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姻仪式历来讲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清代“六礼”衍化为“请庚、探问、报期、行盘、妆奁、迎娶”六道程序。其中,需要落在纸上的,是“请庚”和“报期”(“请期”)。“请庚”即男家与女家互相告知结婚双方的生辰八字,请人测算双方八字是“相合”还是“相克”,如八字相合就算过了婚姻程序的第一关。由测算人写下“相合”男女双方八字的红纸,就是“庚帖”。“庚帖”常被双方作为婚姻的凭据之一。“请期”即请人测算、挑选适宜举行各项结婚仪式的吉日良辰和规矩、禁忌。其内容一般也要写在红纸上,并由男家告知女家,称作“喜课”或“彩课”。
清代民间结婚用过的“庚帖”和“喜课”保存下来的十分稀少。在四川省档案馆保存的10余万卷清代巴县档案中,笔者仅见到数件,均是作为民事诉讼的证物附卷存留至今的。
庚帖与婚姻纠葛
张庚帖为刻板印制,保存完好,它形成于道光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已有180年的历史,但红色犹存,***案清晰可辨。右侧方框内,上部刻绘着正在行礼的一对新人,下部刻绘着五位观礼嘉宾。中间两块描金的竖条方框内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右边为男方八字――“乾造丁未年九月二十四日未时”,左方为女方八字:“坤造乙卯年四月十八日子时”。这两个方框上各画有一个红圈,那是巴县知县的手笔,表示“一笔勾销,附卷存查”。
虽略有残损,但上面“天长地久”四字清晰,刻绘的***案亦可辨认,下部有一条长长的阶梯,新人男携女随,正由左下方拾级而上,主婚人立在梯级上端,右下方是一名观礼者。
与庚帖相映成趣的是***三的婚书。它订立于道光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内容是:吴万魁主婚,凭媒证将丧夫的表妹陈吕氏嫁与江西籍在渝商人邱恒杰之侄邱邦纪为妻。婚书左上方还与庚帖一样,写着“天长地久”四字。
然而,道光十九年正月十九日,婚书订立还未满一个月,陈吕氏却以“活拆贩卖”为由将邱家告到巴县衙门。巴县衙门随即开堂审理,发现陈吕氏原来的丈夫陈永顺不但没死,而且正是陈永顺以家贫为由将她“***财嫁卖”的;立下婚书后,邱家欲带陈吕氏回邱家原籍江两完婚,陈吕氏担心邱家会将她“贩卖”,故而告上衙门。巴县衙门随后结案,遵陈吕氏意愿,判定:陈吕氏与陈永顺复合,陈永顺退还邱家财礼钱五千文,媒证等人退还谢媒钱四千三百文,原立婚书等凭证勾销附卷。
这桩本欲“天长地久”的短命婚姻就这样草草收场了。然而,陈吕氏在这场“婚变”中的表现耐人玩味:起初丈夫将她嫁卖,她是知情的,并且也默认了这桩婚事;事成后,她又担心被再次嫁卖到陌生的异地,转而选择告官;结案时,她选择回到将她“嫁卖”的原夫身边。在县衙的审讯笔录里,没有任何供词能解释她“既然如此,何必当初”。(据庚帖推算,男方邱邦纪四十一周岁,女方陈吕氏三十五周岁。男方家里经商,经济富裕,可四十多岁还未成家,邱邦纪本人疑有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笔者推测,这也许是陈吕氏不满意婚事并告官的主因)但这一过程中陈吕氏的无奈和不安全感洋溢在字里行间,体现得淋漓尽致,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的低下。
一对新人,三次喜课,一桩一再推迟的婚事
巴县档案素以数量众多闻名,但这并不意味着巴县档案卷卷都是完整的。抗战时期,巴县档案藏于重庆市樵坪关帝庙,无人看守,乞丐常以档案当引火之用,损失不小。因此,巴县档案中有许多残卷,无头无尾,难于索解。被同仁戏称为“天书”。下面引录的三份喜课就是这样的“天书”,它们是一卷档案的全部内容,现录其一。
鸾凤和鸣
谨遵象宪通书选择
嫁娶吉期
乾造丁亥年五月二
十五日午时建生
坤造丙戌年八月二
十一日未时赋生
男忌,午年不冠
女忌,巳年不笄
大利四、十月,小利五、冬月查得成丰元年九月二十四日丙子交十月,主事宜用酉时,请火命女眷,新人坐中,面向西南方,上梳加笄,同时安床设帐,大吉。
二十六日,宜用巳时,庆礼正取。二十七日己卯,系天恩天瑞天福.月德合满,德星不将壁宿定日,宜用寅时周堂合卺、拜烛成婚,上吉。周堂值堂,此期横推,大过诸星不犯,可喜可贺,瓜瓞绵远矣。
喜课
辛亥/己亥,己卯/丙寅
笔者认为,虽然这三件档案如同“天书”,但对我们了解清代的民间婚俗是不可多得的实证材料。
首先,从生辰八字看,这三份喜课测算的对象是相同的二人,男属猪,24岁,女属狗,25岁。他们的婚期推迟了三次,从咸丰元年九月底推迟到咸丰二年十月初,再推迟到咸丰三年(即原文中的“癸丑年”)五月。因资料缺如,婚期推迟的原因无从推测。婚事的结局,按材料“附卷”推测,是打官司的结果,是不顺遂的。
其次,这三份喜课对我们了解清代民间婚期择吉的真实情形意义重大。其一,从内容看,喜课均为阴阳学之类专业人士所为;其二,喜课要根据《象宪通书》、《大清时宪象吉通书》、《钦定协纪鳌头象吉通书》之类的***统一刻印的文本为依据来进行测算;其三,测算的主要依据为五行方位、岁星神煞当值秩序;其四,测算的内容都是三项:何时、什么方位、由谁“上梳加笄、安床设帐”;何时“庆礼正取”;何时“周堂合卺、拜烛成婚”;其五,喜课最后测算出的八字为“周堂合卺、拜烛成婚”的年月日时。
笔者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读者对巴县档案的“民间性”有更真切的了解。我们也渴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巴县档案,研究巴县档案,让巴县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庚帖、喜课与民间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