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冷娃”正解
张 昆
关中、陕西人的身躯不亚于北方其他省市,比南方各省市要高大壮实得多。与身躯相关联,关中、陕西城乡男性居民中不少人是络腮胡子(俗称“串脸胡”、“毛胡子”),胡须垂胸的美髯公也不罕见。这些人的体格尤其强壮。关中、陕西人气魄雄健、为正义而战的勇武精神在全国最出名。所以,便获得“陕西冷娃”的绰号。此“冷”的意思是冷静、沉着、极少见,皆褒义,俗语叫“冷不防”(“冷门”、“出冷彩”)、“出奇招”、干别人不敢干的大事与实事,即所谓的“垤(干)冷活(事)、垤大活、垤实话”。最有名的例子是王鼎尸谏与张杨兵谏。鸦片战争中(1840-1842年),东阁大学士王鼎(陕西蒲城人)坚决主张抗英。听到林则徐被贬***伊犁赎罪的消息后,当即上殿与道光皇帝激烈争论,“力荐林公之贤”。《南京条约》签订前夕,道光决心投降、贬林。朝臣无人敢谏。王每日上朝都要冒死怒斥投降派头子穆彰阿“妨贤(指林)误国”。道光不听。然留下遗书:“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称开;穆不可用,林不可弃。”闭目自缢,横尸以谏,朝野震惊,国人敬仰。这种“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鲁迅语)、“难酬蹈海亦英雄”(语)的刚烈气概,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陕西蒲城人)与张学良将***一起,“把天戳了个窟窿”(张学良语):扣留打内战不抗日的及其在西安的******大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兵谅)”,迫使答应人民的抗日救国主张,促成了十年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张杨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赢得国人无限敬仰与全世界反***人民的高度赞赏。王鼎与杨虎城的奇智(出其不意)大勇(视死如归)是关中、陕西人雄健气魄、为正义而战的勇武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是“陕西冷娃”的杰出代表。就关中、陕西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虽没有王杨这么惊天地、恸鬼神、名垂千古,但他们的雄健气魄、为正义而战的勇武精神与王杨是相同的。如:抗日战争中西安出版的《老百姓报》(李敷仁主编)特载《陕西冷娃》一首:“陕西冷娃,一千多万(当时的陕西人口)。争冷噌崛,胆大包天。一对拳头,赛过老碗。日本小鬼,修得反边”;中条山失守后,退到黄河边的三十八***(陕西***队)一擎旗手抱着日本兵跳入黄河,拼尽最后一丝劲,把旗杆鬼子的胸膛,黄水奔流,战旗不倒。现在不少人把“冷娃”理解为“愣娃”是误解。“愣”的意思是痴、呆、野蛮、鲁莽等,贬义,即俗语“痴麻二愣”、“愣娃坯生子”、“愣头愣脑”、“愣垤呢”(有暴食暴饮、蛮干、生整之义),是关中、陕西人勇武的负面。
“陕西冷娃”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锻造、熏陶出来的群体气质与精神。陕西是汉王朝的发祥地(刘邦始封为汉王,都汉中),是汉民族最先形成的地方。汉到西晋,汉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代表;西晋末年到南北朝,鲜卑、匈奴、羯、氐、羌(简称“五胡”)等西北方少数民族大批进入关中。前秦等六个少数民族王朝在陕西建都,使陕西少数民族的数量超过汉族。陕西隋唐时的汉族是原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新汉族”。他们的“胡气”比其他地区都大。后世的陕西人是他们的后裔。所以,从遗传学的角度看,“陕西冷娃”集中了原汉族与少数民族两个方面的特点与优点,即:一方面,比之原汉族,氐羌“肥壮”,匈奴“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晋书*将统刊传》)。羯人“多髯”(《晋书*载纪*冉闵》)。西北方少数民族毛发发达;一方面,原汉族自商鞅变法以来,崇尚公战、献身、大气、刚勇。西安千年古都,西北重镇,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传统文化积淀最深,英才辈出,足智多谋。这都是中国其他地区难以具备的。
戈壁荒漠不了情
如 明
人和戈壁荒漠能有什么感情,作秀吧?
并非作秀。
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当精疲力竭时,才知:“走遍天下,家好!”;同样,身处戈壁荒漠时,我曾诅咒它,诅咒它的暴虐、苦寂、荒凉和让许多生命戛然而止的残酷,于是,我想方设法的去逃离它,可真当离开后,日夜思念,魂绕梦牵的,却是戈壁荒漠上空淡然的流云,千里戈壁上喜人的翠绿,碱滩上自我掩藏的土拨鼠,四季不断施威的暴虐狂傲的烈风,以及一桩桩、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它们像电影镜头,历久弥新,不断出现在我的梦境中,出现在一切能触景生情,生发回忆的片段中。离开戈壁荒漠已经整整40年,回头品味,才知道,七年的戈壁荒漠生活,改变了我的性格,熔铸了我的品质,我的生命因子中饱含着戈壁的生存密码,濡染着荒漠的生命胎印。
那里被人称作“世界风库”。一年到头刮着遮天蔽日的大风:那里极度干旱,常常经年不落一滴雨,即便下雨也从未湿过地皮;那里盐碱深重,挖开戈壁荒漠的表层,地下几米深竟然全是黑黄的盐碱,那亘古的遗存是我们垦荒者难以逾越的壁垒;那里夏季酷热,冬季苦寒,春季扬沙,秋季萧瑟,生命的迹象只有那坚毅的红柳、顽强的骆驼刺、机警诡异的土拨鼠以及我们这些“誓把荒原变粮仓”的开拓者。
开发没有成功,不科学的决策让我们把几万平方公里的河西大地斫成了秃子,以致风沙更加肆虐,盐碱更加深重;垦荒者种不出粮食,只能自食恶果,成天饿肚子。大人饿、孩子饿、男人饿、女人饿,饿得发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孕育出了那么多刻骨铭心的故事!曾为爱殉情,九死一生的小芬姑娘,你还好吗?几天没有吃东西,饿得几乎昏厥的我,面前出现一位大姐,她塞给我一个窝窝头。那位大姐,你如今又在何方?曾经追过我,却被我屡屡伤害的那位叫小芹的姑娘,你能原谅我当初的无礼吗?当我田间中暑不省人事时,背我去卫生队抢救的那位大哥,你如今身体好吗?还记得在那滴水贵如油的戈壁滩上,春灌时干渠决堤,为保水保田,三边的兄弟们一个个纵身跃进冰河,用身体堵住决口,许多人被冻僵冻硬昏迷不醒,危急中三连的姐妹们将他们的衣服***,不顾女孩应有的羞涩,将他们一个个揽入怀中,用人性的光辉,用大爱和温暖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复苏,那是怎样的感天动地啊!那些山东籍的大姐小妹,我祝你们这些好人一生平安:这里每次都能听到原子弹试验的爆炸声,1967年夏天的氢弹试验曾经地动山摇,我们当时躲避用的地窝子如今安在?……
当终于有一天我重新踏上这片魂绕梦牵的土地,迎着狂暴的烈风,迎着遮天蔽日的沙尘时,我的眼窝已溢满泪水。当然不是风沙迷眼,我胸中的电闪雷鸣,比这自然界的风暴还要猛烈,我的心潮澎湃,我的激情喷发,除了眼泪,还能有什么?啊!这片铸造我的土地,这片让我从赢弱走向坚强的土地,就像一位虚弱不堪的奶娘,用她稀薄的奶水养育我的土地,我怎能忘记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陕西冷娃”正解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