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怀着巨大的悲痛缅怀迈克·华莱士。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他一直是电视行业的中坚力量,他的杰出贡献无法衡量。他的离世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巨大损失。”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莱斯利·穆恩维斯
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1918年5月9日-2012年4月7日)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节目《60分钟》的创始人员,之后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长达近40年之久。采访过全球无数著名的***治人物和各界名流,并以其辛辣、强硬的主持风格和近乎于“审讯”的采访方式被全世界观众所熟知。此外,由于华莱士最擅长追踪式新闻报道以及揭露社会问题的深刻性,他在世界传媒界中还被同行们称为“新闻怪杰”。华莱士于2006年退休。
2012年4月7日,迈克·华莱士在美国一间疗养院去世,享年93岁。
华莱士1918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的一个移民家庭。华莱士早年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大学二年级时他开始涉足新闻工作。然而他的真正出色的记者时光始于50岁,也就是他主持《60分钟》之后。在美国人心目中,华莱士处理最具争议性、危险性题材的能力,已经成了新闻界的传奇。
华莱士有一句名言:“采访肤浅的人别找我。我宁愿辞职也不会这么干。”在华莱士38年的主持人生涯中,他的“非突袭式采访”成了行业的标准,接受过他采访的名人可以编成一本《20世纪名人录》。
“当—辈子记者”,始终是华莱士的座右铭。华莱士凭着自己的名气,常常把国际上的***界要人作为他采访的重点对象,如萨达特、卡斯特罗、阿萨德、阿拉法特、巴列维、霍梅尼、卡扎菲、侯赛因、***、等。
记者生涯
华莱士的记者生涯始于上世纪40年代。1939年华莱士从密歇根大学毕业。最初为《芝加哥太阳报》所属的电台写新闻。二战期间入伍进入海***做通讯官。战争结束后,成为位于芝加哥的一家电台的新闻记者。1951年,他来到纽约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后简称CBS)。中间离开过几年。1963年重新回到CBS,担任CBS新闻节目的记者。
华莱士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刚到CBS的几年里,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离开CBS之后,他在纽约当地创办了一个新闻节目叫“晚间节奏(Night Beat)”。华莱士尖锐的带挑战性的提问让纽约人感到新奇和兴奋。尽管很多人不接受他调查式的强硬的提问,但他的观众群在不断增长。很快,他就把他的提问风格带到了他办的另一个面向全国观众的节目“迈克·华莱士采访(The Mike Wallace Interview) ”。声名让年轻的华莱士有些把持不住。一时间,他把自己投入各种承诺中。而一场个人生活中的灾难让他从忙碌虚幻的名利场中清醒过来。1962年,华莱士的长子皮特在希腊滑雪时出事故身亡。
这次事故之后,华莱士回到CBS,与CBS签下合同,开始专注于硬新闻的报导,包括采访越战。从1962年到1971年,华莱士先后几次进入越南,对战争进行采访报道。1968年,华莱士接到了一个后来确定了他一生的职业定位,同时也改变了电视新闻业走向的任务:CBS新闻节目的制作人丹·休依特邀请华莱士共同主持和编辑一个新的电视节目《60分钟》这个电视节目采取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叫做“黄金时段的新闻杂志”。
《60分钟》节目在1968年9月24日首播。起初,《60分钟》一直徘徊在每周一次的节目的收视率的底层。但CBS决定给时间让这个节目去成长。几乎用了10年的时间,《60分钟》上升到收视率最高的前10名。到70年代末,它成为电视史上最有影响的新闻节目。它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电视观众群。
几十年来,华莱士参与过的重大报导数不胜数。1992年6月,水门事件20周年,华莱士主持了CBS与《华盛顿邮报》联合制作的3小时特别节目“水门秘密的故事”;1993年12月,他主持了CBS特别节目“CBS报道-1968”,节目回溯了1968这个美国历史分水岭的一年;1996年,他采访了烟草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杰夫里·魏格纳,第一次向美国公众披露了烟草工业隐瞒尼古丁对人体有害这一事实的秘密。
几十年里华莱士获得无数电视新闻奖,荣誉头衔亦无数。1991年,他进入美国电视广播名人堂;2003年9月,艾美奖委员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主持风格
幽默感增加个人魅力
华莱士的招牌之一,就是灿烂的笑容,不过也常常让来宾哭笑不得。他曾问来宾:“在外星人拜访你家之后,你真的还相信他们存在吗?”
华莱士的幽默也为他平添许多个人魅力。他曾因为自己的座驾并排停车而被警察戴上手铐,理由是冲撞警员,华莱士则一笑置之说:“我认为躺在床上,还要去冲撞是很难的。”
辛辣风格早已形成
已经退休的前CBS记者马文·卡尔博回忆,20世纪50年代,华莱士在担任节目“晚间节奏”的主播时,主持风格已经相当辛辣,“他会坐在那里一直吸着烟,那时他就开始以吸烟形象出现在电视上。”卡尔博还说:“华莱士惯于钻入被访者体内,30分钟后留下一具‘尸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本领。”
采访内容:战争+黑幕+丑闻
采访对象:各国***+焦点人物
华莱士被誉为美国传媒界常青树,曾与七任美国总统侃侃而谈,也曾与不少外国***谈笑风生,悠悠60余载记者生涯,华莱士始终保持一份不变的认真和执着,不断追问世情、诠释人生。
除了***,华莱士的访问对象还包括许多新闻焦点人物。华莱士的采访尤以思维敏捷、尖锐犀利著称。不仅是风格,华莱士的采访内容也颇为吸引人。从战争到丑闻,从商业黑幕到国际新闻;从***到克林顿,他选择的人物和话题总是能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且展现真相所在。
采访中国领导人
中国人认识华莱士恐怕同他对两位中国前领导人***和的采访是分不开的。就在1986年的那次采访中,***给出了中国的改革“决不回头”的论断。华莱士说,历史证明了这一回答。
那是1986年9月2日,华莱士采访了当时中国的领导人***。采访结束4天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播放了***接受华莱士采访的全过程。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的谈话一直是世界舆论评论的中心话题。
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媒体专访,***对华莱士提出的20多个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如今回头看,当年***关于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中国的经济和***治改革,以及对干部退休制度等问题的看法和预测,都已成为现实。而华莱士问***:“以后的中国会怎样,是否会回到过去的状况?”***回答:“肯定不会。”
2004年, 在纪念***100年诞辰时,华莱士说,历史证明了***的回答。华莱士在回忆当年的采访过程时曾表示,1986年时,中国在西方人的眼中仍然有着一种神秘感。改革开放使外界逐步了解中国,现在的中国已不再神秘,美国人现在对中国不会感到害怕。这种变化是***带来的,***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和过去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给了中国人民更好享受生活的机会。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看法也比过去要乐观得多,现在外国人看中国也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2000年8月15日下午,华莱士在北戴河专访了,江就中美关系、中国国内问题等回答了他的提问,阐述了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方针***策。
人物评价
在美国,华莱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代表了硬新闻、调查新闻,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人的提问。2006年88岁的迈克·华莱士宣布他退休。有媒体评论说,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华莱士和他的《60分钟》,把电视访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华莱士向来以尖锐的问题让他的节目来宾招架不住,不过,他的风趣和幽默也让后生晚辈折服,他的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风格的结束。
2012年4月7日,迈克·华莱士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新迦南的一所护理中心里去世,享年93岁。
华莱士生前曾提到自己的墓志铭要写什么:
“我希望写上一句——‘粗鲁,但是公正’,我不需要其他的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闻怪杰”迈克·华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