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同大山相比,它小而不陋,低而不俗,是那样俊美,那样含情,既有着黄山深邃、豪放的特色,又有着庐山幽恬、雅秀的英姿。多少年来,骊山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彩,深深地吸引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我又一次登上了骊山的峰巅。云在头上飞,雾在脚下绕,骊山安安静静地卧在云雾缥缈之中。先不要急着去留恋这如画的景致,也不要贪婪地欣赏这迷人的风光,还是把目光凝注在最高处的烽火台,好好重温一下“烽火戏诸侯”的悲剧吧!
远在2 8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幽王迫使奴隶在骊山给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骊宫。从此,他离开丰镐,整日和爱姬褒姒沉湎于荒***无度的生活。有一天,周幽王心血来潮,为了能得到褒姒的一笑,竟在这眼前的圆形台子上点起了烽火。“烽燧万里相望”,各路诸侯看到后,以为有敌情,立命人马日夜疾驰,火速赶来支援。褒姒看到群臣众将被这一炬无名之火弄得心如火燎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终于露出了千金难买的一笑……各方人马这才发现是被幽王戏耍,上了大当。宫涅十一年,戎族果真大举进犯,周幽王也是在这里再次命令点起烽火,可是远近诸侯望着熊熊燃起的“信号”,以为又是幽王为了讨得爱姬的欢心而为,谁也不肯轻易出兵。结果,敌人长驱直入,顺利打下镐京,周幽王丧命,褒姒被捉,西周王朝灭亡。
踏着蜿蜒陡峭的沙石小路,缓步朝山下走去。茂密的树林,鸟在飞鸣;如毡的草地,蝶在欢舞。它们像是热心的向导,一直把我送到青山相依、绿水相伴的贵妃池。尽管时间已过千余年,但池上仍然有保持着历史旧貌的梳妆台、晾发台和飞霞阁。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诵起白居易的《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唐玄宗疏远***事,骄奢***逸的生活。
从周幽王到唐玄宗,从褒姒到杨贵妃,虽然他们所处的朝代不同,可他们却是多么相似!
离开贵妃池,向上走不了几步,就是一栋绿树掩映、红柱直立的“五间厅”。在不高的玻璃窗上,留有两个子弹穿过的洞孔,它就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时留下的历史“足迹”。
静立檐下,望着那圆圆的弹孔,透过弹孔望着那平静的卧室,不知不觉间,我被带回到60多年前的一场激烈风暴之中:“九一八”后,我国半壁山河沦陷,日寇的铁蹄从东北踏进关内,亡国灭族的威胁迫在眉睫。在这危难时刻,中国***领导的工农红***,长驱二万五千里,奔赴抗日最前线。然而,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誓与***斗到底。1936年12月4日,他亲临陕西部署“剿共”,就住在华清池五间厅。深受抗日救国热潮感召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这里三番五次涕泣进谏,苦苦要求抗日救国,不料均遭重斥,最后竟然拍案大骂,发誓“剿共至死不变”。于是,12月12日凌晨,一阵激烈的***声,划破了骊山的宁静,张、杨率领的东北***和十七路***的爱国士兵,奋起包围了五间厅。
大概是好奇心的驱使,我从五间厅绕到房后,沿着当年仓皇逃命的路线追寻。踏过道道树丛,越过条条沟崖,跨过座座险坡,眼前出现了一个水泥结构的普通石亭,紧紧偎依在山腰间,好像贴在那里一样。就是在这里,俨如丧家之犬,被自己部下活活擒俘的。这个亭子因之被叫作“捉蒋亭”。我站在亭前,回看刚刚走过的崎岖山道,仰望潮湿的“猫耳洞”,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幅画面:当年不可一世的“总司令”,光着头,赤着脚,披着一件睡衣,站在寒冬腊月的山谷里,哆哆嗦嗦,战战兢兢,一副狼狈相。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听说当初修建这个亭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主子涂脂抹粉,美其名曰“正气亭”、“复兴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骊山啊,你多像一匹黑色骏马,迎着风雪,冒着寒暑,一刻不停地奔驰在茫茫关中大地、祖国沃野。
相关链接:
骊山风景区,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南。骊山,属秦岭分支,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古为骊戎居地,故名。又因满山苍翠如绣,远望如骊驹,故称骊山;而其两峰,亦以东、西绣岭名之。东绣岭海拔800米,有王母祠、骊山瀑布等景点。西绣岭海拔914米,为骊山最高峰,有华清池、老君殿、女娲祠和捉蒋亭等诸多景点。华清池东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陵,其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奇迹。骊山兼得人文、自然之胜,又自古在京畿之内,是为登览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