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情趣。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感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我尤其钟情课本剧。
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师生以语文教材中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变成能够通过讲台、教室、操场或舞台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课本剧表演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审美中丰富感受,在体验中陶冶情感,在活动中展现个性,在创造中增长能力。课本剧为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引来了一泓清澈的泉水,让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课本剧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当教师将课本剧引进课堂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当有了演课本剧的任务以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积极探求演好角色的方法。为了演好角色,他们牺牲休息的时间,自己筹备演出的道具,积极排练节目。学习活动进行得主动、认真。当表演开始,课文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一下子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这时学生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充当观众,个个都兴奋不已。此情此境中,学生对角色的情感,很自然移入所担当的角色。课本剧表演的热烈的情绪感染了整个课堂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其他学生也都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他们的想像活动几乎与扮演者同步进行。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切实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精神。
二、课本剧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使知识由外到内地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以课本剧表演为形式的语文课,它以引导学生获取认识现有知识所必需的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通过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实践园地,使学生在其中学以致用,获得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掌握。例如《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印象有些模糊,还有一些词语,如“追上去,迎上去”等等,理解不够透彻,这时课本剧表演就能帮学生加深认知,深化理解。而且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小蝌蚪长大会变成青蛙,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人类的朋友。
三、课本剧表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凭借对事物的感知,体会到的是肤浅的,并不深刻。只有通过欣赏才能产生相应的体验,才能感受到文章传递的思想感情。课本剧表演,寓教于乐,溶思想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感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促进高尚情操的形成。课本剧表演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还让学生学会了审美和创造,培养和塑造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灵,造就了全面发展的个性,既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品格,为学生创造再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本剧的表演时,学生在缓慢低沉的语调中和学生的表演中,领悟到小姑娘家境贫穷,受人欺侮;在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时产生的幻觉中,感受到小女孩经受的种种痛苦,幻想火炉说明她冷,幻想烤鹅说明她饿,幻想圣诞树说明她没有快乐,幻想奶奶说明她得不到别人的疼爱,“她与奶奶一起飞走”是她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归宿。通过课本剧表演,学生更加憎恨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课本剧表演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四、课本剧表演,张扬了学生个性。
课本剧表演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的,确定演员,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一般采用自愿报名和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组织排练时,主要是学生创编动作,教师适当指导;制作道具时,教师只做提示,学生自己去制作,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各种技能,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用诗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善良的渔夫就了一条金鱼,金鱼答应给他报酬,贪得无厌的老太婆最终什么也没得到。在确定演员时,学生一致推荐口齿伶俐善于表演的穆春凤出演老太婆,温柔善良的郭鑫演金鱼,善良的渔夫由王富裕来演。十多个女生自愿来演大海的波浪,男生们则做解说员。他们还给自己化了妆,老太婆系上了围裙,戴上了头巾,老渔夫戴上了斗笠,沾上了胡子……虽说他们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可他们的认真、勇敢和创新博得了人们的好评。
五、课本剧表演,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通过课本剧排演实践,我觉得它至少可以提高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课本剧表演就为学生锻炼自己的表现力搭建了平台,从排到演,学生逐步克服自己的羞涩感,彼此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丰富自身的表现力。
(二)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演课本剧,经过老师的循循诱导,学生分工合作,自觉性高,同学关系处理很好。他们自愿承担自己的角色,表演配合默契。在全班展示时,更是兴趣盎然。尤其是老师临时选人、重新组合的几个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时,他们配合恰到好处,效果令人惊叹,所以说,演课本剧使全体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增强。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创新能力强的人,在竞争中更具优势。表演课本剧,把书面文字变成动态、立体的舞台演出,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学生们群策群力,手、口、脑并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式。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时的表情动作,完全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己表现创造,这不仅能体现出他们理解课文的程度,更能提高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本剧表演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在活动的乐趣中展现个性,在创造的乐趣中增长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