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信天游”民歌中的民俗文化解读

[摘要]信天游是流行于陕西北部的民歌形式,是陕北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解读信天游里生活习俗等内容的文化内涵,既有助于从民俗文化视角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歌,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民俗文化与民歌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民歌 信天游 民俗文化

“信天游”是广为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民歌形式,是陕北民歌的主要音乐形式,是陕北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和体现,它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民歌百花园中一支鲜艳夺目的山丹丹花。几十年来,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在全国是少有的。由于陕北处于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的结合部,有利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又由于历史上的陕北地区受匈奴、鲜卑、蒙古等民族统治的时间较长,多民族融合的特点比较显著,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这些都被保留在了信天游之中。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说:作品的生命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风俗。信天游强大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其反映了博大精深的陕北文化,表现了陕北文化的各个层面,如服饰、打扮、饮食等都在其中留下了烙印和痕迹。我们可以通过整理和解读这些反映陕北人服饰特点、饮食习惯、婚亲习俗等文化内涵的民歌,挖掘民歌中富含的民俗文化矿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研究民歌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入地理解民俗文化与民歌的关系。这对于启发音乐工作者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和增强高校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服饰特点

“羊肚子手巾水上漂,你不会唱酸曲我给你教”。“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羊肚子手巾脖子上围,不是我的哥哥他是谁”。“羊肚子手巾三道道红,我看哥哥比往常亲。”中的羊肚子手巾头上戴是陕北男人的惯常打扮,可以说是陕北男子的一种标志,所以在信天游里比比皆是。因为陕北多风沙,且庄稼人常在山野间劳动,所以,把白色的毛巾打结盘于头上,一来可挡风沙,二来可遮暴阳,三来可擦热汗,可谓一物多用。羊肚子就是羊的胃,手巾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毛巾,由于历史上的陕北黄土高原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冲撞的地区,把白色毛巾喻称为白羊肚,无疑带有游牧文化的色彩。另外,陕北人在冬天喜欢穿光板羊皮袄遇寒。“老羊皮袄顶铺盖,迫下生计走口外”。有人认为,陕北人喜欢穿光板羊皮袄和白颜色的服饰,这种衣裘尚白的习俗和戎狄之族是分不开的,以崇尚的颜色不同而分为赤狄、白狄等。陕北为白狄所居,***项羌亦有尚白的习俗,,如元昊就把自己所建的王朝称为“白上国”,这种尚白的习惯就一直深深地溶化在陕北人的潜意识之中,支配他们的心理前后达几千年之久。

而红色的打扮在信天游里,则成了美丽少女的一种标志“你妈妈打你不成材,露水地里你穿红鞋。”“你穿那个红鞋硷畔上站,把我们年轻人的心搅乱”。“要穿红来一身身红,红袄红夹夹红灯笼。”“上身又穿红丝袄,苗格条条身子实在好。”

“十七八的女娃穿红些,看你们爱不爱。”红色寓意生命、欲望、激情,作为信

天游中的主角,陕北姑娘的对红色穿戴的钟爱,充分表现出了主人公美丽自信、敢爱敢恨的性格,这也是形成信天游独特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饮食习惯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陕北畜牧和农业并举,畜牧以养羊为主,农业以种植高梁、黍子、糜子、荞麦为主。这在信天游中多有反映,如“六月个里连阴天,五哥放羊在草滩,”“大姐姐跳来二妹妹笑,倒叫那个拦羊娃娃听见了。”“五谷里田苗子就数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就数兰花花好。”“大河畔上种黍子,好媳妇寻下个灰杵子。”“大红糜子拉开行,死去活来相跟上。”“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三妹子我虽好是人家的人”等。所以,陕北人多食羊肉、荞麦面以及小米等杂粮,主食以用小麦、荞麦制作的面食为主,如荞面、剁荞面、荞面圪坨,辅食有羊肉、油馍馍、枣糕、黄米捞饭、小米干饭、糜子糕和杂面等。陕北人素喜食用油糕,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糕”与“高”同音,寓有兴旺发达、节节高升的吉祥之意,表达了陕北人企盼生活步步攀高的美好心愿。“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手提上羊肉怀里揣上糕,不知死活往你家里跑。”,“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中的“荞面圪坨”是陕北人的主食之一,将和好的荞面搓成长条,用大拇指捻成小指头蛋儿大小的卷儿,然后煮食,吃时浇上羊肉臊子汤,味美无比。吃荞面圪坨一定要配羊腥汤,圪坨与羊腥汤两者不可缺一。在信天游中多以此来比喻男女青年、死死活活相跟上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如:“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来活去相跟上。”“羊腥汤圪坨辣子红,大女子吊辫子爱死人。”

信天游把老百姓的家常饭菜摄入其中,使独特的陕北饮食文化得以记载传承,在生活最艰难的日子里,苦菜也成为陕北人果腹的食粮“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巧格溜溜手手挖苦菜”因生活艰苦,陕北人素有脆制酸菜的习惯,深秋腌制萝卜、白菜,食至第二年开春。贫穷的人唱:“小米线线洋芋蛋,窝窝酸菜家常饭。”,“头一回看你你不在,你妈妈给我吃了扁豆捞饭酸白菜。”。日子好一点了唱:“早起馍馍晌午糕,黑地里拿起切面刀”。日子再好点了唱:“四腿儿桌子放在当炕上,把系系壶儿放在当桌上,盘儿上盘儿下,盘儿叮当烧酒黄”。

饮酒是陕北人的习惯,酒可以说是陕北人意识深处的希望与寄托,“烧酒本是那男人的酒,也是那英雄的好朋友。”所以在陕北人的宴席中,酒是绝对少不了的主角。无论是婚嫁祝寿、丧葬祭祀、节日庆典和朋友聚会喝烧酒是必不可少的。“一瓶瓶烧酒桌子上摆,不喝那烧酒我不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感情的如:“众位朋友一搭里坐,喝起那烧酒***红火。”而男女爱情的也多通过酒来表达,“这一杯烧酒小妹妹喝,毛眼眼看人心里乐”,“不喝那烧酒不好盛,三杯杯过后想亲人。”体现了鲜明的陕北地方特色。

这些信天游民歌形象生动地记录了陕北人饮食生活的一个侧面。

三、婚亲习俗

过去陕北人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官宦、富户人家与贫寒之家不结亲家。但也有大胆相爱的男女青年,用歌声表达对门当户对婚姻观念的蔑视:“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你穷”过去的婚嫁男女没有自由权,全由父母包办“奴妈妈生我九,给奴配了个丑南瓜。”而年轻人往往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以“交朋友”的方式谈恋爱,寻觅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开花结龙龙,十八九开始交朋友。”“要忧来不要愁,看不上男人交朋友”。有时候,婚姻不幸福,便在外“交朋友”,寻找感情寄托,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婚外恋”,“天上的星星配对对,人人都有干妹妹”。但人们明白,“雪花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婚外情会受到礼俗道德法律的约束,往往并不能给相爱 的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发一回山水冲一层泥,交一回朋友褪一层皮”。

拈香在男子间称结拜兄弟,妇女间称结拜姊妹,此风流行,拈香时设香案供刘备、关羽、张飞画像,或写3人名字于纸牌,插入米斗,案前放香炉、黄裱、酒、香。仪式开始,请一长者主持,结拜者跪在香案前,各自报出生年月日,排出长幼次序,然后一一焚香,同念“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然后对着刘、关、张画像叩头,对着天地叩头,互相叩头,对着神主将黄裱烧掉,纸灰落在酒碗里,倾酒于地,意即“一碗酒水一张纸,谁卖良心谁先死”,这是重头咒语。更有激进者将中指刺破,血滴入酒中,按长幼顺序将血酒喝完,叫“歃血为盟”,事毕聚餐,就成为结拜弟兄,妻子们也以兄嫂、弟媳相称。结拜姊妹拈香较为简单,有的仅是三言两语就算结拜了。

四、陋俗恶习

***恶习久禁不绝:“青天蓝天这么亮的天,什么人留下个种洋烟”,“一不要抽洋烟,二不要贪耍钱,学下赖毛病,恐怕你受可怜”。吸食鸦片,俗称“抽洋烟”或“抽大烟”。据民国二十年(1931年)《陕北社会状况》中记载:陕北人民最坏为嗜吸鸦片,大约有十分之三四。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1934年)农村三分之二人家种植鸦片,凡种植户大多都有吸食鸦片恶习。

包办买卖婚姻,“三月清明柳丝长,我大卖我没商量”陕北地处荒僻之地,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艰难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盛行,男女婚姻任凭父母包办,当事人没有自力,青年男女听天由命,有的因婚姻问题酿成悲剧,陕北过去还有童养媳劣俗,尤其是偏远农村,儿女终身大事仍由父母包办,“正月里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引”,“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那情哥哥抬进了周家”这几句就是陕北包办婚姻的最形象注释。此外,女儿出嫁,娘家要收彩礼,由于彩礼往往超出了青年男子家庭的承受能力,因此,相爱的人往往被拆散,女子有时就被嫁给能出得起彩礼的人,“茄子开花紫洋缎,嫩豆芽配了个死老汉”,“大大妈妈心眼瞎,给我寻了个猴娃娃”就是这种封建婚俗陋习的形象写照。

陕北,这个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名词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陕北古代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部,民族战争与民族融合贯穿古代陕北的始终二是陕北在中国现代史上曾有着辉煌的历史,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陕北这块土地虽然是穷山恶水,但在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等方面却呈现出独特的风采。陕北的黄土高坡、陕北民歌、陕北腰鼓、陕北男女恋情等,都具有广泛而独特的文化传播性。在陕北土地上生存的陕北人,已经成为充溢着这些地域情结的文化符号。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形象而概括地描述了陕北民俗的活动和风貌,详实地叙写了陕北的衣饰、饮食、婚丧等民俗文化,这些都是陕北人在黄土地上走过的风风雨雨,在生前身后留下的串串足迹。那连绵不断的黄土群山镌刻着露水中的红鞋、荞面圪坨的香气,赶性灵的人的吟唱、骡子的铃声、崖畔畔盛开的山丹丹花等以及“米脂婆姨绥德汉”们纯情率真的儿女恋情,生动而形象地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陕北民俗文化的魅力。

民俗借助民歌来储存、传承、发展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特定的民俗催生了特定的民歌,民歌又成为民俗的重要传承资料,学习、研究、欣赏民歌,只有把民歌与民俗结合起来,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才能获得对民歌的深层理解和感悟。正如民谣学专家郗惠民所说:探索与把握民歌的规律,必须及时研究与之相关的种种民俗事象。陕北民歌的精要之处既在于描述陕北人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更在于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挖掘陕北民歌的艺术潜力,弘扬博大精深的陕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陕北“信天游”民歌中的民俗文化解读

学习

一阶过程的预测函数控制

阅读(26)

【摘要】预测函数控制(PFC)是一种新颖的预测控制算法。本文应用PFC算法实现对一阶过程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抑制干扰能力。【关键词】预测函数控制;一阶过程;预测控制Abstract:Predictivefunctionalcontrol(PFC)isanew

学习

习中学 学中习

阅读(23)

【摘要】在数学“小实验”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同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后续

学习

怎样适应新环境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适应新环境,内容包括怎样适应新环境,怎样适应新的环境文章。本栏目由人人健康心理咨询中心主办地址:太原市府西街9号王府商务大厦A座14层J+K室电话:0351-33771603377161邮编:030002我于今年5月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来到一

学习

天上“黄鹤”非凡间“黄鹄”

阅读(24)

李白的诗《蜀道难》中有这样一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苏教版必修四课下注释是这样的:黄鹤即黄鹄,善飞的大鸟。我对此注释不敢苟同。我认为此处的“黄鹤”是作者有意选择的一个物象,黄鹤就是传说中仙人驾鹤上天中的黄鹤,李白

学习

解套!“男人帮”版恋爱生物链

阅读(23)

号称男人版的“欲望都市”――《男人帮》火爆荧屏,三个男人也成了一台戏,再加上N种类型女生,于是,一个“男人帮”版恋爱生物链形成了。每条链都形象地“让女人更了解男人,明白男人脑子是怎么转的,而不是一味以虚幻和浪漫化的眼光看待爱情”,让

学习

谈鄂尔多斯高原区的自然保护及对策

阅读(35)

鄂尔多斯高原区信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北连河套平原,东西两面以黄河为界,南至自治区界。土地面积876.27万公顷。一.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波状起伏、沙漠广布。鄂尔多斯高原一般海拔1200―1600米,中部和西部为构造隆起、干燥剥蚀的沙质高原,呈波

学习

“三鱼两药”危害之二:硝基呋喃

阅读(111)

##专家简介马志英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食品生化、食品工艺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上期谈

学习

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内容包括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是哪里,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莫过于家。在各种美梦和噩梦结束后,新的一天缓缓拉开了帷幕。这里是冰天雪地的南极,为了抵御刺骨的严寒,无数帝企鹅正聚在一起取暖。它们是全世界18种

学习

日产NV200纽约未来出租车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日产NV200纽约未来出租车,内容包括日产nv200出租车,美国用的日产nv200出租车空间。相信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过搭乘出租车的经历。它从门到门,方便快捷,是当今都市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的出租车

学习

“雷人”的“网语”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雷人”的“网语”,内容包括雷人的网络语大全,雷人网络语。策划人语俯卧撑,打酱油,秋雨含泪,兆山羡鬼,国家罗汉,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你能听懂这些话吗?你知道这些貌似平淡的词汇包含的真正意味吗?这是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

学习

三沈二马 第3期

阅读(28)

在鲁迅、周作人兄弟的通信和《知堂回想录》里面,读者们可以多次看到“三沈二马”的说法。这指的是20世纪前半叶在北京大学文科任教的沈氏三兄弟和马氏两兄弟。许广平回忆说:“我初到北平时,即听朋友说:北平文化界之权威,以三沈二马为最

学习

“鸡蛋暴走”中的“雪茄哥”

阅读(1313)

走了28公里,在第二打卡点的休息区,袁颖晖点了一支雪茄,吞了会儿云吐了会儿雾。此时,不远处的摄影志愿者摁下了相机。因此,除了Jack、袁总等称呼,袁颖晖又多了一个名号:“雪茄哥”。那是2012年4月21日,他第一次参加“一个鸡蛋的暴走”筹款活动,混

学习

汾西矿区煤层瓦斯分布规律及影响地质因素

阅读(19)

[摘要]基于汾西矿区已有瓦斯地质资料,阐述了矿区煤层瓦斯分布规律,研究了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矿区瓦斯分布不均匀。垂向上,山西组煤层瓦斯含量高于太原组煤层;横向上,瓦斯含量呈现出北部到中部逐渐增高的趋势;地质构造演化及

学习

宋元话本对《李黄》人物构造的传承与改编

阅读(29)

《白蛇传》的故事就可谓是源远流长,它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据考证,《白蛇传》的故事源于唐传奇《李黄》,后在宋元时期以话本的形式广为流传,故事内容和人物构造趋于完善,并初步定型,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流

学习

河北民歌经典儿歌赏析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河北民歌经典儿歌赏析,内容包括民歌童谣歌曲,中国民歌经典儿歌。[摘要]本文对河北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中的三首儿歌的曲式、调式、旋法特征以及内容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河北民歌的宣传,让更多

学习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及其演唱方法

阅读(27)

鄂尔多斯自古以来山川秀美、景色宜人,以“歌海”的称号闻名于世。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勤劳的鄂尔多斯人民用智慧创造出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这一凝聚了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品种,将鄂尔多斯人生活及精神文明充分体现出来。本文首先简单概述鄂

学习

陕北好民俗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陕北好民俗,内容包括陕北民俗经典词语,陕北民俗大全。陕北有着特殊地理环境,千百年沉积而成的黄土高原之中生活着善良朴实的陕北人,也孕育了陕北人生活上多彩丰厚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高原之外的人来探索,来寻

学习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布依族民歌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布依族民歌,内容包括布依族民歌高清大图,布依族民歌艺术特征。[摘要]生态美学理论开始于20世纪末期,生态美学强调整体的生态存在,强调“家园意识”、“场所意识”,在此基础上实现“审美地生存”。这些重要的生

学习

黑衣壮: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黑衣壮:壮族民歌的“活化石”,内容包括壮族活化石的民歌,民间流传壮族民歌100首。“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合……”当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在耳边响起时,大家可能都会随口哼上几句。广西是山歌的海洋,这首那坡过山腔山歌可谓是

学习

湖南民歌《洗菜心》的音乐特色和演唱技巧探析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湖南民歌《洗菜心》的音乐特色和演唱技巧探析,内容包括湖南花鼓戏洗菜心,湖南花鼓戏洗菜心张也。《洗菜心》是一首湖南民歌,原是湖南地区脍炙人口的一首生活小调,后吸收到当地的花鼓戏中,成为花鼓戏的常用曲目。本文在分析《洗

学习

告诉你不知道的朝鲜族民歌

阅读(39)

朝鲜族“民歌”是朝鲜族人民朴素心声和情绪的结晶体,是深层次体现朝鲜民族的生活、感情、风俗、宗教的音乐。朝鲜族祖先们在集体劳动中为了统一力量和减轻疲劳,根据劳动的节奏喊口令:“嘿!”或“艾嘿”等,这种口令是“劳动谣”的原始和基础

学习

河曲民歌艺术特色分析

阅读(43)

搞要:河曲民歌是中国北方民歌中最具色彩性的代表,其曲调高亢、辽远,唱词质朴、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表达方式直白、细腻。她就像一部河曲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的史书,记载着河曲的自然风貌,也记载着河曲人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感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