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纺”非“唱”的诗意解读

内容摘要:“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出自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诗歌为何用“纺着疲惫的歌”而不用“唱着疲惫的歌”来描述“老水车”?本文试从陌生化语言表达的角度,从主体与客体的融合、语义的割裂与意象的叠加、视觉与听觉的连通三个方面,对舒婷是“纺”非“唱”的诗意进行解读。

关健词:陌生化语言 主客体融合 语义割裂 意象叠加 视听觉连通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人更是擅长文字“游戏”的高手,他们用“心”经营“文字”,诗意也便在诗人的笔下诞生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歌起始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就已经有些令人费解,接下来的“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更可以说是“动宾搭配不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发表之前,曾经有人向诗人舒婷提出建议,把“纺着疲惫的歌”中的“纺”字改为“唱”,诗人不同意,“我觉得‘纺’比较好。”即使一度曾被《作品》以此诗语言“晦涩低沉”的原因退稿,诗人不改初衷,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1]但这“纺”字究竟好在哪里,舒婷在与作家陈村的对话中也没有明说。

有一种研究观点认为,“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这里的“我是”应理解为“在我的眼里”或“在我看来”,“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则应理解为“你就像那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纺”与“歌”相搭配,是一种言语变异,因为通常我们只说“纺纱”而不说“纺歌”。上下两个句子连贯起来应该作这样的理解:“在我的眼里,祖国(你)就像那破旧的老水车一样,整天都像纺车那样在吱呀吱呀地转着转着,就好像一个疲惫的人在唱着悲哀的歌。”[2]这种对文本的解读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纺歌”是一种动宾的超常搭配,是语言运用中的变异现象,属于陌生化语言范畴。本文试从陌生化语言表达的角度,对诗歌是“纺”非“唱”的诗意做进一步的分析解读。

1.主体与客体的融合

对诗歌是“纺”非“唱”的诗意解读,首先要厘清“纺着疲惫的歌”陈述的对象问题。

陌生化语言的要义是解构语言能指与所指间习惯性、固定性、自动化的意指关系,摆脱由语言建立起来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重构它的感性内涵,形成新的意义指向。习惯性的语言模式形成习惯性的语言知觉,它能形成人稳定的心理认知定势,但也因此把人拉向理性与经验之中,压抑你鲜活的感受。对规范化的偏离、对已形成的语言规则的扬弃,成为创造出魅力独具的陌生化语言的主要程序。“其实,所谓作家,就是‘一群在词语的池塘里游泳的人们’”[3]诗人更是如此。

诗歌是一种适合于抒情言志的文体,抒情主人公大多可以跟诗人自己对号入座。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第一人称“我”自始至终贯穿全诗,虽然有时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人隐身于“我”的背后,但不会影响到“我”作为诗歌抒发诗人思想感情的主体地位。可这首诗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了第一人称“我”之外,作为第二人称的“你”也同时贯穿全诗始终。从诗歌内容来看,“你”和“我”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我”理解成作为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自己,那么“你”可以理解成诗人抒发思想感情的客体“祖国”。一般而言,诗歌中作为抒情主体的“我”与客体祖国的“你”之间是泾渭分明,不应该也不允许相互混淆,这是读者对“你”“我”能指和所指之间习惯性、固定性、自动化了的意指关系。但在这首诗歌中,“我”与“你”不再是楚河与汉界的关系,诗人是故意模糊了“我”与“你”之间界限,正如舒婷《致橡树》中的那“仿佛永远分离,又终生相依”的木棉与橡树,呈现出若接若离的关系。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这两句诗中的“我”和“你”名为二,实为一,“我”是我,“我”又是“你”,“你”是你,“你”又是我,这种语言文字上的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艺术上收到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诗人正是通过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并存,强调抒情主人公“我”与抒情客体“祖国”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的关系,强调祖国“你”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就是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唯有如此,方显“我”真挚、深沉而又执着的爱国情怀。这种抒情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现象,在诗歌的第二节“我是贫困,我是悲哀”两句中得到更明确的体现和更进一步的强调。

明白了“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厘清了抒情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关系,自然我们也清楚了“纺着疲惫的歌”陈述的对象既是抒情主体的“我”又是作为抒情客体的“你”――我的亲爱的祖国。从这一角度来说,把“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理解为“在我的眼里,祖国(你)就像那破旧的老水车一样,整天都像纺车那样在吱呀吱呀地转着转着,就好像一个疲惫的人在唱着悲哀的歌”难免显得有些狭隘、肤浅,不够准确。事实上,这里的“我”和“你”不能也不必分清哪个是真正的“你”、哪个又是真正的“我”。“你”在“纺”着疲惫的歌,“我”又何尝不是在“纺”着同样疲惫的歌呢?!

2.语义的割裂与意象的叠加

“意象”古义即“表意之象”。《周易・系辞》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因此意象成为了诗意的载体。清代章学诚认为意象乃“人心营构之象”,这表明意象又同时反映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诗句中语义的割裂与意象叠加技巧的运用,足以说明诗人深谙古人“意象”的真谛,体现出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审美特征.

从上下两句语义表达角度来说,“破旧的老水车”是被陈述对象,“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是对陈述对象的陈述。“老水车”应该是“唱着疲惫的歌”才能构成一个语义表达完整的句子,才能在陈述对象与陈述内容之间彰显合逻、合乎语法规范的要求。很显然,诗人用“纺”字陈述“老水车”,在语义表达上造成割裂,给读者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因为按照日常语言的思维,上句明写“老水车”,下句本应用数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来对“老水车”进行描述,但诗人故意用一“纺”字荡开一笔,转移到貌似暗写的“老纺车”身上。这种上下句语义的割裂,造成“老水车”这一意象暂时的支离破碎,只有陈述的对象,没有了陈述的内容。

但这种语义表达的割裂,并不妨碍读者对“老水车”这一意象完整性理解和感受。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指出:“各种现实的事物(包括情感等内容),都必须被想象力转化为一种完全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作诗的原则”,而“进行诗转化的一般手段是语言”。读者读诗、解诗,循着诗歌的语言文字,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凭借自己已有的独特经验,被割裂的语义得到贯通,被暂时支离的意象得到丰富和整合,试***还原或重新构建世人心目中原本完整的“老水车”意象,这也就是当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时,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老水车”应该是“唱”着疲惫的歌的原因所在。

此处是“纺”非“唱”造成的语义割裂,非但没有造成“老水车”意象的割裂,破坏读者对“老水车”这一意象的完整性理解,反而丰富了诗歌内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纺”字我们很自然联想到同样有着“老水车”“数百年”历史的“老纺车”,这是非常合情又合理的联想,一个“纺”字的运用,使得这两句诗关涉到显性“老水车”和隐性“老纺车”这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既显笔墨之经济、又显诗意之盎然,更显内涵之丰富。“老水车”和“老纺车”两个意象共同成为承载古老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载体,由于“老水车”和“老纺车”都具有围绕某一固定轴做原地打转而不发生位移的动作特征,用来隐喻祖国的发展停滞不前的历史,以及由于“老水车”与“老纺车”都具有“破旧”不堪的形象特征,用来隐喻中华民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历史都是恰到好处。在这里,我们在对这两个意象的独特体验中,漫溯悠久的历史长河,感受古老的农耕文明,既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又有了文化的丰厚感,更令人能够站在今天现实的高度理性地反思祖国的过去、展望祖国美好的未来。

3.视觉与听觉的连通

陌生化语言强调言语者认知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更强调通过对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精神活动,获得充满个性和智慧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具有了强烈的体验性色彩,其结果能使日常熟悉的、俯拾即是的事物变成一种特殊的意料之外的事物,并创造出一种对客体从未有过的审美感受。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是诗人精心选择的主体意象。诗的上句“老水车”的意象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但从诗的上下句内在的关联性来看,“纺歌”我们似乎又能听到这“老水车”自远古以来一直重复的那首单调、乏味而又凝重、苍凉的“悲歌”,上下两句同一意象的“老水车”同时诉诸读者的是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视觉与听觉原本是两种不同类的感觉,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纺”和“歌”动宾的超常搭配,把原本诉诸于人听觉的“歌”让位于诉诸人视觉感受的“纺”,两种不同类的感觉连通起来。这种“连通”虽然增加了读者感知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但更让读者获得了“老水车”更为丰满的感知形象,让人们跳出认知的固有模式而走向审美体验。同时,由于这一“纺”字的运用,造成“老水车”与“老纺车”两个意象的叠加,这在表达效果上对“视觉”和“听觉”效应起到了进一步强调突出的作用,是“纺”而非“唱”,就在于仅凭一“唱”字是无法唤醒读者多种审美感官,在听觉和视觉的多种感受活动中获得多层面、立体式的审美感知。是“纺”非“唱”,能让读者在对语言的反复玩味中领悟到更为丰富的审美韵味,领略到陌生化语言赋予个性化的、独特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村VS舒婷:我已是狼外婆,[J].《收获》,2002,(6).

[2]魏家骏,意象的组合与张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J].《名作欣赏》,2003,(9).

[3]李锐,毛丹青.文字就是被大海推到沙滩上的贝壳,[J].《读书》,2008,(3).

(作者单位: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是“纺”非“唱”的诗意解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是“纺”非“唱”的诗意解读

学习

王玉涛:设计和生活都B+一点

阅读(25)

王玉涛的荣誉,在百度百科上仅寥寥几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林海澜杉》获第七届“兄弟杯”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银奖,《胭脂扣》获第三届“益鑫泰”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评审金奖;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学习

数码世界的黑暗四天王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数码世界的黑暗四天王,内容包括数码宝贝第一部黑暗四天王,露露姐讲黑暗四天王的故事。钢铁海龙静、木偶爵、机械邪龙兽和小丑皇是《数码宝贝》中有名的大坏蛋,小朋友称它们为黑暗四天王。《数码宝贝》中的数码世界应该指的是

学习

胡蝶与戴笠的乱世情仇路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胡蝶与戴笠的乱世情仇路,内容包括戴笠和胡蝶的详细故事,戴笠与胡蝶的倾城之恋。胡蝶丢失三十多箱的家当,辗转找到戴笠帮忙1942年,电影皇后胡蝶遇到一件烦心事:自己的所有值钱家当都丢了。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上海沦陷,胡蝶为了能远

学习

雪中情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雪中情,内容包括雪中情全文欣赏,雪中情全文免费阅读。雪中情(小品)2007年3月4日,正月十五元霄节。辽宁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地点:效外。时间:半夜。人物:高大姐:30-37岁。开一辆四轮驱动的吉普车。王师

学习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分析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分析,内容包括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完整版,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背后的故事。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本文主要是围绕着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进行曲式分析,同时对贝多芬的生平、生活

学习

采购协同,为供应链提速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协同,为供应链提速,内容包括采购资源整合供应链管理系统,采购供应链数字化管理。链接上游也是你的客户价值链的协同,包括企业外部利益共同体与内部利益共同体(所谓横向与纵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即供应链,反映的是一个商

学习

虚拟运营:牌照不等于成功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虚拟运营:牌照不等于成功,内容包括虚拟运营牌照怎么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怎么办理。随着苏宁与国美的加入,虚拟运营商牌照引发的震动正在持续升温。1月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化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这意

学习

浅谈天然气发动机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天然气发动机,内容包括天然气发动机优缺点求回答,天然气发动机防喘振阀。油价的不断攀升,促成了节能、环保、低成本运行的天然气车的发展。各种电控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相似。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在

学习

丁宠一族,究竟可以走多远

阅读(36)

策划:一心安子执行:沙漏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十个大中城市养宠物的年轻人中,有34%的人认为养宠物和养孩子没什么差别,甚至有17%的人认为养宠物比养孩子更有乐趣。结婚生子本来是人生中的大事,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和希望,难道“宠物”真的可以代

学习

东星资本局

阅读(34)

资金链紧张是东星一系列事件的最初原因。“兰总在看守所里曾经写了绝笔信。后来出了看守所,他非常乐观,打算重振东星,制定了很多战略措施。”兰剑敏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他压根儿没想到会坐牢。”兰剑敏透露,兰家人最后一次见到兰世立

学习

陈红:带着养父出嫁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陈红:带着养父出嫁,内容包括陈红带着养父出嫁,养父教训陈红完整版。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泊头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不仅文化积淀深厚,而且民风淳厚,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充满人间真情的故事、佳话,年轻姑娘陈红不忘抚育之恩,

学习

“海豚音”引发的思考

阅读(52)

摘要:如今,“海豚音”十分盛行,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热捧对象。他们甚至将其作为学习声乐的目的和检验歌唱水平的标准。很多人在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就盲目地练习。针对此种现象,本文根据声乐界对“海豚音”一词的多种解释,对其

学习

社会创新:更少投入 更大社会效益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创新:更少投入 更大社会效益,内容包括发挥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社会资本高水平创新。[开栏语]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之后,“社会创新”逐渐成为中国广泛的热门话题之一。作为社会公

学习

古堡售一先令无人问津

阅读(47)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形状酷似一把小提琴。正如奥地利国歌所唱到的那样――“山峦叠嶂的国土,江河之畔的国家”。在这个高山国家里,山地为全国总面积的70%,东阿尔卑斯山脉占了国土的三分之二。奥地利森林覆盖率高达40%,它的著名森林位于首都维

学习

怀特海知识观解读

阅读(30)

自古及今,人们对知识的追问一直没有停止。知识本质是什么?知识的源自哪里?知识结构是什么?这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追问。而对知识的追问更在于知识的获取和利用。本文以教育学习者的视角重在从知识价值及知识获取、传递和利用方面探讨怀特海

学习

诗意朗读《雨巷》之我见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诗意朗读《雨巷》之我见,内容包括雨巷戴望舒原文朗读董卿,雨巷诗词全文朗读。一、在丁香的忧愁中去读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丁香

学习

《侵权责任法》解读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侵权责任法》解读,内容包括侵权责任法解读,侵权责任法赔偿标准。2009年12月26日通过并定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民法通则》、《婚姻法》、《合同法》、《物权法》一道,成为我国民法体系

学习

解读贸易逆差

阅读(45)

4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统计,1-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为顺差139.

学习

解读灵宝一高现象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灵宝一高现象,内容包括2019灵宝一高高考,灵宝一高县管校聘方案。近年来,灵宝一高考入全国名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大专、本科以上高考上线率连年创纪录,引起各方关注。以2001年高考为例,上省定大专分数线906人,上线率达98.5%;其中上

学习

解读赵季平影视音乐的创作元素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赵季平影视音乐的创作元素,内容包括赵季平影视音乐创作风格,赵季平影视音乐鉴赏。[摘要]赵季平,作为我国著名的音乐创作者,始终坚持通过音乐来表达一种真挚、质朴、鲜活的民族情感,许多民间艺术、民间曲艺都被赵季平先生以

学习

艺术家席勒的自画像解读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家席勒的自画像解读,内容包括席勒的自画像有什么特征,席勒自画像手势。InterpretationofSelf-portraitofArtistSchieleZhangWeiyi(渭南师范学院,渭南714000)(WeinanTeachersUniversity,Weinan714000,China)埃贡・席勒是享有国

学习

重新解读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重新解读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内容包括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新航路开辟最重要的意义。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对世界的认知只停留在“亚非欧”三块大陆上,这是由于当时的欧洲信封基督教,他们认为世界是由“洪水”之后所形成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