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珠海红门楼生态公园背景阐述以及公园内水体现状分析,采取相应优化设计措施,并重点介绍其通用性。然后围绕公园主题,结合景观设计,自然而巧妙地设计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景观节点。
关键词:生态公园;水体;优化设计 ;生态景观
Abstract:By the background description of theHong menlou ecological park in Zhuhai and inside it the body of water analysis, we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design and highlight its versatility. Then around the theme of the park, combined with landscape design, naturally and artfully we arrangeseries of water-related ecological landscape nodes.
Keywords: ecological park;water;optimal design;ecological landscape
中***分类号:TU98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2-0095-02
水体优化设计在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举足轻重,红门楼公园是珠海市山水环绕、自成一体的“二次”自然,其建造是对珠海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所发挥的生态功能,将对城区的小气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1背景与现状
红门楼公园位于珠海新香洲片区内,基地主要水体为红门楼水库,总面积为15.25hm2,包括西南部向中部延伸的指状水面及东北部的带状水体。水库因养鱼过度,加上垃圾、生活污水、雨水等,水质已有一定污染。
2设计处理方法
红门楼水库水面宽阔,水质条件好,且地处珠海,水源丰富。现对公园水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设计:
2.1公园水质保养:为防水体富营养化及外来物种入侵,需对公园水质净化、给水方面以及排水方面设计生态合理。分述如下:
2.1.1水质净化措施主要采取三种:自然净化、人工净化以及自然人工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以自然补充、自然净化为主,人工治理为辅。
①自然净化:
利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动物生物链对水体进行净化。水生植物:在浅水区域,采用漫滩地带、自然地貌围绕水体环境,大量种植垂柳、水杉、池杉、香樟、木芙蓉、荷花、凤眼莲、芡实、萍蓬、菱角、芦苇、菖蒲、千屈菜、再力花、香蒲、睡莲等,结合园林小品,打造野趣盎然的湿地空间;水生动物:按养鱼密度放养淡水鱼如鲤鱼、鲢鱼、草鱼、青鱼等。既能净化水质,又可美化环境、增加观赏趣味性。
②人工净化:
远期可在公园西南角设一2万吨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部分进水和水库内循环水,以保证枯水季节水库水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标准。
③自然人工结合:
地下净化处理站与公园内部生态湿地相结合。酒店、餐饮建筑、公园厕所等处污水通过地下净水处理站后再经水生植物生物净化,注入水库,使红门楼水质得到较好的改善,实行自循环。(***1)
2.1.2公园给水设计①公园景观水面:主要以凤凰山和本区域汇水范围内的自然雨水汇集为主(雨水汇水面积约为11.2hm2),凤凰山溪流水作补充; ②公园喷泉、绿化浇灌用水:取自水库水,采用循环水;③建筑及消防用水:由市***统一供给;④游人直饮水:接市***管线,设直饮水系统,水管道采用DN50。
2.1.3公园排水设计 ①减少建筑量(尤其是餐饮建筑),减少人工污水排放量,多设凉亭、棚架及康体绿道。②公园内服务设施与厕所排污采用***新型污水处理设施,经一级处理后排入周边的草地自净化,然后渗透至水库内。③周边用地雨水直排水库内,在雨水口进公园处设沉沙池和格栅进行初步处理,避免直接污染,方便维护管理。另外,对于固体废弃物收集,采用分两类丢放,统一收集处理。 ④在公园东南角设排洪管道。
2.2水库水位控制:根据珠海水文资料提供的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可知,珠海雨水充足,水库水源丰富,常年大部分时间能满足常水位,枯水季节很少。因此,水库水位控制标高按常水位标高来设计。此设计标高能保证水库水充分自然循环,为自净提供先决条件。由地形***和水流方向可知,由北往南将水域分成五个区域,连接处采用涵洞和自然堤坝,自然堤坝共两个。针对不同水域,控制不同水位标高:最高处位于基地东北角,标高28.5m,最低处位于基地南部,标高16.5m。
2.2.1常年水位:即水库水位控制设计标高。由北往南水位标高依次为:28.5m,27.5m,20.5m,18.5m和16.5m;
2.2.2丰水季节:每一自然堤坝在设计标高处设排洪口,多余水量通过涵洞、排洪口,最后经东南角的排洪管道排走;
2.2.3枯水季节:通过地下水、溪流、部分水处理维持设计水位。(***1)
2.3驳岸铺地设计
师法自然,力求生态。“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最少的人工达到最佳最自然的生态景观效果。
2.3.1驳岸
驳岸采用了三种生态驳岸: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和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稍加修饰成“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堤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尤其在枯水季节能保证水库水的渗入量。(***2)
2.3.2铺地
采用可渗透砖铺地。不仅能防止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地面,污染水体,且能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保证枯水季节水库水量较稳定。
3水体景观设计
将人类干扰控制在生态承载力之内,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系统的循环、水质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公园内各部分设施都是围绕红门楼文化与郊野山水生态开展布局。
3.1二龙戏珠
红门楼公园有二水,一作俯首觑瞰之态,一呈昂然升腾之势,各抱地势,围绕中间山体盘旋缠绕,犹如“二龙戏珠”一般,阴阳调和,孕育出世间万物,在水体造景时,强化这一景观意向,使观者由形生意产生共鸣,在中央山顶制高点建红门塔一座,是为二龙之点睛之珠。“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重点打造主要的两个水景,一方面保护与利用好水体,尽量利用原有堤岸线,只对局部进行适量的修整,对堤岸进行自然化、人性化设计,并适当做一些沟渠,将几个水面有机串联起来,既能起泄洪作用,又能增加野趣。(***3)
3.2山泉戏水
景点“山泉戏水”为游客提供了一处优质的室外游泳环境。其充分利用园区内原有水系,建构更好的休闲水环境,使健身、娱乐融为一体,并更好地营造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该景点试***让人们体味大自然的亲和力和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显现了自然生态与人工整合的有机联系。
3.3渔人码头
码头廊道以耐潮木质为材料,与自然堤岸相结合,围合出一个景观水池,种植景观植物。廊道上安排长凳,利于游客等候船只和休息。端头设置售票和景观平台,使码头增添一些景观导向的作用。
码头东侧设置有茶室,低矮展开的建筑,深远的挑檐,营造出静谧闲适的气氛。
红门楼水库为面积最大的水域,结合交通观景在其西北角布置一悬索吊桥,在西侧入口布置垂钓区。其他水面分别布置有、“碧波荡漾”(划船)及游泳池。“人鱼故事”则以浅水为主(0.2m~0.5m),下有淤泥并放鱼虾 及泥鳅鳝鱼其内,让参与者下水捉鱼。临水观景平台则以进口硬木格栅铺地利用红门楼水库设置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即利用水库深层水温较低的条件,作为空调媒介达到制冷循环,可节能30%~40%。(***4)。
3.4湿地栈桥
使游人不仅能赏水,更能游水、玩水、亲水。 展现"桥、水、水生植"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桥、水、水生植物"的概念,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桥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5)
5结论
营造公园除休闲娱乐之外最本质的目的是环境更新与生态恢复。而公园中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山、水资源丰富,通过对山体自然的保护和对水体的优化设计,针对敏感的水体环境,从水质净化、给水方面以及排水方面综合考虑,结合以上通用措施,最终得出比较合理的生态公园水体优化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园林与景观设计资料集――水体与水景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 TopEnergy绿色建筑论坛编.绿色建筑评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
[4] Haraid.Burmeiter,Bruno.Keller.Climate surfaces: a quantitative Building-specific resentationof climate. Energy and buildings.Elevense,28(199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析珠海红门楼生态公园水体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