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弦是我国北方曲艺的一个重要曲种,它形成于清代末叶,约在光绪初年。因为在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所以又称“八角鼓”“单弦八角鼓”“牌子曲”,简称“单弦”,是在流行于清乾隆年间的岔曲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词曲考究,名作纷呈,至今仍然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拥有众多出色的演员和热情的爱好者。单弦作为一个影响深远,基础丰厚的艺术品种,具有鲜明独到的艺术特色,它的发展过程系统完整,曲牌丰富表现力强,并且在近二百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杰俊辈出,多姿多彩。
一、 单弦的发展过程
单弦音乐的构成,是以岔曲的曲调作头尾,当中夹各种曲牌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作为曲牌连缀体曲种的重要代表,它的形成,具有充足的史料来证明其是受到我国古代说唱艺术(如诸宫调)和同时代的戏曲艺术(如昆曲)的影响,然而关于它正式产生的时期,公认的是在清乾隆年间。最早出现的则是“岔曲”,据说为乾隆年间宝小岔所创,据1935年旧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所编《升平署岔曲》引言中云:岔曲……,传为清乾隆时阿桂攻金川***中所用之歌曲,由宝小岔(名恒)所编,因名岔曲,又称“得胜歌词”。
据艺人们传说乾隆皇帝喜欢岔曲,并发给一种“龙票”悬挂在排演场,这个排演场俗称“票房”,后来八旗子弟也多效仿,在北京演唱岔曲的业余组织就称为“票房”,业余演唱者称为“票友”,这一习俗一直流传下来,至今京津两地“票房”活动仍很活跃。
最初的岔曲,基本格式为六句,即:曲头三句曲尾三句。而后随着内容的充实和演唱的需要逐渐扩展,先是在曲头后曲尾前加垛句,又有在曲头和曲尾中间加唱几个曲牌,即通常所称的“腰截”,随后在“腰截”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曲牌,从而形成了曲头曲尾中间以若干曲牌连缀起来演唱的形式,由此“牌子曲”正式诞生了。
宝小岔之后,又有一使单弦发展的重要人物即是司瑞轩,司瑞轩大约生活在道光至光绪年间,满族人,艺名“随缘乐”,据说:他首创了使用一把三弦自弹自唱牌子曲的表演形式。清代毛其龄《西河词话》曰:“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元朝时,三弦盛传于中原,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当时曾称弦索。元王实甫词清沈远曲之《北西厢弦索谱》即以三弦为伴奏乐器。
“随缘乐”先生使用了一把三弦伴奏称之为“单弦”,这个称谓一直沿用到今天,由于“随缘乐”有较深的文学功底,因此编写的许多牌子曲新段都是亦庄亦谐的,对后世单弦的文本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单弦中的曲牌全部来自姊妹艺术,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1.民歌类型:如太平年、跑旱船、鲜花调、柳青娘、湖广调、四板腔、罗江怨、金钱莲花落、数唱、南锣、北鼓、叠断桥、鲜花调、小磨房、斗蛐蛐、边关调、怯跳槽、纱窗外、剪靛花、银扭丝、和尚叹、 花园叹、梆子佛等。
2.南北曲类型:如石榴花、水仙子、满江红、小桃红、山坡羊、孝顺哥儿、普天乐、哭皇天、石榴花、孝顺歌、小桃红、折桂令、水仙子、柳叶锦、满江红等。
3.地方戏曲类型:如柳子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西皮、二黄等。
4.地方曲种类型:如石韵书、怯快书、南城调、靠山调、铁片大鼓,流水板、西韵、西城调、北板梅花调、关东腔等
这些曲牌为单弦吸收之后,为了使它更符合本曲种的音乐特色,大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整理。从岔曲――腰截儿――牌子曲到现在的单弦牌子曲,且看单弦艺术的始创、发展、形成轨迹清晰系统而完整,这是一个表演形式能够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品种能够不断充实、发展、完美的必备条件。
二、单弦的曲目及其表现力
单弦是曲牌连缀体曲种的代表品种之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作为单弦最初形式的岔曲和腰截儿就具有描景、叙事、抒情感怀、文字文学游戏等多种类型,很多节目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如描景类的《风雨归舟》《春》《夏》《秋》《冬》等;叙事类的《潇湘馆》《访敬德》《赞剑》等;抒情感怀类的《秋声赋》《羽扇纶巾》《赞梅》《赞菊》等;文字文学游戏类的《水浒人物》《聊斋书目》《松月绕》《梅雪绕》等,可称清雅优美,极具文学性、艺术性和欣赏性。
单弦作品在岔曲、腰截儿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丰富和完善、提高,主要因为它拥有多种多样的能够充分表达不同内容和情绪的曲牌,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大致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1.长于叙事,多用于介绍情节或人物对话,风格质朴亲切的:数唱、太平年、南城调、怯快书、云苏调、靠山调、金钱莲花落等
2.长于抒情,多用于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唱来婉转悠扬的:剪靛花、湖广调、山东落子、四板腔、农民乐(画扇面)、柳子腔、银纽丝、鲜花调、梆子佛、边关调等。
3.在节目中起承接作用,并作为全曲的点缀,曲调轻松活拨的:南锣、北鼓、罗江怨、倒推船、黄鹂调、渔家乐等。
4.还有惯常用做底曲即全段最后一个曲牌的流水板和曲尾。特别是流水板,作为全篇的高潮部分,它不仅能表达或悲或喜、或慷慨或缠绵的情绪,同时节奏紧凑,音调高昂,是演唱起来极为出彩之处。
正是因为不断吸收了大量曲牌,单弦作品的艺术风格才完成了从随缘乐时期以诙谐幽默、针砭时弊为主,到当代能说古,能论今,能欢快,能凝重,集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完美过渡。在我们今天经常上演的曲目中,《风波亭》《地下苍松》慷慨悲壮;《杜十娘》《孔雀东南飞》哀婉缠绵;《游春》欢快明丽;《金山寺》曲折生动等等。风格多样,不胜枚举。
演员和乐师们还不断给予单弦音乐中丰富新的内容,使单弦唱段更富时代感,更有许多音乐家给传统的唱段添加了新的伴奏形式,如:《杜十娘》《山河泪》《将***的情怀》《风雨归舟》。这几段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写法和曲牌,还融入了新音乐,比如《杜十娘》中增加了主唱、合唱、伴唱,伴奏使用了电声乐、民族管弦乐,《山河泪》《将***的情怀》《风雨归舟》中也采用了民族管弦乐的伴奏,将地方特色音乐融入,既烘托了主题又加强了欣赏性。可以说单弦丰富的表现力为创演众多曲目打下了基础,而拥有大量优秀作品又是单弦久演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杰俊辈出流派纷呈
如果说拥有大量优秀作品是单弦久演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弦艺术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都出现过杰出的代表人物,继随缘乐之后,清末民初时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德寿山,他出身满族贵族家庭,文学造诣很高,尝应邀命题即席演唱岔曲或单弦,不假思索而能典雅通畅、韵律严整,常借曲中情节针砭时弊,冷嘲热讽,妙趣横生,这种即兴创作演唱我们称做“现挂”,在后来的单弦演员中也有多人擅长此道。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在曲坛上同享盛誉,世称“荣、常、谢”三大单弦流派。荣剑尘以嗓音甜润清脆、吐字发音讲求声韵、体现内在情感见长,唱、演、说白细腻动人,所演唱的《细侯》《杜十娘》《钱秀才》等最具特色。常澍田嗓音高亢甜脆、吐字清晰有力,尤以运用声腔模拟体现各类人物的声态、心理见长,演、唱、说白生动感人,在八角鼓的敲击技法上尤有精到之处,表演风格上即善豪迈奔放,也能轻松幽默,《诵赋激瑜》《楮遂良》等是他最富特色的曲目。谢芮芝嗓音宽厚,以乍音巧腔著称,擅长以声音、容貌塑造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尤以风趣活泼为世人称道。代表作有《五十回》《沉香床》《高老庄》等。继著名的“荣、常、谢”之后,单弦舞台上相继涌现出许多出色的演员,如谭凤元、曹宝禄、张伯扬、石慧儒及后来的赵玉明、马增蕙、司马静敏等。尤其值得夸耀的单弦名家是石慧儒,她是至今为止艺术造诣最高的单弦女演员,她嗓音宽亮清澈,行腔吐字有独到功底,拜师谢芮芝,私淑荣剑尘 ,集几派之长,形成了恢弘大气,凝重从容,典雅端庄的艺术特色,代表作《杜十娘》《金山寺》《孔雀东南飞》《地下苍松》等堪称艺术精品,后世称为“石派”,今天的单弦女演员大多数都学习效仿石慧儒的唱法,她所创造的单弦唱腔至今传唱不衰。当代单弦演员以女性为多,她们怀着对单弦艺术的崇敬热爱,兢兢业业地固守着自己的舞台,固守着自己的理想,用她们的不懈努力给喜爱单弦的观众带来艺术享受,也为古老的单弦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现如今刘秀梅可谓是新时代的传承者,她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在形式和表演上都有新的尝试。单弦艺术发展到今天仍深受观众欢迎,历代前辈都是如此深入研究、不懈努力的,我们只是继续了前人的传统。
发展过程系统完整,表现力强曲目丰富,杰俊辈出多姿多彩的单弦艺术历经一百多年的历程,去粗取精,日臻完美。今天,我们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单弦更贴近观众,贴近时代,赋予它新的内涵,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不仅传承下去,而且不断发扬光大,永远保持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