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乃制玉之大国,使用玉器历史之悠久,工艺之精良,文化之深厚在世界之林可谓是独领。而我国赏玉、玩玉、研究玉之大家学者对玉的历史与玉之文化著书立说这也已数不胜数。然本文欲通过笔者在上海博物馆玉器馆中之所见,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得出一些我对于玉及玉文化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玉器;玉文化;历史;比较;分析;归纳;总结
一、远古时期的玉之特点及其文化
中国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了对玉的使用。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是当时两个典型代表。当时的玉器造型简单,风格纯朴。玉i、玉H、玉环、玉综、玉璧、玉刀、玉矛是当时主要的玉器。
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玉的使用主要作为生产工具、狩猎工具、祭祀用具以及装饰品。生产工具主要包括玉斧、玉钺;狩猎工具有玉刀,玉矛;玉i、玉i,玉H,玉环,玉综,玉璧为主要的装饰玉,这一时期的作为装饰品的玉的涵义更接近“美石为玉”中的玉,由各种各样的漂亮的石材构成。玉已经作为一种祭祀用具,这一点我们可从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神人得到验证。
远古时期的玉文化还没有真正的确立,但是可以找到两种倾向:一是对于作为装饰玉的玉之美的追求,二是作为祭祀用品的玉与天界的联系。
二、商周时期的玉之特点及其文化
商周时期的玉器与远古玉比较,有了两大创新:一是纹样之新。纹样之新有两层内涵,一是使用纹样的概念普及开来,也就是说,更多的玉器上使用了纹样。二是出现许多新式的纹样,龙纹、凤纹、云纹、弦纹、蝉纹等等。当时还出现了动物题材的玉器,如鱼、鸟、马、兔、虎、鹿、熊、狗、蝉、螳螂、蜥蜴,由于动物题材的出现,玉器造型的轮廓线较之远古时期的复杂了。
除了装饰性的玉器而从大型的玉器组合“瞑目缀玉”中可以推得玉器在当时还是丧葬用具。瞑目缀玉是流行于两周的葬玉。将玉缝缀于瞑目之上,再覆于死者脸面,为汉代玉衣的先河。
商周时期玉文化的特点。
首先是继续加强玉与天界的关联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纹样中判断出,纹样多是龙纹,凤纹等神话中天界之神物或是与神物有关之物,如云纹(俗话说云从龙)。
第二,除了与天界的联系,玉又被延伸到与冥界的联系,也就是人死后之世界,玉开始被赋予了保护死者之作用。
第三,玉器与自然界产生了联系,因此,我们看到大量的动物形制的玉器,如兔、鹿、虎、马、熊、狗、蜥蜴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玉的装饰性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广泛运用,玉之美也从此在中华文明历史上确立了其地位。
三、春秋战国的玉之特点及其文化
春秋战国的玉器工艺技术更加完善。同样是造型简单的玉i、玉环,与商周时期相比较,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其制作更加精美,对于型的把握愈加熟练了。同样玉环,春秋战国时期要比之前的玉环精致得多。工艺的提高还使得纹样的种类进一步增加,出现了绳纹环,谷文环和雷纹环。
以龙为主题的玉器数量占相当大的比重,双龙首环、双龙首璞、双龙首璜、双龙首、以及许多以龙为主题的饰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人们,对于玉的通天性非常之着迷,这是春秋时期玉文化的主要特点。
四、两汉魏晋时期的玉之特点及其文化
两汉魏晋时期的玉器还越来越为人们作为辟邪护身的器具。如刚卯、翁仲是辟邪护身的典型器物。刚卯每面刻两行四字一句韵文,为汉代人们随身配挂,用以驱邪攘祸的护身符。翁仲原是人名,相传勇猛无比,后人常用石雕以守护坟墓,汉代流行玉制翁仲随身携带,以驱邪逐魅。而买地券和蝉形H则是具有特色的的丧葬用品。
两汉魏晋时期的玉文化有几大特点:
首先,继续作为通天地的媒介。墓葬中的蝉形H、买地券、猪形握都能反映出古人寄托在玉上期望,即转世再生或是在冥间继续享有富足生活。而蟠龙环和蟠螭环也能察觉出人们期望通过玉表达对天上世界的向往和敬畏。
其次,不仅如此,玉又开始被赋予了驱邪攘祸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玉本来被人们赋予的寄托而衍生出来的,也就是通天界和冥界的媒介功能。天界和冥界虽然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这两者对于人们都是神圣又神秘的。久而久之,玉也就带上了神圣神秘的性质。因此,对于迷信的古人而言,玉便自然地成为了辟邪的首选器物。
五、唐宋辽金时期的玉之特点及其文化
唐宋辽金时期的玉的明显特征是与以往的玉器相比,这时的玉器更具***案的完整性。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雕琢各种动物题材的玉器,但是,当时的各种动物都是以单独的动物自身形象出现的。而到了唐宋辽金时代,动物主题的玉器都是融入进了一个合理场景之下,因此笔者认为他们更具***像上的完整性。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比较中看出,唐宋辽金以前以龙为主题的玉器更多的是雕琢玉龙的本体,而唐宋辽金时期的龙却是腾云驾雾,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之中(***6-1)。同样地,唐宋辽金以前以动物形的玉器也只是动物本身,而我们可以看到***(***6-2)唐宋辽金时期的这对双鹿觅食玉器刻画了一对小路在林间觅食的场景,空间感极强,造型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一时期玉牌的出现代表了一种佩玉文化出现,所谓君子配玉,自此玉与文人士大夫、君子有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最后有了把玉德比作君子之德之说。还值得一提的是,玉开始涉及到带有吉祥如意的文化当中去了,如前面提到的采莲童子便是很好的例子。
六、唐宋辽金时期的玉之特点及其文化
元明清时代的玉制器物的品种特别丰富,有玉笔筒,玉山子,玉盘,玉盒,玉牌,玉簪,玉带钩,玉代扣,玉簋,玉觯等等。与前朝比较,玉呈现出一个别开生面多元发展的盛世。元明清时代的玉人物雕塑是其一大特色。人物主题的玉雕从两汉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唐宋辽金时期得到了发展,而到达元明清则达到了新的高峰。
用玉制成器皿在之前是不多见的,但是到了元明清时期却出现了各种带有内部容积可盛放物品的玉制器物。缠枝花卉纹盖炉人物山水炉香筒、人物纹桃式杯、九老***笔筒这一时期,玉的使用被普及开来,玉也被制成生活中的各种器具器具。因此我认为,这一时期的玉文化已经是大众化的了,不仅为贵族所享用,也普及到了民间。之所以人们喜欢用玉去制作各种器物,不仅由于赋予玉的一些特殊的含义,如驱邪避祸、通天达地、吉祥如意,更是由于玉石之美。而且我相信,元明清时期与之普及更多是由于人们对于玉石的审美偏好,才使得这一时期玉器品类如此丰富多样。
七、文化发展过程的理解
通过上文对博物馆藏各个时期玉器的特点及其文化的分析,中国玉文化由以下六部分组成:一是审美之用;二是通天媒介;三是冥间嘱托;四是辟邪护身;五是吉祥之意;六是玉德之美。这六部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各自为***的,而是有着前因后果,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的。这是我对中国玉文化发展历程的总体观点。
首先在远古时代,玉器更多是的以一种石制工具来使用的,它被制成斧、钺、刀、矛等等。但逐渐地,玉开始作为“审美之用”的装饰品,制成了各种玉饰,因为玉是因其美而从其他石头中区别开来的。其次,玉被寄予了与神秘又神圣的上天沟通的媒介。玉作为祭祀上天之物,希望通过玉器这一媒介向上天传达人们的敬畏及其希望。
到了商周时期,为了寄托人们对死后生活的期望,人们自然地选择了先前用来与天沟通的器物玉器,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上周时期流行的“瞑目缀玉”。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玉又被制成了各种辟邪器物伴人左右,辟邪更进一步那,玉器富有了吉祥之意,被人们制成各种富有吉祥之意的器物。
随着玉具剑和皇帝衮服上的龙纹鲜卑头出现让玉成了区分阶级等级的器物。剑本来是战场上杀敌的武器,它应有最坚硬的金属锻造而成,而玉具剑很显然不是为这样的目的而制造的。玉具剑在两汉魏晋已经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为上层贵族想用。而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佩剑、舞剑也逐渐发展成为士大夫阶层体现自身社会地位和修养的标志。同样,帝皇御用的龙纹带扣也增强了玉与高贵的联系。
玉之美是指玉视觉上的美感,玉的神圣性是指玉的气质上的灵,被比喻成一种德行上的美,即美德。在玉这种晶莹剔透,纯净之美被人们长期欣赏,同时玉又长期被人们与神圣的天地天与地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将玉最终与德行联系在了一起是否是一种顺理成章呢。因此,我认为中国玉文化发其实就是一种从视觉美到精神美的飞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视觉美”到“精神美”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