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派戏剧中的重要流派之一。现代派戏剧(又称“现代主义戏剧”)则是与现实主义戏剧相对立的。系统地研究荒诞派戏剧,对全面理解荒诞派戏剧以及现代派戏剧,既有理论思考价值,又有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从荒诞派戏剧的美学价值、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荒诞派戏剧的表现手法等入手,对荒诞派戏剧进行论述。
【关键词】荒诞派 戏剧 概况 特色 手法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派戏剧中一个重要的流派。现代派戏剧与现实主义戏剧相对,是以西方各种现代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戏剧大流派。现代派戏剧又称“现代主义戏剧”,属于现代主义文艺范畴。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在‘先锋主义’‘颓废主义’‘实验派’和各种现代文学艺术流派名称之下兴起和汇合的一种文艺运动、思潮、派别的总称。其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之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①西方非理性哲学是其思想基础,如尼采的悲观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等。这些哲学理论的共同之点是:反对理性的压抑、重视直觉和潜意识的作用、要深入精神意识的奥秘,而不满足于表面的描述。
研究荒诞派戏剧,对于了解荒诞派戏剧本身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及其美学价值,乃至对整个西方现代派戏剧的了解,不仅具有理论思考价值,而且具有实践参考作用。
为此,本文对荒诞派戏剧进行系统化研究与论述,其重点是将荒诞派戏剧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分层次进行研究。
一、荒诞派戏剧的美学价值
荒诞派戏剧作为西方现代派戏剧大流派中的一个小流派,与表现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先锋派戏剧等共同构成现代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后来流行于西方各国和日本。它的产生,与存在主义思想和表现主义方法有着明显的渊源,初期叫做“先锋派”和“反战派”。1960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出版了《荒诞派戏剧》一书,人们才正式把这一戏剧流派称为“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独树一帜,为戏剧美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使戏剧园地的美学特征出现了多元化的大格局。因此,荒诞派戏剧的美学价值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美学作为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意识、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故又称作“艺术哲学”,显而易见,美学与哲学息息相关。最早的美学是附属于哲学的,直到1750年德国人鲍姆加登发表《美学》一书,美学才从哲学中***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的科学。
同样,荒诞派戏剧的美学也与荒诞哲学息息相关。荒诞派戏剧以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兼小说、戏剧家阿尔贝・卡缪的“荒诞哲学”为基础。荒诞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人们‘所有的行动’都‘毫无意义,荒诞不经和毫无用处’。人与生活的分离……和环境的分离,真实地构成了荒诞的感觉。”②荒诞派戏剧强化、扩大了存在主义哲学和荒诞哲学中有关“荒诞”的成分,并以与之相适应的戏剧形式将其充分生动地表现出来。对此,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对“荒诞派戏剧”给出了十分精准的定义:“据我看,荒诞剧派是对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后时代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这些概念主要涉及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里试***为其毫无意义的存在找出意义来的努力。”③
从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法国贝凯特的《等待戈多》(1952年)、《快乐的日子》(1961年),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年)、《椅子》(1952年),热奈的《女仆》(1951年),美国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1956年),英国品特的《生日晚会》(1960年)等剧作看,荒诞派戏剧的美学价值集中展现出其非现实、非常规、反常态的一种“荒诞美”。这正是荒诞派戏剧审美特征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其美学个性之所在。这种美学个性也就决定了荒诞派戏剧独有的美学品格和美学意蕴,令人耳目一新。
荒诞派戏剧改革开放后传入我国,引起极大反响,大批中国式的荒诞派戏剧应运而生,并取得不俗的成就。例如《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魔方》等,都曾经轰动一时。
二、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
了解研究荒诞派戏剧,必须分析研究其艺术特色。具体而言,荒诞派戏剧具有以下几大主要艺术特色。
(一)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顾名思义,以其荒诞性为主要艺术特色。
对于这一点,“荒诞哲学”的创始者阿尔贝・卡缪阐释说:“一个能用理性方法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一个亲切的世界。可是一旦宇宙中间的幻觉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浪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家乡的回忆,而同时也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享,真正构成了荒诞感。”④荒诞派剧作家尤奈斯库也说:“在这样一个现在看起来是幻觉和虚假的世界里,存在的事实使我们惊讶,那里,一切人类的行为都表明荒谬,一切历史都表明绝对无用,一切现实和一切语言都似乎失去彼此之间的联系,解体了、崩溃了;那么,除了使人付之一笑外,还能剩下什么可能出现的反应呢?”⑤例如《秃头歌女》处处充满了荒诞性:一对男女在谈话中仿佛确认了两个人是夫妻关系,可是很快又被女仆所说的情况了;一座大钟时而敲响9下,时而敲响17下,时而又敲响29下,又如《椅子》中,演讲者面对空无一人的椅子们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无不凸显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荒诞性。
(二)变形性
荒诞派戏剧以变形性为另一主要艺术特色。荒诞派戏剧的荒诞性,不是简单的荒诞,更不是单纯的荒诞而荒诞,而是剧作家对“一见钟情”式生活的评价与“反应”,是以荒诞反映某些理性认识与现实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这就如同哈哈镜一样,尽管其所映出的事物是扭曲的、变形的,但仍会反映出事物的某些本质特点。例如《等待戈多》中,戈多到底是什么人?会不会来?戏里没有答案,这成了一个难解之谜。就连作者贝凯特也声明:“对此我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早就在戏里说出来了。”但是,人们却可以悟到:等待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关键是经历与享受那等待过程中的情绪和心境。又如《椅子》中,满台的椅子挤得一对老夫妻无立足之地,人们也可以从中感觉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恶性膨胀的物质文明使人们在社会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一大社会难题,迫使人只能和没有生命的椅子交流。
(三)悲剧性
荒诞派戏剧的第三大艺术特色是悲剧性。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
荒诞派戏剧毕竟也是戏剧,所以它的悲剧性也与所有戏剧中悲剧的特点相一致。事实上,荒诞派戏剧“着重表现人在信仰破灭之后与外在世界脱节的尴尬难堪状态,通过对非人感、异己感、胁迫感、失落感的渲染,强烈显示出主客观世界的幻灭和荒诞”,⑥其悲剧性特色十分鲜明。例如《美好的日子》,一个已经被黄土埋到胸部的老女人,愣是戴满珠宝首饰,撑着蕾丝花伞,回忆着她年轻时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其在生活面前的无奈和悲观,悲剧色彩十分强烈。
三、荒诞派戏剧的表现手法
荒诞派戏剧不仅有独特的荒诞性的艺术特色,而且有其独有的荒诞性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指的是文学艺术创造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具体来说,荒诞派戏剧荒诞性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象征手法
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种事物或某种比较普遍的意义,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的内容与特定的经验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被象征物得到具体直观的表现。有人把象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共象征,又称“传统象征”,例如用“红太阳”象征、用五星红旗象征中国;另一类是私设象征,又称“个人象征”,例如用月亮象征爱情的心。公共象征往往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习惯用的象征;私设象征则常常是个人自创的象征。
荒诞派戏剧的象征手法则纯是剧作家所自创的离奇古怪的象征。例如《椅子》中以满台椅子逼得一对老夫妻在舞台上难以插足,最后不得不生生被挤下舞台,以此来象征资本主义物质的极大丰富对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价值、生存地位的侵害。
(二)隐喻手法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与明喻有明显的不同: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似的关系,即本体和喻体有某些相似之处,如“她的脸蛋儿像花儿一样”。而隐喻在形式上本体和喻体则是相合的关系,即一种隐含中的比喻。荒诞派戏剧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剧作很多。例如《等待戈多》中,戈多并未上场,只是一种符码,以这一符码来隐喻人类苦苦等待、苦苦寻找、苦苦盼望的“希望”。
(三)夸张手法
夸张原是一种修辞手法,即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大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后成为一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戏剧的夸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并加以放大或缩小,追求出奇,但要有一定分寸,既超越实际又不脱离实际;既新异奇特又不违背情理。
而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则脱离现实生活,往往采用梦幻、怪诞、有悖常理的方法进行夸张,以凸显其荒诞性。例如《秃头歌女》中那座“大钟”竟然敲了29下,这种夸张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其荒诞性显而易见。
(注:本文为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法国荒诞派戏剧艺术渊源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2B057)
注释:
①⑥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458;708.
②王次.艺术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91.
③④⑤谭霈生,路海波.话剧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438;440;446.
作者单位:肖凌,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高文婧,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谈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