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盘唇族”,其真名叫“莫西族”是一个奇特的非洲部族。他们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南方的奥姆低谷的地方。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莫西人的居住区一直与世隔绝。在人们看来,莫西族是整个奥姆低谷最奇异、最神秘的民族。据说莫西人有过食人的记录;据说莫西人与他们的邻居伯迪人、班纳人为争夺畜牧而战争……但最令人惊异的,莫过于莫西妇女会在嘴唇上镶着一个大大的用泥烧成的陶盘。
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最让人神往的便是它无数的历史古迹,方尖石塔,阿克苏姆石碑,教堂,塔纳湖岛的科普特人修道院以及拉利贝拉的非洲耶路撒冷的岩石教堂。当然,历史遗迹还不是这个地方最引人注意的事物,这里还有人们根深蒂固的独特的传统文化。这里科普特教会的,这里的原始部落人群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了。现在您就随我的镜头看看这些原始部落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吧!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具有“非洲屋脊”之称。该国总共有80多个民族,在南方以及奥姆低谷地区大约就有50多个民族,其中比较原始的有20多个。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的审美眼光,中国人理想的女性,往往是明眸皓齿、桃腮樱唇。到了埃塞俄比亚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居然有个非常奇特的“盘唇族”。那里的女人,多半着上身,十几岁就开始“盘唇”,别说迷恋“樱桃小口”的中国人触目惊心,就是自诩宽容的欧美朋友,也得心惊肉跳——的确是匪夷所思,太吓人了!
所谓“盘唇族”,其真名叫“莫西族”是一个奇特的非洲部族。他们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南方的奥姆低谷的地方。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莫西人的居住区一直与世隔绝。当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人类学家第一次访问他们时发现,莫西人尽管生活在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但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埃塞俄比亚”这个名字。在人们看来,莫西族是整个奥姆低谷最奇异、最神秘的民族。据说莫西人有过食人的记录;据说莫西人与他们的邻居伯迪人、班纳人为争夺畜牧而战争……但最令人惊异的,莫过于莫西妇女会在嘴唇上镶着一个大大的用泥烧成的陶盘。
莫西人主要靠放牧来维持生活。也会在每年的雨季后种植一些玉米和高粱。畜牧和粮食是莫西人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换的钱币。有时候他们也在外面的市场上与外来人进行***支、兽皮、象牙、蜜蜂的贸易。莫西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只有很少人会讲可以和外界沟通的阿姆哈拉语。
进入埃塞俄比亚南方奥姆低谷地区的森林公园,通常需要四轮驱动的汽车,每辆能坐六七个人,每天2000比尔(埃塞俄比亚流通货币)的租车费用也不便宜。导游一般都由司机兼任,再花60比尔雇一名带***的当地人作为护卫和向导,就能进入广袤的国家森林公园了。虽说此前没有到过原始部落,但是光听别人说和在电视上的介绍,我对那里充满了向往。在向导和司机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到马戈和奥莫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的丛林深处时,我见到了生活在当地的最原始部落。部落里的人们大多衣不蔽体,身上涂满了色彩鲜艳的颜料,脖颈、嘴唇、耳朵、头上的装饰尽显原始风情。在马戈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处,我见到了真正的莫西部落女人的嘴唇和耳朵上,都装饰有刻着花纹的大大小小的盘子。除了嘴唇和耳朵,她们的头上和脖子上,也会佩戴具有土著风情的饰物,颜色一般由红、黄、绿这三种“泛非洲色彩”构成。为了适应唇盘的存在,一些女性不得不拔掉下颌上的部分牙齿。
据说,第一批探访者,被这里的女人给吓得半死。哪里是什么“樱唇”、“红唇”、“性感的嘴唇”?简直不是人的嘴唇。女人的下唇,已经严重变形,被大大小小的陶盘,撑得圆鼓鼓、沉甸甸,就像拖着一条惊人的大舌头,又如叼着一只愚蠢的大口袋。当然,接受“盘唇”的,只有那些可怜的女子,男人们不在此列。好端端两片小嘴儿,何必非要盘起来呢?不理解,也得接受,自然又是传统民风的怪异力量。如果不盘唇,再漂亮的女孩儿也嫁不出去,即便最不入流的男人肯捏着鼻子迎娶,她们也得不到丰厚的嫁妆,体面、幸福的婚后生活,更是痴人说梦。犹如以前欧洲女性束胸、中国女性缠足一样,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莫西族少女别无选择,只能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肉体痛苦。
人为地篡改生理结构,当然非常痛苦了。女孩子们必须流着眼泪,穿透下嘴唇,血淋淋的“肉窟窿”只为了盛盘子,这就要看她们的承受能力了,如果忍耐疼痛的尺度大一些,那么,塞进去的盘子就大一号。如果忍受不住,便只能从小号唇盘开始。随着时光流逝,唇盘可以越来越大。据说,下嘴唇撑得越硕大,女孩儿父母拿到的彩礼就越多。在利益驱动下,少女们才多少有一点勇气和慰藉。
为了佩戴唇盘,很多少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不仅要忍受漫长的煎熬,还得小心翼翼地擦拭伤口,以免感染、溃烂。唇盘是活的,平时戴上,吃喝的时候便摘下来,跟一副假牙差不多。倘若戴着盘子,看起来也习惯了,忽然一下子去掉,天呀!就像瞬间丢了假牙一样冲击人的视觉。没有盘子支撑,软塌塌的下嘴唇,耷拉在下巴上,更吓人。据说,并非部落里所有女人都有权装那么个大盘子,只有显赫之家的女儿,才有资格安装这玩意儿。那些没资格盘唇的贫贱女子,居然因祸得福,免去了皮肉之苦。不过,这也注定她们跟那些”大嘴唇“天壤有别,在莫西族的土地上,这种女人,地位永远也抬不起来了。
莫西部落称粘土盘一般是由佩戴者自己制作的,上面都画有装饰性***案。唇盘的自然色是白色,人们会用不同的天然颜料把它们染成红色,或者用草和烧过的植物将其染成黑色。
这些人为什么要戴唇盘?有关这个问题我听有几种说法呢。一些人认为,唇盘的大小反映了迎娶每位女性的部落价格,另一些人则认为,采用这种切割嘴唇安上唇盘的方法是为了使自己变丑,以防止奴隶贩子贩卖人口。不过最具说服力和得到大多数莫西人认同的一种观点认为,唇盘象征着“生育能力和女性气质”。当佩戴者结婚后,唇盘则时刻提醒她与自己的文化和丈夫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丈夫去世,她就必须扔掉这个唇盘。这表明莫西人几乎把唇上的洞与他们生活里的所有方面联系在一起,例如家畜的健康、水是否可以饮用以及子女的命运等等。
莫西部落是非洲,甚至有可能是世界上仍在延续佩戴唇盘这一风俗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部落之一。很多游客慕名来到这里与当地妇女合影留念。这里的女性也会制作粘土盘出售,并向与其合影的人索要酬金,然后用得来的现金购买谷物、盐、山羊皮(做裙子)和亚力酒(一种酒精饮品)。莫西人现仅存五六千人。作为被隔绝地域的幸存者,莫西人的生活始终充满了干旱、饥荒、战争、迁移和流行病毒带来的危险。莫西人相信万物有灵。据说他们能够通过察看动物的内脏来预测未来的事情。
在当今世界,莫西部落似乎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的唇盘以及它们展示的文化认同和***治***,是他们的骄傲之源,但是他们也承认,这种早就被其他部落抛弃的古老传统可能说明了他们的落后。现在有很多年轻女孩开始拒绝拉伸下唇,尽管只有克威古等附近一些部落才会这么做。但这些女孩可能会面临在莫西部落找不到丈夫的难题,然而她们似乎已经准备好脱离这种落后的陋习,迎接新生活。
我在一个部落里发现,很多长着东方面孔的当地女孩,五官还算清秀。听说她们是中国人的后裔。想想前些时候报道的郑和下西洋时在非洲留下的水手,答案就很清楚了。当时水手们留下来,通过带来的耕种方法和食物种子,在非洲土地上繁衍着后代。由于他们不与别的部落通婚,所以虽然经过数百年,但是还是保留了老祖宗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