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猴张”本名张希和,因专门从事泥猴创作享誉海内外而得名,现任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亚视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务。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17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泥猴”作品入选初中美术教科书——
长兄领他跨入艺术之门
今年71岁的张希和出生于河南浚县一个穷困家庭,前面有三个哥哥。他的出生给这个清贫的家带来不小的负担。张希和一岁的时候,母亲没有了奶水,又请不起奶妈,只好把他送给邻村一户人家,换来三升高粱。孙子被抱走后,奶奶整天唠叨“饿不死大人就饿不死孩子”,逼着儿子又把孙子给要回来了。
没过两年安生日子,村里的孩子闹起了天花,张希和也在劫难逃。他高烧几天后,脸上长满了水泡,眼见儿子难成活,母亲想把他扔了。倒是奶奶没有放弃,把小希和抱到自己屋里,每天用米汤喂他。她不但救活了孙子,也让人间多了位泥塑大师。
因为得天花留下的满脸麻子,张希和小小年纪就成了人们眼里的丑八怪,村里的孩子都不愿跟他玩,他只好一个人躲在旯旮里玩泥巴。不过,张希和天性好强,胆子也大,别人不敢在墙头上走,他敢;近两米宽的井口,别人不敢跳,他眼皮也不眨就敢跳过去;高得让人眼晕的树别人不敢爬,他像猴子一样,很快就能爬上去。
张希和的大哥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民间艺人,他不仅会扎纸人、纸马,还会捏神像、画壁画。在张希和眼里,大哥就是最有本事的人。
平时,大哥忙的时候,张希和都会给他打打下手,递个颜料、拿个画笔什么的。在大哥熏陶下,张希和喜欢上了写写画画,尤其喜欢用泥巴捏小人、小动物,他觉得柔软、可塑性强的泥巴比小伙伴们好玩多了,他捏出的小鸡、小狗、小猴不会欺负他,还乖乖地听他的命令,真是太有趣了。
一次,大哥捏了八仙泥像晾在院墙上,准备晾干后扎到纸楼上。张希和太喜欢这八个栩栩如生的仙人了,就趁家人不注意,把八仙泥人偷走藏到麦秸垛里,每隔一会儿就拿出来欣赏一番。晚上,大哥找不到八仙泥人,母亲察觉出小儿子表情有些不自在,就知道是张希和给拿走了,气得抡起巴掌要打他。大哥拦住母亲,然后蹲下来和颜悦色地对张希和说:“小弟,这几个八仙能值两升麦子,你把它们拿出来,哥哥把这个纸楼做好,人家明天早上来取,到时换了麦子给你烙油饼吃。你要是喜欢这些小人,哥哥再给你捏就是了!”
听说几个泥人能换这么多麦子,再加上有油饼吃,张希和乖乖地交出了泥人。大哥也没有食言,今天给他捏个泥人,明天给他捏个泥马,后天给他捏个小猪。
善良宽厚的哥哥开启了张希和的艺术之门。在哥哥的耐心指导下,他学会了捏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小人,谁跟他玩,他就给谁一个。渐渐地,找张希和来玩的小伙伴多了起来。
妻嫌其貌丑跳井自杀
在孤独中,张希和对泥玩具产生了兴趣,并逐步走上了泥塑艺术这条道路。而他专攻泥猴,缘于八岁时一件意外的事情。
张希和所在的村子叫西张村,离他们村五公里有个同山村。每年的3月28日,同山村都会举办一次庙会,方圆几十里地的乡亲们都会过来赶会,甚为热闹。张希和八岁那年,父亲给了他一点钱,让他到庙会上去玩。庙会异常热闹,张希和边走边看,来到一位老艺人摊前,眼睛就直了。原来,这个摊子在卖各种各样的泥玩具,有小狗、小马、狮子、小猪等等,其中还有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猴子。张希和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只泥猴,他把兜里的钱都掏出来,递给那位老艺人,那老先生摇摇头说:“不中,你这些钱不够!”
张希和眼巴巴地瞅了半天小泥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可他实在没有心思转街了,扭头又回来了,然后蹲在老艺人面前,用手把玩着泥猴,就是不舍得放手,他是怕别人买走啊!老艺人看到这个小孩确实喜欢这个小泥猴儿,就爽快地说:“看你这么喜欢,就送你一个吧!”张希和一听大喜,他给老人道了声谢,捧着泥猴就往回赶。得到了心爱的泥猴,张希和别提有多开心了,晚上睡觉,他还把它放到被窝里,醒了就拿出来闻闻泥巴的味道。从此,他开始捏起泥猴来。
10岁那年,张希和被大哥送到了学校,成为一年级新生。老师知道他能写会画,就把黑板报的工作交给了他。这是个很有面子的活儿,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张希和也整天琢磨着把黑板报办好。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张希和的同桌王竹妹有一本小画册,叫《怎样学美术》,她经常向张希和炫耀,却不让他摸一下,弄得张希和干着急。
有一天,王竹妹放学后忘了把那本美术书拿走,张希和心里暗喜,就把书揣走了。第二天上课,王竹妹发现书不见了,就告诉了老师,老师没“审”几句,张希和就承认了,但其中有几页已经被他撕掉了。经老师调解,张希和赔给王竹妹三个鸡蛋,那本书就归了他。张希和高兴得不得了。
尽管从一本薄薄的美术书里学到的知识有限,但张希和凭着自己的执著和悟性,把小泥巴玩出了名堂。12岁那年,他捏出的形态各异的泥猴走红乡里,每年的庙会上,他和哥哥的摊位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由于求购的人太多,他忙得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
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只要村里来了耍猴的人,张希和就饭也不吃地跟着他们,甚至追随耍猴人走几个村子。有时,他还用自己攒下的钱坐车到市里的动物园,在猴山旁一呆就是一天。猴子们狂躁、欢愉、追逐打闹时的神态都被他“刻”到脑海里,过后,他再凭印象创作出形神兼备的泥猴塑像。
初中毕业后,张希和到县供销社工作,因其能写会画、泥塑名声在外,两年后被调到了文化馆。从此,他潜心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当地小有名气。
渐渐地,张希和成了20多岁的小伙子。村里像他这样大的后生,大都结婚成家。张希和相了不少次亲,可因为丑陋的相貌,姑娘往往看他一眼扭头就走。母亲愁得不行,到处托人给小儿子介绍对象。在邻居的极力撮合下,一个叫申金英的姑娘嫁给了他。
结婚时,申金英才18岁,张希和已经22岁了。起初,小俩口还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可日子一长,张希和发现,妻子性情刚烈、争强好胜,总怕别人看不起她。更没想到的是,结婚不到一年,妻子就提出了离婚。问她为啥闹离婚,申金英的理由竟是:“人家都说你是丑八怪,丑得出奇,我实在没法跟你过了!”
张希和哭笑不得,耐心地劝妻子说:“我也不愿意自己长得丑啊,再说,我人长得虽然丑,可品行好,又有手艺,咱们就好好过下去吧!”申金英到底年轻,她听不进丈夫的任何劝说。有一天,她越想越伤心,越想越觉得自己命苦,万念俱灰之下,就把所有的新衣服都穿在身上,来到村东头的水井旁,纵身跳了进去。由于衣服穿得太多,一时沉不下去,头又浮出水面,她用力往下沉,没想到折腾了一会儿,又浮了上来。求死不成,她又有了生的欲望,扒在井壁上喊救命,乡亲们听到后,赶紧把她捞了出来。
张希和回到家,听到这件事情后,非常难受,对妻子也就更加体帖。后来,大儿子来到了人世,小家伙白白胖胖,长得很好看,申金英这才觉得有了精神依托,踏实过起了日子。后来,他们陆续有了四个孩子,都是申金英一手拉扯大的。
“泥猴张”名扬世界
张希和44岁前,妻子和孩子一直在乡下生活,他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收麦的时候,申金英忙不过来,月出人静时,她一个人穿着大裤衩,在田地里加班加点。申金英说自己吃的是人饭,出的是牛力,累急了,她就在心里骂丈夫:“张希和,你整天搞什么***事业,孩子你不管,地里的活儿也不干,真想把我累死呀!”
尽管如此,申金英还是极力支持丈夫的创作,有时张希和缺了经费,她就把家里的豆子、小麦卖了换成钱拿给丈夫。直到现在,单位还欠着张希和垫出来的2000块钱。
妻子这么劳累,张希和心里有愧,就想在事业上多做些事情,来报答妻子的付出。那几年,他埋头创作,不但誉得了“泥猴张”的称号,作品还在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张希和不但擅长泥猴塑像,绘画、书法也颇有造诣,泥塑作品被初中美术课本选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对张希和的艺术之路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时,张希和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他深知自己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和妻子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随着时机的成熟,他把妻子接到县城居住,有到外地采风的机会,他也带着妻子前往。
1988年,张希和接待了来自美国的民间艺术采风团,他的作品深深吸引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第二年,张希和应邀到美国堪萨斯州进行泥猴表演,其作品让当地人们爱不释手,并抢购一空。当地一家报纸惊呼:“这里被中国人领着一群猴子占领了!”从美国回来后的两年内,张希和又应邀到欧洲、东南亚等地区进行民间文化交流,均在当地引起极大轰动。
1992年是猴年,沾猴子的光,张希和格外忙,上电视接受采访,应邀讲学表演,还要搞创作。在这节骨眼上,妻子病倒了,上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事儿。张希和放了心。随后,他到黑龙江电视台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半个月后回到家里,妻子的病依然不见好转。
当年三月,张希和利用到省里开***协会的机会,把妻子带到郑州检查,几家医院都说没啥病。在郑州的几天里,申金英看到与丈夫来往的朋友都是些作家、画家、演员之类的名流,对她也非常客气,到医院也是车接车送,心情格外地好。
晚上躺在床上,申金英感慨地说:“在家时,看你整天忙活,我还想整天玩泥巴能搞出什么名堂;到了郑州,看见你有那么多搞大事业的朋友,才知道你也是个艺术家。这辈子没白嫁你一场,真叫人高兴!”听着妻子的话,张希和欣慰地笑了。
接下来,妻子的病情仍日益加重,医院终于查出她患的是肺癌,而且已到了晚期!为了抢救妻子的生命,张希和倾尽了全力。花光家里的积蓄后,他无奈地向社会发出求援信,省***协、文化厅以及文艺界的朋友们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把病床上的申金英感动得泪水涟涟。她对丈夫说:“等我病好了,就拼命挣钱,不能让你欠人情太多!”
妻子的病情还是一天天恶化。筹来的救命钱用完后,张希和流落郑州街头卖艺,引来不少记者的关注。张希和动情地说:“妻子用血汗把我的艺术推到了高峰,她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女人。如果能拿我的命换来她的命,我也在所不惜!”然而,丈夫的深情厚爱没能换来奇迹,申金英还是离开了人世,时年才48岁。
妻子离世后,张希和把悲痛深埋在心里,把所有精力都投到了创作中去。20年过去了,他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泥塑作品《百猴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千猴阵》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先后被中国书画研究院聘为名誉院长、副院长、客座教授。张希和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美国多家电视台为他拍录了“泥猴张在美国”专题片。30集电视连续剧《鬼才泥猴张传奇》也将在2013年与大家见面。
张希和住在河南浚县县城一条普通的小巷里。走进他家院落,就如同进入一个民间工艺品的宝库:500平方米的展室里,陈列着3000多件泥塑作品,群猴、百猴、三不猴、猴山等泥塑作品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个个是精灵,件件是奇观,令人驻足流连。
如今,张希和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的精力却非常旺盛。他充满激情地说:“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人老思想不能老,要跟上这个好时代。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些在旧社会被称为‘下九流’的艺人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我要趁这个好时代继续‘疯’下去,疯出更多‘彩儿’”!
(责编 张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