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有效积累、共享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并通过对知识的连续性管理、螺旋化提升,使知识增值并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从而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过程。在既定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需要将知识管理融入到项目管理中,使项目知识信息获取及时有效,更好地解决工程项目中存在的知识问题,其中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王众托[1]较早提出了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Pollaphat等[2]指出对于不具备***开发能力的建筑公司,可以选择应用程序服务商提供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知识管理;徐森等[3]建立了工程项目知识门户;高峰等[4]构建了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框架***;廖媛红等[5]构建了项目导向型的三类知识管理模型;王明征等[6]构建了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全员管理、全范围管理的三维工程项目管理体系;L.Kanapeckiene等[7]强调隐性知识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筑业综合管理模型和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KDSS-CPM模型),用于执行多元设计和多标准分析建设项目的管理;OviNovianto等[8]指出需要考虑员工之间的代沟以确保知识管理系统的有效性;Yu-ChengLin等[9]构建了基于项目社区实践的ConPCKM体系以便有效的管理隐性知识;倪国栋等[10]以代建单位为例构建了知识管理活动、组织和信息三大系统框架的工程管理组织知识管理体系;BelizOzorhon等[11]提出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数据库系统来帮助建筑公司采集、存储、分享和使用项目和公司信息,并开发了WEB-CONS工具以提升施工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创建组织记忆及协助公司的项目管理活动,RaziehDehghani等[12]构建基准评估体系以评价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途径的合理有效性,以帮助企业选择最佳开发途径;此外,大量学者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制度等单一模块进行了相关研究。上述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将知识管理融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初步探索了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途径和内容,为工程项目中知识管理体系的健全做出了贡献,并为后续学者提供了借鉴。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探索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本质所在,即工程项目组织从工程项目知识的来源及知识过程出发,从源头上考虑应运用何种途径和工具,更好地促进知识的螺旋转化,提升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1工程项目过程中知识管理的问题
工程项目过程中涉及3个主要的知识管理问题。一是知识流失严重: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导致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流失严重,项目只对必须的资料进行存档且项目过程中生成的资料杂乱、信息不一致,一旦项目团队中某个关键成员离开,他所掌握的经验和技术也一同带走,没有留下任何文档增值空间有待提升;二是知识增值空间大:由于工程项目任务规模大、工期长、涉及面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文档、数据、信息量大,知识超载过多,无法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并丰富项目知识库,使得组织成员在各项活动中不能有效地获取所需的知识,知识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增值;三是知识运用存在壁垒:由于工程项目参与方多、涉及面广、技术高度综合、工艺复杂,工程项目组织内部成员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追求不同的个人目标,使得知识积累、知识共享、应用和创造等方面存在阻碍。此外,由于不重视各参与者成员之间的交流,没有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平台和相应的软环境,比如配套组织结构、制度和文化,导致项目中出现类似问题时需要重新解决,团队整体效率降低。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和组织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构建知识管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以更好地提升工程项目组织或参与方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应用的能力,减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沟通壁垒,达到优化工程项目进程,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及实施风险的目标,并最终提升知识价值。
2工程项目知识来源分析
工程项目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获取、共享、运用和创造不断循环的知识管理工程,工程项目系统分解为内部系统和外部关联系统,内部系统包括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而工程项目的分解决定了其生命周期;外部关联系统包括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供货商、***府主管与质量监督机构等。从这个角度分析工程项目知识主要来自于两个渠道(维度),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数据、信息等,多为显性知识;外部关联系统组成的工程项目组织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其组织成员自身具备的与项目任务相关的经验,多为隐性知识。工程项目知识来源示意***如***1所示。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知识来源于时间维度的项目生命周期和空间维度的工程项目组织,这里的工程项目组织包括所有外部关联者及其组成的项目管理临时组织,各参与成员由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目标等不同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工程项目风险增大。同时,工程项目过程中的知识由不同人员掌握,完成新的知识创造需要每个参与人员完成自己擅长的工作,并在组织层面上进行整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知识管理不仅重视个人,还应重视组织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知识的管理。所以工程项目组织从空间维度利用知识管理方法对时间维度产生的知识进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及时有效地存储、共享、应用和创造,以提升知识资产的价值并形成系统性资源。
2.1时间维度的知识
工程项目时间维度的知识来源于整个生命周期,由生命周期各阶段形成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是从投资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投产,收回投资,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整个过程。一般分为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和投资运行期,具体细分包括项目建议书、批准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准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直至结束等阶段,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看,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服务于工程项目的目标、占用共同的资源,构成总投资的一部分,并且前期阶段的知识服务于后期阶段,为后期阶段的知识提供参考,后期知识对前期知识起到检验和修正的作用,知识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价值都不容忽视。
2.2空间维度的知识
工程项目空间维度的知识来源于工程项目组织,指完成特定的工程项目任务而建立起来的从事工程项目具体工作的组织,是由主要负责完成工程项目分解结构***中的各项工作任务的个人、单位、部门组合起来的系统,包括各项工作的承担者、单位、部门组合起来的群体,如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供应商、监理单位等,还包括为项目提供服务或相关的部门等。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中突出主体(成员、部门或组织)的作用,主体在自身现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实践经验,学习新知识,更新现有知识,形成新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项目任务。由于项目主体各自目标、任务不同,其知识管理的对象和要求有所不同,但知识管理过程是相同的,且都是呈螺旋上升的。
2.3知识来源的交叉性
工程项目知识的两个主要来源渠道本身就是互相交叉的,所以知识也具有交叉性,如***2所示,***中条形方框表示工程项目主要参与方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知识来源。工程项目组织成员的个性专业化知识(显性知识)和各项创造性思维(隐性知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如果组织成员脱离具体项目活动或任务进行交流,难免会流于形式,有用的知识容易被忽视。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不断积累和获取有用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创造新知识,使知识的增值,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及效益。
2.4知识过程
知识管理需要遵循知识成长规律,塑造一个良好环境帮助知识成长,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管理需要管理知识过程。不同学者对知识过程的描述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4个过程,此外,知识过程的本质是沿知识螺旋上升,Nonaka[13]将知识创造分为本体论维度(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和认识论维度(显性、隐性)两个维度,关注个人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动机、自的作用,组织和环境的波动及中断的影响。知识的螺旋转化模型的基础是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外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内在化4种知识变化模式[14],将知识螺旋转化模型引入到知识过程中,得到知识过程螺旋***,如***3所示。知识过程螺旋***是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动态过程,随着项目的推进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其中,知识获取是指项目参与人员对项目现有知识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和索引的过程,是个人和组织知识记忆的过程,包含外在化和内在化模式;知识共享决定了项目知识管理的成败,两者成正比关系,包含社会化和内在化模式;知识应用需结合工程项目实践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所获取的知识,加强各参与人员的交流以更好地解决工程实践难题,包含内在化和组合化模式;知识创造即知识螺旋,表示工程项目知识的整体提升,参与人员及组织通过项目知识管理获取新知识,显、隐性知识都得到质、量上的提升,包含4种模式,即知识过程的本质就是沿着知识螺旋不断上升的过程。
3工程知识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
3.1构建思路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运用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先进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工程项目方案,改善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组织绩效。工程项目组织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工程项目组织知识管理体系,并依据体系评价自身知识管理水平,找出薄弱点并逐步改善,最终深入挖掘知识的价值。该体系涵盖工程项目组织、生命周期、知识(过程)、知识门户(工具)等内容,动态考核了工程项目整体知识管理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个人知识、组织知识及组织之间3个层次知识的不断转化、不断创新的过程。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体系中各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将隐性知识最大程度的显性化,从而促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知识的创新,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及效益,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3.2工程知识管理体系框架
工程知识管理体系由工程项目组织、生命周期、知识门户和知识(过程)构成,其中工程项目组织运用知识门户工具处理组织和各阶段形成的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分别完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螺旋过程,使得知识增值,以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基本框架如***4所示。该框架有如下特点:一是体系从知识管理本质出发,即主体使用合适的技术或工具在特定时期内对知识及知识过程进行管理,逻辑思维清晰,便于理解;二是依据工程项目系统分解,突出工程项目知识的时空维度的来源,对源头上的知识进行管理效果更好;三是突出知识螺旋过程,它是知识管理实践的关键过程,也是提升知识价值关键步骤;四是除了知识过程,技术和社会实现共同衡量知识管理的有效性[15],其中技术实现主要指信息和通信技术,即工程项目知识门户的实现,社会实现方面主要指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文化、制度的实现。
4对建立工程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议
(1)合理描述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为了实现知识管理体系的通用性,工程项目生命周期采用开放式表述方法,描述了主要的3个关键步骤,具体运行中可以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比如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理、人文环境等,根据工程项目任务分解情况进行详细描述。(2)工程项目组织需要重视组织结构、制度与文化方面的建设。在知识管理的作用下,组织的结构、文化、权利、行***等内部特征的改进可以提升项目绩效[16],同时,各参与方之间通过合同采取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参与到项目中的成员受到原参与方企业文化的影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利益目的不同,冲突不可避免,改进其内部特征,可以减少冲突。传统的工程项目组织结构,各参与方对知识实行了垄断,限制了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利于组织内和各参与方之间的知识共享,应逐步调整为网络型工程项目组织结构,使得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横向化、动态化的特征,有助于内部各成员、各部门及各参与方之间的交流,促进知识共享,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管理,并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供结构基础。另外在组织文化方面,要从组织战略、战术、执行层面上融入知识管理的文化,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知识共享、突显创新文化;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要同企业文化建设相配套,进行组织调整、建立知识共享制度、构建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等。(3)提高信息技术,完善工程项目知识门户。工程项目知识门户是融合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平台,是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建设或运营时所涉及相关主体内容的统一入口,各方相关人员通过它可以方便地了解目标控制情况,下一步工作的内容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知识等;也是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相关人员日常工作所涉及的项目主题内容的汇聚地,通过它方便地了解当天的最新消息,进行消息交换和知识交流,更容易寻找自己所需的知识[3]。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硬件建设的前提是大力吸纳和培养IT技术人才,并购买或研发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信息管理平台改进为知识管理平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次性能够完成的,应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分步完善。(4)集中资源提升知识价值。采用标杆管理、IPA、CI-IPA方法[15]对知识积累、共享、应用和创新过程进行评价,找出对提升知识价值、改善组织绩效最有效的过程,以便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提升知识价值。同时,还应定期对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重新评价,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改进方案。为了促进工程项目组织知识管理的实现,组织首先需要从整体上构建适合自身知识管理需要的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改善组织结构、制度和文化建设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升级知识门户,根据所处阶段完成个人、团队、部门和组织之间的知识螺旋过程,从而促进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的运用,最终解决工程项目中的知识问题,提升知识的价值。
5结语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知识过程,知识过程的发展呈螺旋上升趋势运动,工程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工程项目知识管理过程的本质所在,也是解决工程项目中存在的知识问题的一个新基点。从知识管理的本质出发,探索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解决这些知识问题可以更好地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实践中,工程项目组织和各参与方从组织内高层引入知识管理理念,结合自身长期发展需要,考察项目建设过程中知识螺旋过程、知识门户、知识、组织文化、组织制度等要素中的薄弱环节,分阶段评估和完善其管理体系,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及组织绩效,继而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作者:张东艳 龙子泉 苏立彬 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时空纬度的工程知识管理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