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马来西亚槟榔屿正是槟榔飘香的季节。这个因槟榔而得名的海滨城市,处处弥漫着槟榔特有的清香。一个从中国来的女子怅然凝望,心里写满了哀愁。
回到了中华女子学校――她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推门刚想进入,她听到一阵爽朗的男人笑声。进去后发现,对面坐着的竟然是孙中山先生,在他旁边是一位陌生的男子,圆胖脸,眉清目朗,英气之中显现着一股羞涩。
“这是小妹徐宗汉。”她的二姐向来客介绍。
坐下来之后她才知晓,孙先生旁边的男子叫黄兴,湖南人,他们来南洋为***事业募捐,但他们不懂当地语言。在来此地之前得知她们姐妹在此地执教,就希望她们能在语言翻译上提供帮助。她知道,二姐整天忙着学校的事务,陪同翻译的只能是她。一见二姐望向自己,当即爽快地答应了孙先生的请求。
此次募捐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任务,临别的时候,孙先生由衷地赞扬她:“你有如此出色的能力,应该满天飞,去筹钱,去***!”而一边的黄兴依旧没有言语,只是淡然地看了她一眼,可这一眼却深深地印在了她心里。因为那目光里不但有感激歆慕,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她也说不上来。
孙先生慷慨激昂的话语激起了她的满腔热情,骨子里的忧患意识让她重新做了选择。这年8月,海外同盟会分会刚刚成立,她就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成为分会中的得力干将。1908年,她放弃槟榔屿的教学工作,取道途经香港回到广州,尚未洗去一身的疲惫,就投入到***之中。
1911年4月28日,一个身负重伤的男子歪倒在徐宗汉的宅子前,听到消息后.她立刻命人把受伤的男子抬了进来。当她替男子洗去满脸的血污后,她不禁猛地一怔,迟疑片刻,她终于记起来了,原来他就是黄兴!带着相逢的兴奋和对同事的敬仰,她小心翼翼地检查了黄兴身上的伤口,发现他身受多处创伤。
黄兴完全清醒后,他们开始了长谈,他给她介绍了这次起义的全过程,说到自己因寡不敌众而被围,最后总算逃了出来,踏上一条船飘荡在珠江上,后来上岸倒在一家门口。真是苍天有眼,让他倒在了她的家门口。
从不喜欢多说话的黄兴也不知道今天为何如此兴奋,好像要把这辈子不曾讲出来的话一下子说完。她目光柔软地望着他.耐心地做了听众。话永远是那么绵长,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手指因为受伤太重,开始发炎溃烂。她拆开纱布仅仅看了一眼,当即做出决定,送他赴香港医治。在好友的协助下,这天夜里,她陪着他登上了哈德安号夜轮,有惊无险地到达香港。
医生在准备做手术之前,指着一张纸对徐宗汉说:“你是他的夫人吧,请你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闻听此语,她的脸不由得微微一红,但没有犹豫就拿起了医生递过来的笔,以夫人的名义在上面郑重地签了名字。
自从那个时刻起,他们心手相牵,她义无反顾地充当起了妻子,而他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她细腻贴心的照顾。
1911年夏天刚到,他康复出院,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他的脸上闪着光亮。刚安顿好住处,他就在香港组织“东方暗杀团”,为***制造声势,徐宗汉在他的身边积极配合。
1912年,在黄兴的提议下,她在上海创立贫儿教养院。收养教育***遗孤和战时难童。自从跟定黄兴后,她悉心照顾家中老小,然后就是办好教养院。正是有了她的坚定支持,黄兴的步子才迈得稳健有力。1913年,黄兴远赴南京主持讨袁工作,她则一心在家照顾老小。黄兴给她写了不少的信,既表达出了自己的相思之苦,更有对她的感激之情,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极心感!……吾责至大、至危、至暂,汝责至细、至久、至难,则汝之责任艰巨于吾乎!……拳拳思慕和感激充溢于字里行间。
1914年,因“二次***”失败避难日本的黄兴患病前往美国费城。闻讯的徐宗汉把手头的工作匆匆做了料理,立刻奔赴大洋彼岸照顾黄兴的生活。虽然她并不知晓黄兴得了何种疾病,但她心里只抱着一个念头: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幸福的!
来到美国之后,被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黄兴还是表现出极大的兴奋,看着他憔悴的面庞,她禁不住扑到他怀里痛哭失声。回到了爱人的身边,没了战火的侵扰,她觉得日子过得宁静美好。1916年10月,黄兴日趋病笃。有朋友前来探望,他幽幽地逢人就说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她,他说:“她不是妻子,根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战友,而且,她的能力比任何男人都强,尤其是比我强。”听到他如此言说,一边的她不由得泪如雨下。
10月31日,割舍不下她的黄兴还是割舍下了。因为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没有了他,她觉得自己的一切都空荡荡的。
1944年,黄兴已经离开28年了,28年的时光也让徐宗汉成为68岁的老太。3月8日,她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到了尽头。
这天夜里,亲人们听到她在喃喃自语,仔细聆听,才发现那是一首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窗外月明如昼,洁白的月光洒在窗台,她在一片洁净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是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在她还乡漫漫征程的尽头,黄兴正在那里向她微笑着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