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1篇
作为一项语文课外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坚持了多年。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每人办四期手抄报,四开纸张规格,每份都有报名。如春苗、蓓蕾、小草、世纪风、热土、晨光等;每期都设几个栏目,如新闻、日记巡展、名言集锦、名人故事、生活絮语、习作园地、校园风采、诗苑等;每期都有自己设计的精美***案、规范的版式,并配有合理的插***、题花、尾花。内容涉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也有学生自己的习作。办报时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讲怎样写稿、组稿、审稿、版面设计、抄写应注意的问题及出版后鉴赏方法。
学生在博览群书、撷取精华的基础上,一般两周就可以编写出来。为了鼓励学生办出高质量的手抄报,充分发挥手抄报的效用,我们还用一周时间进行手抄报展评活动。为了便于阅读、观摩、欣赏、评选手抄报,我们把手抄报粘贴到班级所对应走廊的墙上。评选时,采取学生投票的方法,评出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若干名,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手抄报,在展评一开始,就布置“手抄报知识竞赛”,内容不超出手抄报的范围。
具体办法是:展评结束后,再给一周左右时间,互相交流,补充手抄报摘抄笔记,适当的归类整理并积累有价值的内容。我们还请学生每人自拟竞赛题一个,题目要求具体,易于回答。如“请你说出托尔斯泰论述关于时间的名言”“哪位名人把***书馆的地面坐出个洞”“你能讲一个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么?”等等。最后由老师筛选整理,制成题签。
比赛规则:一、抽签答。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由组长抽五次签,指定组内学生回答。对的得10分,错的不计分,二、抢答。由主持者宣读题签,以举手先后为准。对的得10分,错的扣10分。三、命题者不得回答自己的题目,也不能提示(每个签上都有题目制作人姓名)。四、命题者裁定答案正确与否,有争议的由老师裁定。五、比赛结束计出小组名次,予以适当的奖励。这种竞赛形式学生参与面广,赛场气氛热烈。
办手抄报确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 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手抄报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课外“读书热”。为了设计版面,学生必须广泛地借鉴和浏览各类报纸;为了使手抄报的内容充实、丰富、新颖,学生要大量的阅读各类书籍和报刊,并要作好摘抄笔记。以前不爱读书的学生,为了办报,也表现出了“我要读”的热情。
第二, 提高了写作能力。手抄报必设“牛刀小试”栏目,这个栏目主要刊载自己最佳习作,要求内容健康、积极。这就促使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一篇习作都要经过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有时还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一改过去作文写完了事,由老师批改的做法,培养了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为了办好手抄报学生平时学习也得注重课本学习,认真阅读课外读物,钻研借鉴好的写作方法。办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作水平均有提高,有的参加了各类征文赛,获得了奖励,得到了极大鼓励。
第三,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办手抄报,需自己书写,有的感到自己的字拿不出手,就照字帖天天练,力求做到工整、美观。有的在搜集材料过程中,动脑筋,仔细鉴别健康与非健康内容,提高了审美能力,特别是在赞颂新人新事中,或者欣赏别人的作文时,均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第四, 创办手抄报,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办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智力,训练了学生编辑、排版、设计、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同时,材料要求详实、可靠,版面要求多彩多姿,文字要工整美观,插***要精美,这些要求,通过逐步努力才可以达到。这样就促使学生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2篇
一、引用故事,诱导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收声,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拿出《一千零一夜》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阅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主动去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树立榜样,激发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树立班级里读书积累多的同学为榜样,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读书故事和心得,以促进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三、组织比赛,掀起热潮
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知识、情感和道德等教育,又渴求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古诗擂台赛”“故事大王擂台赛”“相声”“小品”“童话表演”等。每项活动结束后要予以总结。如每月评出一位故事大王,并授予自制的徽章,让他佩带,为期一月。这样一来,评上的同学想保持,评不上的同学想争取,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四、办“手抄报”,以写促读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巧妙设计、精心编排,制作出了一张张***文并茂、内容丰富、活泼新颖的特色手工报纸。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可以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让同学们把自己课外阅读到的精髓表现在报纸上,吸引了其他同学前来观赏。这样的活动也是同学传阅***书的一种形式,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中,学生们还尝试着发现、描述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懂得了学习语文的价值。通过这项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还让学生参与到语文的研究中去,培养了学生热爱阅读的意识。
五、搜集名言,鼓舞热情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双休日,我都会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每到阅读课,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我还引导学生谈认识,如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话中知道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苦难的经历外,更主要是因为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今后我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结识许多不说话的好朋友,他们时刻提醒我正直做人……”在搜集读书名言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读书的好处,大大鼓舞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六、共同欣赏,帮助阅读
许多书籍对小学生没有吸引力,许多学生缺少对读书意识的培养,这并非书籍质量低劣,而在于缺乏作者生活阅历,没有尝到读书乐趣。教师可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精彩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阅读冲动。
总之,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3篇
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为了改革中国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质特征,结合学生实际等因素,确定我校五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为1各活动的时间2估测树叶的面积。
二、总体目标:
1、用最简分数表示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时间紧迫感,懂得珍惜时间。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估计树叶的面积,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意识。
三、活动安排:
1、各活动的时间(月——月)
(1)通过录像、故事等方式介绍鲁班教子故事,引出主题。
(2)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你想研究哪些内容,计划开展哪些活动?(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出相应的集中)
(3)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由学生自己研究形成初步方案。研究方案可以是:记录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等等。
(4)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表格,将所记录下的各活动时间填入表中。
(5)算出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6)用分数知识进行全班交流,介绍心得体会。
(7)每一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出一期手抄报。步骤:确定主题、组员分工、选择材料、合作出报。教师作相应指导。该手抄报主要体现这一阶段学生读书成果。一次手抄报展评,评出优胜奖。
(8)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家里的人和周围的人,让大家明白时间的宝贵。
2、估测树叶的面积(月——月)
(1)用各种手段了解全球空气污染的情况(如:查书籍、上网、询问等)。
(2)户外学习:选择树叶。注意点:①采树叶时不要伤害树。
②树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能太大或太小,为了更准确,选择5片树叶
(3)进行估策:教师提出可以将树叶描在纸上,再用透明方格纸放在上面进行估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策。(为了方便计算,每片树叶的面积可以适当的四舍五入)。
(4)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计这棵树的树叶总面积以及释放的氧气能够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用这一系列的数字来警醒学生,使他们受到震撼。(树叶只有在光照下才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交流心得,结合所了解的空气污染情况,说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总结。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4篇
在阅读中传承经典,在经典中学会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今在小学第三学段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直是教者们研究的主题。经典阅读教学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现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感悟、反思分享如下:
一、培养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悦读”的殿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也都知道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不行的。而在当下不单单是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建立班级***书角
为了培养兴趣,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每在新接手一个班级后不久,我都会在班级设立一个***书角,让学生们带来自己喜欢看的书与同学们一同分享。当然这里会设定借阅制度,挑选***书管理员,还会定期更换书籍。班级***书角设立后,早上到校后无所事事的学生少了,课间在教室打闹、吵嚷的学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坐下来安静读书的身影。
(二)制作读书卡、读书报告单、手抄报
除班级建立***书角外,学校每学期还会组织有关阅读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契机。例如:制作读书卡、手抄报,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制作有关于四大名著的手抄报,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名著中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内容可以选择有关这个人的小故事、成语、歇后语、古诗文等等,还要求画出人物形象,***文并茂展现出来。活动给定了一段时间,当最后上交作业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画得栩栩如生。这样的形式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时要学会思考,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在读书后能够写出一些心得体会,慢慢地,时间长了,学生必将终身受益。例如:好书推荐会、读书分享会、新书速递等等,在这些形式不同的读书会上,学生不仅交流的是自己的一份心得、一份感悟,更是阅读带给他们的一种快乐、一种成长。
二、加大阅读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阅读量的要求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整个小学阶段,1-6年级下来是145万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语,说得却是那样的对!没有广泛的阅读,光靠书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过如下的方法:
(一)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阅读方法的掌握来源于平时阅读教学课堂40分钟,对于这些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同时掌握了好的方法,摸到了门道也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如《语文课标标准》中对第三学段默读的要求是“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而在长春版《小英雄雨来》《邓稼先》等篇幅较长的课文中都对默读提出了要求。速度加快了必然就看得多了。但是,光有速度没有质量是不行的,很多时候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买了很多书,也看他总看书,怎么这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上不去呢?”这种现象就是光有速度没有质量。而如何提高质量这也要求阅读教学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精读与略读的结合,读的过程中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掌握了这些方法,提高了能力,自然而然速度与质量也上去了!
(二)指导选择读物
课本中曾经有这样一道辩论题:开卷是否有益。记得当时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辩论会,经过激烈的争辩,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看书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对我们身心发展有益、健康的书去读,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对小学生而言,年龄小、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在选择书籍时大多数会被五颜六色的封面所吸引,或选择笑话、漫画类居多,而这种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性地选择读物。例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著、书籍,提前布置阅读,这样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入地理解。还有每学期初学校都会根据年级特点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这样有效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乱选一气。
(三)家校共读
读书不仅在学校,家庭也是孩子读书的主阵地。如果家里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适宜的读书空间,我想孩子一定会慢慢喜欢上读书的。现在科技这样发达,电子通信设备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除了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对孩子的读书问题与家长单独沟通之外,还可利用班级群对学生读书进行及时指导与督促,并且反馈情况。我们还建议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同制定读书计划,并和孩子一同阅读,分享读书的快乐。大量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亲子共读。这不仅能看出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主要的是孩子一旦爱上阅读,随之语文能力和素养也会具备。
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将受益终身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5篇
阅读书目:
假期学生必读书目:
初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
初二:《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初三:《简·爱》《骆驼祥子》
教师荐书:
《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
思维与智慧》《意林》《经典阅读》
假期教师阅读书目:(以语文老师为主)
《给教师的建议》 苏 苏霍姆林斯基
《我的教育苦旅》 高万祥著
《在日记中成长》高万祥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著
《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著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
阅读要求与方式:
对必读书目和教师荐书,为便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应以自我购置为主,借阅为辅。
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采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阅读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建议同学们成立假期阅读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样做,同学们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有助于养成***思考的习惯。
充分利用好“章丘六中学生读书卡片”专用读书笔记本,按卡片要求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日一页,字数充实,书写规范认真,完成30页约两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初三完成10页约七千字左右)
阅读体现时代气息与美感的经典美文,如《思维与智慧》、《意林》、《经典阅读》等,从中选出至少一篇经典美文,用中性笔认真清晰地摘抄于读书笔记上,详细注明所荐文章的出处和作者,并在荐文后附上约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开学后学校将择优编辑《学生荐文集萃》,并在相应的荐文后注明推荐同学的班级和姓名,荐文被采用的同学将为班级赢得量化分。
主动关注重大社会新闻热点,及时把假期中发生的重大新闻和个人感受记录于读书笔记中。
假期闲暇时间,经常登陆我们的“六中贴吧”,把读书过程中摘录的经典段落、读书感言,或是读书笔记、读书随笔等,在六中贴吧上积极发表,相互交流,分享读书的乐趣。
精心写出两篇名著读后感,可任选两部,但必须是假期阅读书目中的名著。(初三可选一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搜集整理关于过年的习俗、诗词、春联,精心编制一份以“过年”为话题的手抄报。(初三可以不参与)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学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尝试分析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转变观念,改善环境,指导方法,营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养,还能韦他们今后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语文的课外阅读在农村中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进而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
一、阅读时间少
调查中得知,有近三成的学生每天作业量在2消失以上。成绩较好的中学生,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客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另外也发现,学生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二、阅读氛围不浓
广大的农村中学,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办学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生无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也不足于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指导过他们课外阅读。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着又随意性和消遣性,所以教师指导他们读书的方向,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间隙、生活闲暇之时,随时翻看身边的报刊杂志,读一读,品一品,了解一些社会新闻,洞悉一些古时事动态,学习一些文化风情,捕捉一些生化讯息;要求诵读一些古典诗词、经典美文,领略我国文化的源长河精美;规定每生每学期至少读一两本的名著,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是中学生走近社会、走近生活的“途径之一”,能增加其生活厚度,强化其角色意识。如教学《鲁提辖拳手打镇关西》等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还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学了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作者同期所写的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如《菜园小记》、《窟洞风景》等。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通过阅读丰富文化底蕴,想知访言林十斗味生活、感悟人生的“有心人”。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以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课外阅读的方法是最主要是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以。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再老实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方法。要让学生养成动笔阅读的习惯。在进行阅读的同时,能将精彩的词句勾画出来:有疑问的,作好记号;有异议的,写上自己的观点;有共鸣的,写上感叹感悟;对写作有启发的,重点标出、摘记等等。相信通过这种读思结合的阅读活动,必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所增益。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的习惯;二是定时,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有实效。
四、阅读氛围,落实阅读效果
许多学生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就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所以,师还要注意创设阅读氛围。当一个班级形成了人人要读书、人人乐读书、人人会读书的氛围时,这个班级整体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的地自动“升级换代”。具体上,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患”、“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我的面包上”等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并书写具有代表性的在教室内张贴,形成一种“读书光荣”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利用家长会、班会等集会形成让学生汇报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并请有经验、能力高的人介绍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方法。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激发 提高 习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但是,作文又是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头痛的一大难题。老师难改,学生难写。怎样才能把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出来?怎样调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二零零一年九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心校任教,在一次小测验中,面对这些没有任何知识积累的农村孩子交上来的试卷,我茫然了。这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80%的学生连最基本的作文格式都不知道,300字左右的作文70%的学生只写了100字左右,错字、病句更是无法统计。面对这一现状,我内心十分着急,下决心要狠抓一下。
在吸取了一些老教师的经验后,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关于作文教学的实验教材,发现一些教材采用的是双线推进结构:一条是实用语文能力的训练,一条是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我信心十足,一改以前的教学方法,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大收益。
于是,我对学生作了这样的安排:一天一篇日记,星期五交;每周日一篇体验作文,当堂学生互改讲评,老师抽改讲评相结合。另外,每天安排一个同学在上课前抄一则格言警句或成语在黑板上,其他同学摘抄下来,上课时用三分钟时间让该生朗读自己抄的句子,并加以记忆。这种做法学生很感兴趣,为了不使自己抄的句子和其他同学抄的重复,大部分学生在课余花了一定的时间去找好的句子,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面自然也就广了。
学生每周交上来的日记我都全批全改,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上讲解。从学生的日记和周记中,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个别谈话,学生中的一些矛盾和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想法得到及时制止。对于天天记日记,开始有些学生认为没意思,没内容可写,每天记的都是流水帐。于是,我就此事在班上展开讨论:三点一线的生活是否枯燥?学生议论纷纷,在学生议论之后,我进行总结:虽然每天的日子看都枯燥单调,但每天遇到的事不样,心情不一样,那么就把这不一样写下来,不就是一面真实的生活镜子呢?学生一阵哄笑。从此之后,记流水帐学生的日记内容也丰富了。通过日记,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大,而且面也写得广。中国申奥成功一事在电视上播出以后,罗璞同学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他的看法,写得非常感人。经我推荐,学校领导一致认同以后,学生可把他一周的日记以每天出一则的形式抄在黑板报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对师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一次的体验作文学生更是喜欢。学生每周回家按老师的要求亲自动手做一件事:像烙烙饼、尝烙饼、缝沙包、炒鸡蛋等都是我们的写作题材,既调动了孩子们习作的兴趣,又让他们掌握了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每次学生完成习作时,我都会把作文发给学生交叉评改,写出评语,及时上交,最后由老师讲评学生的评语。讲评完以后,每位同学根据评卷者提出的评语,重新修改作文,再作一次补救练习。以前写作文完全由老师改,老师花了很多心血,但效果不佳。学生只关心评语,看完评语往书包里一放,就与之无关。而我们采用的这一作文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让学生自己写,还帮别人改,这是以前所没做过的。每个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每个学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尝到了做老师的滋味,兴趣激发了,能力提高了。这也为每个学期的八次单元作文训练做了很好的铺垫,老师负担轻了,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作文的能力和速度都得到了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其思维性、艺术性堪称典范。我在讲读课文时,要把每一篇都当做范例,从读和写的角度剖析,极力讲清如何写的问题。每讲到一些典型的段落或一些开头、结尾时,我都会让学生仿写一些句子或段落,把读书和作文统一起来。如学习《童年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练习写自己童年的一些发现,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如何写。
另外,我还教学学生制作卡片。用烟盒制作请柬,编排手抄报,教他们怎样设计刊头、排版,对于这些活动,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学生把自办的手抄报复印以后分送到各班级,受到学校的表扬。我还组织过两次手抄报比赛。一次是个人手抄报比赛,一次是以组为单位的集体手抄报比赛。评委都是学生,评出优秀的给予奖励。学生还自发组织了一次辩论会,论题是:开卷是否有益?比赛结果,出乎我意料,平沉时沉默寡言的一位男生,在辩论中能言善辩。通过这次辩论,我发现了一个人才,学生也意识到,他们确实有潜质可挖。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的课余生活,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场所。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较大。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关键是老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是否把这一潜力挖出来并加以充分调动。
与此同时,我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因为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为此,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摘录、圈、点、批注,写下自己读书感受。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中***分类号】G623.23一、注重推荐的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也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
(1)推荐时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西游记》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及时推荐。如语文课上学习了《狼和小羊》就推荐《伊索寓言》;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推荐《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等等。渐渐地,学生不再满足于和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课本之外丰富的大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甚至于要求每一节课,我都能向他们介绍新书、好文章,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一些文字优美的精致散文、道理浅显的哲理散文,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美,还从中获得了为人处事的方法,从而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2)教师在推荐时还可以运用必要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我们还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书馆里看书;将***"吃墨水"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无不激励着一代人孜孜以求、刻苦攻读。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简单的几句话,立刻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读书兴趣。二、教给方法,自由选择:
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者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三顾茅庐》,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三、开展活动,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又能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评"、"课本剧表演"、"阅读知识竞赛"、"阅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上学期,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的同学讲得滔滔不绝,小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发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语文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阶段目标中再从具体操作层面给予保证,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再加上"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平时的课外诗歌的指导中,我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都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如举办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会大量阅读了关于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领悟了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多组织几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9篇
假期学生必读书目:
初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
初二:《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初三:《简·爱》《骆驼祥子》
教师荐书:
《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
思维与智慧》《意林》《经典阅读》
假期教师阅读书目:(以语文老师为主)
《给教师的建议》 苏 苏霍姆林斯基
《我的教育苦旅》 高万祥著
《在日记中成长》高万祥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著
《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著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
阅读要求与方式:
对必读书目和教师荐书,为便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应以自我购置为主,借阅为辅。
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采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阅读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建议同学们成立假期阅读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样做,同学们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有助于养成***思考的习惯。
充分利用好“章丘六中学生读书卡片”专用读书笔记本,按卡片要求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日一页,字数充实,书写规范认真,完成30页约两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初三完成10页约七千字左右)
阅读体现时代气息与美感的经典美文,如《思维与智慧》、《意林》、《经典阅读》等,从中选出至少一篇经典美文,用中性笔认真清晰地摘抄于读书笔记上,详细注明所荐文章的出处和作者,并在荐文后附上约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开学后学校将择优编辑《学生荐文集萃》,并在相应的荐文后注明推荐同学的班级和姓名,荐文被采用的同学将为班级赢得量化分。
主动关注重大社会新闻热点,及时把假期中发生的重大新闻和个人感受记录于读书笔记中。
假期闲暇时间,经常登陆我们的“六中贴吧”,把读书过程中摘录的经典段落、读书感言,或是读书笔记、读书随笔等,在六中贴吧上积极发表,相互交流,分享读书的乐趣。
精心写出两篇名著读后感,可任选两部,但必须是假期阅读书目中的名著。(初三可选一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搜集整理关于过年的习俗、诗词、春联,精心编制一份以“过年”为话题的手抄报。(初三可以不参与)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第10篇
一、课内引导课外读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缺少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的一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学习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默读,培养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的能力并及时进行拓展阅读。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编教材时采用按专题组织单元的方式,高年级尤为突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教学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将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教学,然后根据教材进行单元备课、授课、拓展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与课内学***密相连,最终达到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目标。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我爱读书”,围绕这一主题,选了这样几篇文章:《窃读记》《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这些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作家对书的热爱。但仅从这几篇文章让学生体会读书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材受篇幅限制,所选文章有限。学了《窃读记》,我找来原文让学生比较着读,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了林海音对书的渴望。这一组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带领学生读了《水浒传》青少年读本,学生对“绿林好汉”有了更清晰的印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物”。教材选编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家笔下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但对于书中节选的片段读过之后,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带领学生阅读了作家原著《小兵张嘎》《俗世奇人》《百万英镑》,学生从阅读中更加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各具特色,作家笔下的故事引人入胜。学生读书的兴趣也更浓了。
二、养成读书好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另一方面采用一些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书籍情况写阅读记录卡,记录阅读的书名、作者、摘录好词佳句、写下读书体会;学会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
2.家校结合。选定一本要阅读的书,就一定要坚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为了学生能够坚持下来,教师保证每天20分钟的午读时间,每天读一定数量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早点养成好习惯,在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共读,放学后由家长督促检查读书情况。家校结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3.每天回顾。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组织学生介绍读书所得。发言随意,可以“开火车”挨个说;可以同桌交流;可以四人组结合。讲一讲书中的精彩内容;说一说积累的好词佳句;谈一谈书中的人物形象;聊一聊自己的收获所得。
4.成果展示。读完一本书,办一期手抄报。手抄报内容包括:作者资料、好词佳句、内容简介、读书收获等。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作品在教室合适位置张贴展览;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好的读后感发表到班级圈子供大家点击阅读。最后将学生一学期办的手抄报、写的读后感集中装订成册,在班级甚至学校展览,让学生看到自己坚持读书的成果。
通过展示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自己有了收获,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就会慢慢喜欢上读书。可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重视主题交流
主题阅读,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主题的思想、主题的精神、主题的情感。是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主题交流是教师布置全班学生在课外共同读完一本书。然后选择一节课组织学生对所读书籍展开讨论。主题交流其实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的书籍一般都是“大块头”,通过主题阅读“化零为整”。
我们班平均两个星期读一本书,先后围绕《夏洛的网》《人鸦》《草房子》《小王子》等书籍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对书的内容再次回顾,朗诵书中精彩片断,写出独到的读后感言。例如一位学生写的《读小王子》有感片段:“梭罗说,人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他是远离人群的,阳光下去找寻一切颓废的根源,一无所获,这是一个落满灰尘的天堂。有幸的是我们的心中还有一个关于小王子的故事,忧伤但美好。因为小王子的故事,我们在静静的生活时,心里有着希望和温存,有着感动和关于驯养的责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实现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作课外延伸,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