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济学大师曾说过,货币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之一”。国际货币的演进,既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也是大国经济利益博弈的反映。
SDR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顾国际货币体系数百年的演进,有助于我们洞悉历史趋势,预测未来走向。
松散的开局
18至19世纪,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以及金银两种货币同时按国家法定比率流通的复本位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使用过。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的完成,英国雄居工业化和世界贸易的首位,金本位制运行顺利,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纷纷效仿,以黄金为基准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个统一而松散的国际货币制度,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入输出,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消除了汇率波动,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但金本位制实行时间并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由于黄金不足、分配失衡等种种困难运行不灵。特别是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贸易战、货币战愈演愈烈,各国无法维持金融货币稳定,纷纷被迫放弃金本位。
美元崛起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货币关系一片混乱。二战结束前,美国凭借拥有全球2/3的黄金储备和强大的***事实力,提出“怀特计划”,目的是建立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英国则派出誉满全球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与美国谈判。
1944年7月,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协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双挂钩”制度安排,即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从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美元靠美国当时的***治***事经济贸易优势取得统治性地位。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逐渐成为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新主角。
“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新的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但这个以单一货币为支柱的体系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美元面临既要为世界提供流动性、又要确保币值稳定的两难窘境。这一矛盾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1959年指出,因此被称为“特里芬难题”或“特里芬悖论”。
为满足全球贸易发展,美国需要通过维持长期贸易逆差向外输送美元,但美元供应不断增长会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关系难以维持,影响美元币值与信誉。“特里芬难题”反映了美元国际货币与国家货币的角色冲突。
虽然学界对“特里芬难题”有不同看法,但当时美国的情况确如特里芬所言。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逆差,资金流失,美元信用动摇。1971年爆发美元危机,美元持续贬值,尼克松***府宣布实行“新经济***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于是,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的“锚”。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解体,意味着国际金融领域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不论是学界普遍认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还是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的这一体系“并未解体、只是在演进”,布雷顿森林体系无疑都已发生巨变。“如果怀特和凯恩斯能活到今天,肯定已经认不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了。”研究该体系的知名学者、美国外交学会资深研究员本・斯泰尔如是说。
多元化时代
由于美元连续下滑、汇率剧烈波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研究货币制度改革,1976年达成《牙买加协定》。牙买加体系具有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资产,多样化的汇率安排,多种形式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及各国相对灵活的国内宏观***策选择,属于半市场、半协商的制度安排。
但是,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并没有改变,美元仍是主要的国际支付和国际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中心的均衡体系犹如一个处于临界状态的沙堆,只需几粒沙子,沙堆就会崩塌。”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其新书《美元陷阱》中这样写道。
而且,由于主要货币国家大多看重实现国内***策目标,而忽视作为世界货币所应承担的责任,国际***策协调非常困难,长期稳定机制难以建立。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货币当局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纷纷开动印钞机,加码量化宽松,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债务率和杠杆率再度高企、跨境资本频繁流动、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等问题不断出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再起。
严肃的建议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提出以超货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这一倡议被时任IMF第一副总裁约翰・利普斯基称为“非常严肃的建议”。
在2016年4月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部长级会议上,***再次呼吁IMF循序渐进地扩大SDR的使用。他说,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缺陷,同时面临全球化、金融创新和资本流动波动带来的新挑战,而SDR有潜力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现有的缺陷和矛盾。
***的呼声得到了积极回应。IMF表示,将讨论SDR增发和以SDR报告***储备的问题,支持对扩大SDR使用可能性的研究。
双赢之举
IMF每隔五年对SDR货币篮子进行一次评估。在2015年完成的评估中,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来说,这是双赢之举。
2016年9月21日,IMF高级官员在有关SDR货币篮子的电话会上说,人民币“入篮”更能反映当今世界主要货币的构成,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有助于推动更加稳健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从而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人民币顺利“入篮”,且确定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的41.73%和欧元的30.93%。这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体现了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的上升,是对国际社会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回应。
自2016年4月以来,中国央行开始同时以美元和SDR作为报告货币的外汇储备数据。8月31日,世界银行首期SDR计价债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起名为“木兰债”,这是推动SDR金融工具市场化的有益尝试。
可以预见,随着人民币日益成熟稳健和SDR使用逐步扩大,国际货币体系将朝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