下午的告别仪式将郑重地宣告,大不列颠在这里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统治的完全结束,中国人民又要以主人的身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了,港人重新回到了“故土家园”中来了。作者选择这样一个报道场景,本身就凸显了这一新闻事件的伟大意义。接下来的添马舰***港的“告别仪式”、广场上的第二次降旗、交接仪式上的降旗,显而易见,每个仪式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永远结束,同时也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作者的良苦用心,我们自然会在这样的安排中体会得十分清楚。
二、耐人寻味的新闻语言
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本身就是一个巧妙的双关。自古罗马开始,今天英国居住的这个岛屿即被称为“不列颠”,至今它仍被作为英国的正式国号在使用――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当年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米”字旗曾插遍全球。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几乎都与这面旗帜和这个国家有关。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深吐一口压在胸中一百多年的积郁,向这个名字告别,向一个屈辱的时代告别。所以,我们看得出,在作者笔下,这个英国皇室游轮的名称完全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含意。这样精心设计的语言,将几个事件叙述得饶有意味。“日落余音”“日落仪式”在文中都有双关的意蕴。特别是结束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更把读者的思考与情感推向高潮。
三、耐人寻味的新闻背景
这则新闻还有一个使人印象深刻之处,即作者将新闻事件与新闻背景进行“蒙太奇”组合,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与现实、现实与现实、今天与明天的对照镜头,从而营造出一个内涵丰富的新闻阅读氛围。添马舰告别仪式上的“不列颠尼亚”与巨幅紫荆花***案“恰好构成”的背景、英国人在香港的第一次升旗与最后一次降旗的跨时空链接、交接仪式上“米”字旗的降落与五星红旗的升起,这几组真实而又巧妙的组合,无疑都从历史与现实的纵深处彰显了这一新闻事件的伟大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耐人寻味的《别了,不列颠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