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裁范文第1篇
>> 中国自然景区英文简介的体裁分析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中文报纸“新闻化广告”的体裁分析 对中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的体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体裁分析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及其撰写浅探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英文新闻标题的批评话语分析 英文法律类论文中引言的体裁研究 记者要灵活运用新闻体裁 新闻写作要“量体裁衣”(上) 新闻写作要“量体裁衣”(下) 体裁分析研究综述 个人陈述的体裁分析 旅游文本的体裁分析 新闻英语中常见的新闻体裁及其结构 写好英文新闻的标题 香港英文媒体一则新闻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见表1)
“Effective” OPEC spare capacity
新闻一是IEA对如何改进欧佩克“有效”原油备用产量方法所做的一篇报道。首先撰稿人在新闻的第一段开篇点题(So the IEA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spare capacity to captu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minal capacity and the fraction of that capacity actually available to markets.),将报道的主要事件介绍给读者,即英文能源新闻报道的第一语步――介绍事件;接着,撰稿人分别对事件的背景(Historically, calculation of OPEC spare production capacity was in part meant to capture the amount of crude output capacity that member countries chose to withhold from markets as a matter of policy…)和来由(some OPEC member country governments, for various reasons, have lost control over part of their production capacity.)进行阐述,也即英文能源新闻报道的第二语步――细化事件;然后撰稿人对如何改进方法提出了建议(the IEA in 2005 introduced effective spare capacity a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in its reports on oil markets.),也即第三语步――提出建议;最后在新闻的结尾部分,撰稿人对欧佩克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有效原油备用产量做出了预期(the IEA estimates OPEC effective spare capacity at 3.52 mb/d this year, ramping up to a peak of 4.60 mb/d in 2017 …),也即第四语步――做出预期。然而,并非所有英文能源新闻语篇都是一样的,根据新闻报道的类型和内容等撰稿人也会对语篇的语步和步骤做出相应调整。
接着,笔者按照相同的分析方法对其他所有能源新闻语篇也进行了分析,得出能源语篇的具体语步结构如下。
表2为笔者通过对60篇能源新闻语篇进行分析所得出的英文能源新闻语步结构***,其中语步move用M表示,M1、M2、M3、M4即代表第一语步、第二语步、第三语步以及第四语步。步骤step用字母S表示,则M2S1、M2S2、M2S3、M3S2、M4S1、M4S2分别代表第二语步第一步骤、第二语步第二步骤、第三语步第一步骤、第三语步第二步骤、第四语步第一步骤以及第四语步第二步骤。
在进行能源新闻报道时,撰稿人通常开门见山,首先在文章第一段中将主要事件呈现给读者,也即能源新闻报道的第一语步―― 介绍主要事件,这也符合新闻撰写的特点。介绍主要事件的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主要国家及事件发生来由等。
接着撰稿人开始就事件进行详细展开,也即能源新闻的第二语步――细化事件。这一语步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撰稿人提供事件详细背景,然后对事件详细过程进行一一描述。其中提供事件背景时通常直接或间接引用能源机构负责人或能源专家或者其他各家媒体的话语来进行,达到客观陈述的目的。
对事件背景和过程描述之后,撰稿人接着开始对事件进行评论,也即能源新闻的第三语步――评论事件,撰稿人通常针对事件的发展或问题的解决提出观点或建议。
最后是能源新闻的结尾部分,也是能源新闻的第四语步――对事件发展的态势做出预期或表达希望。一般在结尾部分,撰稿人通常以预期事件的发展结尾。
1.3 数据统计
为了确定英文能源新闻的体裁结构,笔者对60篇英语能源新闻所使用的语步进行了统计,详见语步频率分布表3。
根据表中的分析数据,在全部60篇英文能源新闻中,没有仅仅使用一个语步即完成报道的能源新闻,使用两个语步完成能源新闻报道的有19篇,占全部新闻报道的31.67%;使用3个语步完成能源新闻报道的有28篇,占全部新闻报道的46.67%;使用4个语步完成新闻报道的篇数为13篇,占全部新闻报道的21.66%。由上可见,并非所有新闻都涵盖介绍事件、细化事件、提出建议或做出评论、预测这4个语步,能源新闻最少的语步为2个,最多的语步为4个,使用2~3个语步完成报道的能源新闻的比例较大,占全部60篇新闻的近80%。
为了探究***府机构、行业集团和第三方机构进行英文能源新闻报道时使用语步的差异,笔者分别统计了这3个领域英文能源新闻的每个语步和步骤的总数及所占百分比,详见表4。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府机构、行业集团和第三方机构所有语篇都包含第一语步介绍事件和第二语步细化事件,达到了100%,这说明第一语步――介绍事件和第二语步――细化事件为英文能源新闻的必要语步。而第三语步和第四语步分别在60篇新闻报道中仅占41.67%和36.67%,没有超过50%,这说明第三语步和第四语步是英文能源新闻的可选语步,撰稿人可以根据报道的内容和类型有选择性地使用语步和步骤。
此外,从表4中可以通过对比看出,除了使用必要语步――介绍事件和细化事件以外,***府机构20篇英文能源新闻语篇中有12篇使用了评论事件语步,所占比例为60%,而只有5篇对事件进行了预测,因此,***府机构的英文能源新闻包含介绍事件、细化事件和评论事件这3个必要语步,事件预期为可选语步;行业集团评论事件和预测事件的语步数量分别是5篇和7篇,均低于50%,因此可以看出,行业集团英文能源新闻语篇包含介绍事件和细化事件两个必要语步,事件评论和事件预期为可选语步;而第三方机构评论事件和预测事件的语步数量分别是8篇和10篇,事件预测这一语步达到了50%,因此,第三方机构的英文能源新闻语篇包括介绍事件、细化事件和事件预期这3个必要语步,事件评论为可选语步。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差异,原因在于***府机构、行业集团和第三方机构的功能作用和交际目的不同。***府机构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影响着舆论的导向,因此会对新闻做出评论;行业集团主要报道与本企业相关的新闻,公司涉及其中,不好做出评论和预期;而第三方机构是学术类机构,立场中立,报道客观,以一定的数据作为支撑,从而对事件发展做出预期。
2 结语
通过以上对60篇英文能源新闻语篇的体裁分析,笔者归纳出英文能源新闻体裁的特征。第一,在语体结构上,英文能源新闻主要由4个语步构成,分别是介绍事件、细化事件、事件评论和事件预期,其中细化事件又包含两个步骤为提供事件背景和事件来由。各个语步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但都是为了实现传播能源信息的交际目的服务的。第二,并非所有能源语篇都完全由上述语步构成,多数英文能源新闻使用2~3个语步即可完成报道。第三,***府机构、行业集团和第三方机构从各自立场出发对能源新闻进行报道,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其中,除了介绍事件和细化事件外,***府机构侧重对事件进行评论,第三方机构侧重对事件进行预期,而行业集团则更多的是向读者介绍与本集团相关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Bhatia,V.K.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M].Continuum Publishing,2004.
[2] 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 康勤,孙萍.基于语料库的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外语教学,2012(5):28-31.
[4] 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6):9-16.
[5] 秦秀白.语篇的“体裁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S2):6-11.
新闻体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闻英语 体裁 结构
所谓新闻体裁指的就是新闻的报道形式,阅读英文报纸,仅注意版面上的新闻标题是远远不够的,读者往往要在标题的引导下仔细阅读,由标题所提示的各种新闻内容,它们分别是各篇文章,这才是真正的目的,也是人们获得信息,提高阅读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报纸上的各种文章(新闻)体裁,是报社根据所掌握材料的内容和报道的目的决定的,是新闻文章不同的写作形式。新闻体裁有许多种类,但常见的新闻体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综述、述评、短评等,属于议论文体裁;另一种是报道纯粹新闻事实的消息、通讯等,属于记叙文体裁。按传播媒介,新闻体裁又可分为报刊新闻体裁、广播新闻体裁、电视新闻体裁。就英语新闻报道形式而言,常见的新闻体裁主要可分为四类:消息(news reportings)、特写(features)、社论(editorials)和广告(advertisements)。下面就这四种不同的新闻体裁分别进行阐述及分析。
消息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news)或纯新闻(hard news),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各种新闻体裁中应用最多、最灵活方便、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它具有强烈的时间性(timeliness)与新闻价值(news values),它具备构成新闻的要素。消息的种类很多,按其性质主要有***治新闻、财经报道、科技新闻、***事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等。不论是哪一种性质的报道,在写作形式与结构上大都采用以下3种形式:
倒金字塔式结构。亦称倒叙法,是消息中最常见的体裁。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新闻的最前面。随后按重要性递减依次排列其他内容,它的优点是能迅速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其结构通常可用“”这一***形来表示。这样,整篇消息报道便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结构。
长期以来,英文报纸广泛使用这一“虎头蛇尾”的写作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同时满足了编辑、记者和读者三方面的不同需求。其最大优点是“快”:从采用的角度讲,记者将最重要、最新鲜、最有趣、读者最关心的材料挑出来,写在消息最前面,很快组织一篇报道,不必在文章构思上花太多精力。对编辑而言,收到这样的稿件后,处理也快。记者、编辑的写作或编辑思路如此,一般读者在读“倒金字塔”新闻时也就可以“虎头蛇尾”地看。当然,如果读者想了解一条新闻的必要背景,最好还是读一下最后的几段内容。请看下面这则新闻的结构:
译文: 欧洲战争结束
德国今天宣布无条件投降
爱德华得・肯尼迪
5月7日 法国莱斯――今天法国当地时间凌晨2点41分,德国向西方盟***及苏联宣布无条件投降。
投降仪式在某学校一所红色校舍内举行,该校舍也是德维特・D・艾森豪威尔将***总部。
投降书由盟***最高统帅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中将签署,沃尔特兼任艾森豪威尔将***参谋长。
同时,苏联将***伊万・萨斯诺波洛夫及法国将***弗朗索瓦・西威兹也在投降书上签名。
艾森豪威尔将***没有出席签字仪式,但稍后不久,吉尔将***及其代表,海***上将汉斯・弗里德伯格受到最高统帅的接见。
他们被严厉地责问是否明白对德国实施的投降条件及这些条件是否会被德国接受。
他们回答是肯定的。
发起这场战争的德国一开始对波兰进行无情的攻击,随后侵略波兰,建立集中营,并在集中营内实施暴行。德国投降后在给胜利者的呼吁书中请求对德国人民及武装部队表现出同情之心。
在签署完整本投降书后,他用柔和的德语说道:“德国人民及武装部队总算落到胜利者手中。”
在这场持续5年的战争中,交战双方所遭受的痛苦也许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人们都要多。
《纽约时报》 1945年5月8日
上面这则消息属于典型的“倒金字塔法”传统模式,导语只用了一个句子就表现出了新闻五要素WHO―GERMANY(谁――德国); WHAT――surrendered to the Western allies and the Soviet Union(何事――向西方盟国及苏联投降);WHEN――at 2:41 A.M. French time today, May 7(何时――5月7日,今天法国当地时间凌晨2:41);WHERE―Reims, France(何地――法国莱斯);WHY/HOW――unconditionally(为何/如何――无条件)
由此可见,读者了解一些消息报道的“倒金字塔法”结构,有助于更有效地阅读英文报纸。
金字塔式结构。又称“逆转倒金字塔式结构”。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后面,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这种结构的新闻往往不是突发性新闻,记者和编辑一般不会容忍一个突发性新闻像“金字塔”结构那样,置轻重缓急于不顾,而按事情的本来顺序慢慢叙述。但这并不是说采取此种结构的新闻不重要,只是在时效和阅读习惯上,人们会认为写作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用“倒金字塔法”更合适一些。
“多足鼎”结构。消息除了倒金字塔、金字塔等结构外,有时也能看到另外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往往是先在导语中写明主题,然后“堆砌”大量的事实支撑这个主题。除了与导语呼应外,后面段落中每个事实之间都是平行并列关系,它们合起来共同说明导语阐述的问题。
特写
其实“特写”一词系外来词,来到中国后被赋予了新意义。特写的种类很多,不论是哪一种性质的特写,其写作形式或结构都与消息报道不一样。它们的区别在于范围不同、目的不同。特写的写法不在于照顾全面,而着重在某一方面,因而有重点的选择,自然就离不开撰稿者本人的看法。特写的目的不是或不单是提供事实,而且还要引起读者的兴趣(human interest)。为此,在特写中就常会提供背景材料,即所谓消息后面的消息(news behind the news);同时,在文笔上,也要比报道讲究些,以达到引起读者兴趣的目的。
特写可以专门写一个人、一件事、一景、一门技术、一项发明甚至某一球之争等,也可以就专门问题写个人看法。如“新闻分析”(news analysis )这类,并从这里发展为定期发表文章的“专栏”(special column)。
特写没有特定格式,完全按作者自己的风格写。但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就要写得亲切感人,要有说服力,因此,要求作者有清晰的思路及一定的文字修养。
总的来说,由于特写的篇幅比消息长得多,少则几百字,多则成千上万字。为了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他们一直往下看,作者常以细腻的笔触、挥洒自如的笔调突出表现事件的精髓内容。就语言修辞而言,特写的文笔要比消息报道高深、讲究,才能最恰如其分地把新闻内容再现出来。可见,阅读特写文章不失为读者提高英文水平、丰富词汇的有效途径之一。
特写的结构虽无定格,但浏览英文报纸上众多的特写文章,通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或引语(introduction)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以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此乃跌宕起伏,首尾呼应,文义完美,使人读完整篇文章后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兴味愈浓,印象愈深。
就新闻价值而言,英文报刊上的特写可分为新闻性特写和趣味性特写。当然,将英语特写分为两大类,难免有较大的武断性,因为有很多特写往往介乎两者之间,很难截然分开。因此,普遍的做法是将英语特写按采写题材或范围划分成十余种具体的类别,其中最常见的有人物特写、事件特写、风光特写等。
社论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代表媒介编辑部意见,及时评述当前社会上重大事件或问题,以言辞明快犀利,论理深刻、透彻的特点来吸引和影响读者,起到感染读者的号召性作用。作为新闻体裁的一大类,社论不同于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的消息或特写。社论,顾名思义,即报社的言论,表示作者的见解,包括对事物的主张或评论及驳斥他人的主张或评论、申述自己的言论。英语社论的篇幅一般较长,文字比较正式,语气较为严肃。同时,所使用的句子中还常见语法结构繁琐的长句、难句等。
在写作结构上,社论不同于消息或特写,而与一般的议论文相同,即通常由“论点论―论证―结论”三部分组成。社论的笔调,首先表现为所谓“非个人的”(impersonal),即力求以第三者口吻来说话。比如英国《旁观者》(《spectator》)周刊的一篇社论,开始是这样写的:
译文:废话连篇
现在是撒切尔夫人说说她认为我国的情形究竟如何以及她怎样来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了吧。她主***已8个多月,这段时间对她认识到事情绝不会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是足够的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目前在理论上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论第一句就说:“现在是撒切尔夫人说说她认为我国的情形究竟如何以及她怎样来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了吧。”这种笔调就是“非个人的”,而且用了虚拟式句型。
广告
就像新闻英语有自己的特点一样,常常出现在英文报纸杂志上的广告英语也有其独特之处。反映在文字上,就是广告英语在用词和用句上的特点。
同音和谐音词的妙用。英文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英语中有自己的同音异义词。请看下面“黑方”威士忌的例子:
The label of achievement(一个代表成就的品牌)
Black label commands more respect.(享有更多尊重的黑方)
一个代表成就的品牌,享有更多尊重的“黑方”这则广告利用同形异义词“label”巧妙地把成就、尊重与威士忌联系起来,既树立了黑方“至尊”的形象,又加强了消费者对该品牌威士忌的印象,可谓一箭双雕。
广告中的用句。很多情况下,广告文字在编写和印刷形式上与新闻标题中的复合标题很相近。请看下列例子:
You don’t close your eyes whenyou drive a car――so why should youwhen you buy one?(你开车是睁着双眼,你买车时也要睁大双眼)
TOYOTALANDCRUISER(丰田陆地巡洋舰越野车)
When there is no road, it makesits own.(在没有路的地方,它会开出自己的路来)
这个广告的文字形式是一个典型的“新闻标题式广告”。该广告首先在新闻标题的眉题位置用问句,紧接着在主题位置用大号字推出广告的中心词――TOYOTALANDCRUISER(丰田陆地巡洋舰越野车)。而在“丰田陆地巡洋舰越野车”之后,两行文字又像新闻标题中的副题一样,对主题部分作了进一步说明。
When there is no road,it makes itsown.(在没有路的地方,它会开出自己的路来)
英美报刊上的大部分广告内容,对我国的生产及生活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不去管它。不过,有时有一部分广告有助于我们了解英美社会生活,甚至***治、经济动向或介绍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等,可以予以注意。
报刊上大量使用的广告手段是照片及***画,文字只是用来做些说明,更多的是使它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广告要能收效,必须在内容上打动顾客。在文字上则必须简洁、生动。简洁,人们才愿意去看;生动,才能打动人去买。
以上广告,正是充分显示出了广告文字的简洁、生动,所以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闻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广阔多姿、变化无穷的世界,其间的客观事物也呈多样性,因而报道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新闻体裁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建国:《英文报刊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2.李中行、张健:《新闻英语》,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版。
4.潘维洛:《英美报刊的阅读与理解》,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
(作者为海南琼州学院外语系讲师)
新闻体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闻体裁 消息
中国古代把客观世界的变化,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把他们的枯荣、聚散、沉浮、升降、兴衰、动静、得失等等变化中的事实称之为“消息”。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所以“消息”又叫新闻。
消息体裁萌芽于甲骨文,甲骨文中有“边报”、狩猎等记载。《尚书》是最早的新闻体裁文集,《春秋》是以简明新闻集成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竞争激烈,因此沟通信息、了解时局是必须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如《晏子春秋》写道:“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通之诸侯……’”。这就是说,齐桓公曾经以书面形式向下属作通报。《左传》是消息配通讯的最早尝试和最佳搭配。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露布”又称“露报”,是进行宣传教育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露布是直接面对广大民众的,易于传播,汉代及以后封建王朝更多的使用这种方式。
秦朝的“书同文”,为文字传播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一些广而告之的***令文书,无形中成了新闻传播的材料,如史学界所称的“四十字诏书”。据考古学家认定,这则诏书是用刻了字的10个木戳印在陶制量器上的。
汉代新闻传播是使用竹木制成的简牍。在出土的汉简中,有屯戍,上行、平行、下行文书等记载。司马迁《史记》对人物绘声绘色的刻画和描写,可以说是最早优秀的人物通讯和风貌通讯集。
自古,新闻传播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据考证,直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传播新闻的媒介,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唐人著作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报”、“条报”、“杂报”等名词。如杜牧在《与人论谏书》中写道:“前数月见报,上批阅阁下谏疏,锡以币帛,辟左且远,莫知其故。”但是唐代的报纸只有文字记载,没有实物考证。
宋代出现了一种传播消息的重要载体——邸报。邸报的内容丰富多彩,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升降奖惩,前线的***情等。这些消息,都是官吏和士子们需要了解的。特别是在宋代商品经济日益兴盛和***事活动频繁的形势下,邸报作为传播消息的一种重要途径,非常发达。
元代,究竟有无邸报,至今仍是一个疑问。消息传播的更为广泛的途径是口头传播。源于游牧民族与汉族文字不同,文字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元代市镇经济日趋活跃,人际交往频繁,商业繁盛地带,集会聚集场所,成为信息交流的活跃场合。当然,不排除元代***府官吏中宣使、奏差开辟的一条***新闻传播渠道。
明代继续抄传邸报。邸报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的消息之外,还有农事、天象、灾害报道和社会新闻等。明代还出现了“报房”,有专门送报人,消息传播作为一个***的行业已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逐渐再向***的社会行业迈进。
清代***消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邸报,也被称为邸抄、京抄、京报、塘报等。清代新闻传播史上出现的重要现象是民间报房的发展和京报的刊行。迄今为止,国内收藏最早的京报实物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一家名为“公慎堂”的报房出版的。
消息在历代朝廷的改朝换代中,不断地发展、丰富、完善,除了***新闻渠道的不断努力,历代野史笔记实际上是古代不定期出刊的杂志,大量的信息、通讯、特写沉积其中。为消息的成熟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和养分。尽管是这样,但是消息的前进道路始终摆脱不了封建体制的束缚和压制,前进的步伐比较缓慢。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和开拓,给消息的发展注入了催化剂,一批一批的商人、传教士、***客、冒险者来到东方,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鸦片和商品,还带来他们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意识,在中国建学校、医院等等。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地上出现了第一家中文近代报纸,就是1815年8月5日,由最早来华办报的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建的《察世俗每月统计表》刊物。据考证,我国近代中文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是刊登在此刊物第1卷第2期上的“月食”。
“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月初刻之间。若是此晚天色晴朗,呷地诸人俱可见人。
他们把“新闻”明确地列为报刊内容的一目,而所谓“新闻”又明显地特指“消息”,这为消息成为新闻体裁中***的一支奠定了基础。
1828年后,开始有以“新闻”命名的报纸;《天下新闻》出现,其间多载消息,并以此为其所长,与他报竞争。1838年,在广州出现了以《各国消息》命名的、由外国报商所办的中文报纸。命名为“消息”,沿用了我国“消息”一词原有的丰富含义,进一步明确了消息体裁的***性。1862年9月6日《上海新报》上的一条关于太平天国的消息,被认为是一件新闻写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因为它实际上已具有完备的“新闻五要素”。
“克复嘉定前一日,已经官兵攻打一仗,次日,西兵攻城约有二点一刻,其城即破。英华众兵同时进城,城内发贼无多,杀伤者不过二百余名……”
美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一家商业报纸,但它的内容却是多方面的,“凡国家之***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喜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可见,消息这种体裁在我国是古代文体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长期孕育、逐渐萌生于多种古代文体之中,与我国悠久的文学传统和散文的沿革有密切的关系;而我国史传、记事体文章的发达,更使我国消息体裁在发展中能较早地注意到消息必备的某些要素及语言的简练;从而形成了我国消息写作的独特风格。
总之,任何一种体裁的诞生和演变都是为了响应社会需求发展的召唤,而决不仅仅是出自文人们的心裁。因此,了解渊源,把握特征,追踪发展,就是我们研究新闻体裁问题时要抓住的总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81.
[2]杜牧.樊川集(卷十二).
[3]祁忠敏公日记.崇祯五年三月初一日条.
[4]论本馆作报本意.申报,1875年10月11日.
新闻体裁范文第4篇
笔者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时,一个失败的报道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笔者所在市的一家企业生产的一种质量上乘、销量一直不错的名牌火腿肠突然被有关部门在媒体上曝光为不合格产品。一时舆论哗然,传得沸沸扬扬。企业承受了很大压力。笔者被派去了解情况。采访中得知,该企业被曝光的原因是优级产品中淀粉的含量只达到了合格产品的标准,食用对人体无害。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及时了解到国家新的产品标准变化的文件,因而执行的还是老标准。笔者认为既然产品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同于主观上故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且曝光后,企业已经实施了问题产品召回等措施,新产品已严格按新标准执行,于是,笔者选了一个同情企业的角度,写了一则消息。但将事情向部主任汇报后,主任认为产品不合格就是不合格,笔者的消息会给消费者留下欲盖弥彰的印象。几经修改,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笔者非常灰心,正巧赶上有赴外地采访任务,这篇报道就被放下了。一段时间,笔者对这个流产的报道一直念念不忘。后来看了一篇言论,突然灵机一动,以这个产品不合格事件为由头写了一篇小言论,对提醒企业管理人员密切关注并重视产品标准变化、消除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抵制心理,这篇言论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事件新闻报道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思路、角度,灵活机动,发挥不同新闻体裁的作用,用最适宜的方式表达该说的内容,容易达到报道目的,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新闻采访无定规,同样,要想写好新闻,不仅能灵活运用现有的新闻体裁,而且必要时创新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写新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方面,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的一次尝试非常有意义,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98年8月7日,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在长江抗洪抢险第一线采访。准备去灾民安置点拍照时,忽闻九江段四号闸附近决口,他马上直奔而去,上了冲锋舟,一边抢拍决口现场,一边用手机向北京报告现场实况。从下午4时5分到次日零时45分,他共与总部通话8次,将决口现场洪水滔滔、***民奋力抢堵的情况及时、真实地作了报告。编辑部决定,就采用这种实况转“播”的形式,将8条标有几时几分电头的短讯,配大幅照片,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出,引起很好的反响,稿件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近期,笔者对一次药物不良反应预案演练进行报道。考虑到一段时间以来,报纸上已比较集中地发了关于消防、氨中毒等方面的预案演练新闻,写作格式大同小异。因此,笔者以“当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之后……”为主题,采用的是侧记形式。但笔者没有像以往的侧记那样选一个现场描写一下,然后转入背景介绍。而是将事件按地点变化和时间推进,直接以镜头一、镜头二等6个镜头的形式,将这个报道用不到600字干净利落地写了出来,受到同事和读者的好评。
新闻体裁范文第5篇
教学中,预设的时候考虑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新闻的文体特征,二是新闻语言的品味,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老师之所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一般的考虑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体裁,为了“根植”新闻知识,务必“浓墨重彩”,可谓是用心良苦。
孰不知,这正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淡化了学习兴趣,削弱了学习效果。
一.新闻体裁阅读教学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应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充分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现行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很多的新闻教学案例,铺天盖地讲授新闻的文体知识,而不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春风化雨一样明晰知识、形成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领略语文文字的魅力。
这篇新闻的语言颇具魅力。
如数字原本抽象而枯燥,在这则消息中却能赋予其鲜活的灵性,使之迸发出震荡山河的艺术魅力。写人民数量的,“百万大***”;写战线长度的,“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写渡江时间的,如“20日夜起……24小时内”,这三类数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则具有了一种激荡人心的艺术效果。
再如节奏相似的短语并列连用,“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这些短语四字一句,成双成对,形成鲜明而轻快的节奏,与我***夺取胜利的豪迈之情相吻合。显示辉煌战果的动词,如:“突破安庆、芜湖线”等,这些动词干净利落,很好地突出了我大***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进攻态势。极具表现力的副词和形容词,如“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等,这些副词似乎也具有了激动人心的魅力。
二.新闻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认识的一般规律认为,我们认识事物一般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搞清知识的“生长点”,是上好新授课的重要前提;搞清新知识、技能建立在哪些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即新知识的“生长点”,是新授前不可忽视的一环。新授前教师应全力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的旧知识、技能,为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民百万大***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引入新闻知识。
(1)从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角度,梳理课文结构,感知课文内容(浅,表,此);(2)告知学生,这也是一则新闻(消息),记叙文和新闻有怎样的联系(已知到未知,激趣);(3)师生、生生合作探究,新闻和记叙文的相同点有:①都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②都以记事为主要内容;③都以时间、地点、事件为基本要素。
这种教学设计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一般过程,即“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到局部讲读加深理解,最后到总结课文整体研读”。因而这种教学结构更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新闻体裁阅读教学还应挖掘出文本自身写作特色
分析文章的特色,主要从取材、构思、布局、语言等方面着眼。文章的特色因作者、文体和写作内容而异,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这篇消息的结构严密,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总分关系”。导语总述百万大***横渡长江的概况,主体按渡江地点方位的不同,分中、西、东三路叙述。分述时,对于先后详略,考虑非常周密。
这篇消息结构的严密还表现在衔接自然、过渡巧妙上。例如主体部分第二层,叙述了西路***的情况后,即用“此种情况……由于……”过渡,“此种情况”承接上文来叙述,“由于”则引出议论,十分紧凑自然。
此外,本文在遣词造句上也十分注意前后照应。如,上文交代西路***渡江时间后,后文讲东路***时就只说“同日同时”;前面讲过汤恩伯21日到芜湖,后面讲东路***突破敌人防线时就说“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既起到讽刺作用,又前后呼应。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遵循其规律进行教学,才能发挥各类课堂教学的作用。
新闻体裁范文第6篇
[关键词]纸媒;时尚;语码转换;语类;语域
[中***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35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73-04
[本刊***] http://
一、引言
作为沿海城市,广东比邻港澳,对新事物、新词语的吸收和借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在学习和接收外来新鲜事物、观念等方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同时,广东的英语教学改革也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因此,基于广东的人文地理、可获资源和语言能力方面,外语,尤其是英语无处不在。走在大街小巷,各种夹杂着中英文的广告商标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一个普普通通的牌子配上英文名,顿时高大上起来;年轻人说话也时不时地冒出几个英文单词或英文句子,显得既时髦,又有文化。这种在一个句段或者语篇当中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被称作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为了使研究接地气,我国许多学者把语码转换的研究关注点放在了人们身边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纸媒新闻上。有些的学者并没有严格按照体裁分类对语码转换进行研究,而是笼统地把某一份报刊、或某几份报刊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如王素丹,伍金枝、黄国文、王瑾、韩玉平等。然而,有不少的学者把语料聚焦到了某一类,或某几类的新闻体裁上,如:吕黛蓉,黄国文,王瑾的论文选取广州中文报纸中的书面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书面语语码转换与语篇体裁的关系及隐藏在语码转换现象之后的制约归类,当中对比了有娱乐、科技、体育、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等语篇体裁运用语码转换现象的差异。更多的学者是从单个新闻语篇体裁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如:赵淑梅,秦秀白以广州地区主要报纸的娱乐新闻版面为研究对象,以顺应理论为依据,对娱乐新闻中部分语码转换现象的成因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叶秀兰,秦秀白对广州地区报刊广告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虽然已经有不少研究是基于纸媒新闻,但是却很少对时尚类体裁新闻进行过语码转换的研究。有研究指出,语码转换的出现与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关,语码转换一般出现在非正式的语境中。作为休闲娱乐的时尚类新闻,它的体裁形式和其他类型的新闻语篇有什么不同,如何用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把最新最潮的流行服饰、潮流趋势介绍给读者,如何用语言独特的魅力征服观众,以上种种都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
二、语篇体裁的语境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尤其是以功能语言学家为代表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与语言所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关系,审视语言在语境中所起的交际功能,考察语言与语境的双向制约作用,这种以功能为导向的语言研究同样影响到了对语篇体裁的研究。
Hasan是首位将功能语言学运用到语篇体裁研究的语言学家,他认为,语篇体裁类型的确定不应以任何形式的单位为依据,而应从意义着眼进行分析,而且语篇体裁与语域位于同一层面上。他还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属于同一语类的语篇结构都应是从这个语类结构潜势中进行选择的结果。根据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文化决定符号潜势,即决定符号潜势中有意义的情景值。符号潜势是做事、说话和存在的方式。意义潜势是符号潜势在语言中的体现,所以只指由语言体现的意义,是情景语境在语言交际中的价值。语体和语域是属于同一范畴内的,是互相体现的形式,没有高低之分。
另一位功能语言学家Martin认为,语篇体裁应该位于比语域更高的层面,与文化这个符号系统相对应。体裁通过语域用语言来体现,体裁对语篇提供一个“***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在语域、体裁之外还有一个符号层,那就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决定谁能得到权势体裁、谁有权力来重新分配社会秩序中的权力。因此,在Martin提出的语境模式中,语篇共分为了四层,从高到低分别是思想意识、语类、语域和语言。
其他的语言学家也分别就语篇体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Eggins&Slade指出,语篇体裁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语篇体裁是互相协商的产物,也是一个社会目的的实现。黄国文指出,每一个语篇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起交际作用的,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通常都能看出其交际目的。
综合以上的理论,在研究语篇的其中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即语码转换方面,绝不能割裂语类和语域分析,而应该把这三者综合起来全盘考虑,更应该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语篇的生成和解读产生的规约性作用。
三、语料来源和分析
本文拟选取2014年12月5日《南方都市报》B特01-08版的题为“圣诞攻略”作为研究语料,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里面对语篇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语类、语域和语言这三方面出发,对时尚类体裁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结合语篇语境,进行科学分析。
(一)语类
语类研究的重点之一是Hasan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实际上就是某个语类在其意义结构上所具有的可能性。作为纸媒新闻,标题、正文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而时尚类新闻与其他语篇体裁结构最大的不同就是插***的大量使用,有时候插***甚至占了大半个版面,新闻正文反而成了配角。还有一个和其他语类新闻不同的就是插***还配有简介,即对***片的品牌、价钱和功能的介绍,篇幅较短。标题、正文、插***和插***简介契合了Hasan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的所有必要元素和选择元素。我们把对时尚类新闻语码转换的研究目光放在了其他语体所不具备的插***简介中。
时尚类新闻的版面除了少量的文字报道外,一幅幅精美的时尚艺术品占据了大半江山。从箱包鞋袜到名表钻戒、从护肤洁面到彩妆美妆,美酒美食等一应俱全。可是,光亮出美***还不够,加上作者的简介,让时尚物品顿时高大上起来。如,例1:
例1逼格BLINGBLING
(2014.12.4B特03版风尚生活)
每年圣诞都离不开金银色铜陵的悦耳铃声,因此,作者在该版面推荐了几款金色、银色的应景配饰,而其中的简介则采用了例1的标题。这个简介标题非常吸睛,首先用了14年的新词、热词一“逼格”,所谓“逼格”即“”的档次。“逼格”越高,说明你处在“食物链”的层次越高,能够凭借与低等级的人对比而获得更多优越感。单是这个词已经够别致了,而作者还觉得不够,别出心裁地在后面加上BLINGBLING,这是一个根据英文发音的象声词。这个语码转换巧妙之处已经超出了语域理论里面语式的制约因素。在语式因素中,新闻版面是以书面语的形式记录和报道新闻,一般在新闻版面出现口语体的语言形式非常少见。我们只能把这种语言现象上升到了时尚类语体的高度中来看分析,这个BLINGBLING映人眼帘的同时,也让读者的耳边回荡起了铃铛清脆悦耳的声音。在稍显枯燥乏味的纸媒报道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语域
根据Halliday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而影响语境变化的因素包括三个部分:语场、语旨和语式,我们分别找出对应的例子来阐述三个因素对语言的制约作用。
1.语场
语场指的是交谈的话题以及场地等情景因素。通过对语料观察发现,以往在其他体裁新闻报道标题中绝少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在时尚类的新闻中标题则极为普遍。时***类新闻语篇由于受到内容严肃、语言规范和审核严谨的制约,标题中出现语码转换现象几乎没有,就连正文的中英语码转换也是寥寥可数。但是在时尚、娱乐、体育类体裁新闻中,作者往往偏好使用中英夹杂的语言现象作为标题。如例2:
如B特01版,即该主题的首页正中就出现了语码转换。
例2圣诞攻略
GO GO GO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 12.4 B特01版风尚生活)
连续用了三个GO,从修辞手法上来看,重复使用同一个词,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圣诞节即将到来、催促读者们赶快行动,大家一起呼朋唤友,结伴同行去逛街购物,把一切世俗凡尘的杂事都抛诸脑后,及时享乐。如果转化成口语说出来,那么这三个单词应该是一个比一个重读,而且语速较快。虽然纸媒新闻只是白纸黑字地印在报纸上,无法跳脱出来,但是读者有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报刊时会默念文字,所以作者在标题中运用了GO GO GO,其实也是引入一种话外音,旨在呼唤读者行动起来,继续关注后面几版的报道,看看是否有什么时尚商品适合自己,吸引自己。
除了增加紧迫感,强调节日快要来临外,字体的选择也要颇费功夫。作者为什么不用小写字母,为什么要用大写字母,而且连续三个G0都是大写呢?根据语式的概念,运用大写字母来拼写就是要吸引眼球,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从版面设计来看,在正中央使用三个大写GO能增强画面感,工整性。因此,基于时尚类新闻语体的话题定位,迫使它要制造一些独特造型来增强画面感。
2.语旨
语旨指的是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旨和谈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权势、年龄、教育程度等息息相关。时***类或生活类新闻受制于为广大群众提供***和中央的方针、***策、路线以及民生报道等,不能因为追求语言创新性就牺牲了百姓的认知性。而时尚类新闻语体的受众群体就要局限很多,主要是对时尚、新潮事物感兴趣的年轻人,这些人大都懂英文,英文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有品位、合时尚的象征,所以他们不会抗拒语码转换,而且还可能很欣赏这种有点新潮和异国情调的语言风格。
在对时尚类新闻语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语码转换现象,时尚类新闻出现的人名一般用英文或者拼音来代替,如例3:
例3 Wavwei每月都要去香港,购物方面最熟悉的就是美妆品了,这里整理了几条香港购买化妆品的经验心得,给铆足了购买欲望的姑娘们参考下。
(2014. 12.4 B特07版风尚生活)
使用英文名或者拼音的出发点,首先是为了和时尚沾边,在一般人看来,使用英文名比中文名要洋气,配合时尚类体裁新闻的主题。同时也是起到了匿名的作用,低调、不显张扬,用流行话语来说就是不要被google到。还有一种考量就是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有点小资情调的英文名或者汉语拼音,让读者读起来似乎在说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毫无违和感。而且也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感,究竟这位时尚达人会介绍什么东西给我们,勾起大家继续往下浏览的欲望。
3.语式
语式指的是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体结或渠道,可能是口头的,也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而作为纸媒新闻的报道,则被定义为书面语。书面交际和口头交际之间有着许多差异,口语交际允许存在打断、停顿、错误等语言特征,用词比较浅显、随意,句子较短,而书面交际用词相对严谨、复杂。但这也仅是针对一般语类的纸媒新闻,在时尚类的这个特殊语类下,我们发现了许多打破书面交际常规的特例。
时尚类新闻的语体特点之一就是文字很少,大篇幅地展示时尚流行商品的美***,因此,新闻里出现的报道少之又少。而在这屈指可数的新闻报道里面,偏偏又频繁地使用语码转换。如例4所示。
例4还有就是每年11月中旬开始的SOG0崇光百货等大商场的答谢周,Sofina、RMK、SHISEIDO、LUNASOL、Cle de PeauBeaute, iPSA、NARS、narciso rodriguez、ELIE SAAB、Jean PaulGaultier等各大品牌在香港崇光百货感谢祭都有特别推出的限量优惠套装,相当于平时6、7折的样子,也是扫货的最佳时机。
(2014.12.4 B特07版 风尚生活)
据观察,几乎所有的涉及各大时尚品牌的新闻报道中,连同品牌和商品名称作者都直接采用英文引用,而且没有翻译成中文,或者添加中文标注,这和书面语相对严谨、规范的语言形式不相符,也在其他类型语体的新闻报道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时尚类新闻报道能大量地使用英文呢?
从语类出发,一说到时尚,人们就会把另类装扮、发型独特、标新立异的年轻潮人联系起来。从现实转到纸媒传播当中,如何在语言文字中体现时尚的概念,这需要考验作者的智慧。从语域出发,时尚类新闻所涉及的话题轻松、休闲,适合用比较随意的形式表现。不少的品牌推广就是直接使用英文名字,本来就没有中文翻译,如果硬要加一个,反而不文不类,让人不知所云。
(三)语码转换的特殊语言现象
在语言系统中,意义由词汇语法体现,语类意义特征由体现不同类型意义的词汇语法结构体现。因此,语类成分需要通过语言进行描述、展现。在上文对语类和语域的分析中,我们已经通过了很多例子展现了语类意义潜势如何通过语言来体现,在这个小标题当中,我们着重分析出现在时尚类新闻语体的语码转换规范方面。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的语码转换现象可以归结为三类,分别是:1、中文(英文);2、英文(中文)3、直接引用英文,没有任何中文翻译。前面两种更常见,相当于是在原语言后面加上中文或英文翻译,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而第三种情况也有出现,一般是直接引用英文人名或者是产品名等,频率较前两者低。
纸媒作者使用语码转换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增加可信度,体现作者的专业性,直接引述源目标语,证明来源可靠;第二,易于接受,尤其是源自于国外的新技术、新科技,很多没有统一的中文翻译,使用英文名称来进行描述会更加直截了当。第三,吸引眼球,在以中文为主导语言的纸媒新闻中,偶尔出现的一两个英文单词就像万绿丛中一点红,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目光。
然而在对时尚类纸媒新闻的语码转换语言现象研究中发现,除了直接插入英文的表达方式,有的标题出现的语码转换是在中文标题之外,增加英文,如例5:
例5 fashion风尚生活
(2014.12.4 B特01版 风尚生活)
这种语言现象可以称之为冗繁,在时尚类新闻体裁这个例子里面,违背了上述在其他语类中所发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的特点,它既不是为了补充说明而采用的中文(英文)或者英文(中文),抑或直接引用英文的表达方式,而是故意在已有中文的情况下再次用英文复述一遍。其实所有的这些语言现象都是作者故意而为之,这个例子的解释应归结为使用外语,凸显异域风情,突出优雅的同时又吸引读者,强调了语言的创新性,不破不立的理念,这也是时尚类新闻语体的一个特点。
四、结论
以上我们首先回顾了以往学者对各类纸媒新闻语体的语码转换研究,对多位功能语言学者创建和提出的语篇体裁研究理论框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选用的语体、语域和语言,从上到下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接着,本文采用了以往研究较少涉猎的时尚类纸媒新闻作为语料,通过对应的语言实例、结合理论框架对该类体裁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表明,时尚类纸媒新闻拥有标题、正文、插***和插入简介这四个必要元素,其中插***和插入简介是其他类型体裁所没有或少有的语篇组成元素。在体裁结构方面,研究表明时尚类新闻很喜欢在标题中使用、甚至重复使用语码转换。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系列独特的语码转换现象,如出现象声词、人名偏好采用英文或汉语拼音、大量使用英文品牌名等。相信随着日后研究的深入,语料的扩大,还会有更多的未知的语码转换现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有助于我们挖掘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文化语境等制约因素,为规范纸媒的语码转换使用起到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素丹,伍金枝.报刊杂志中汉英语码转换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135-139.
[2]王瑾,黄国文.接触语言学视角中的翻译――广州报章翻译现象分析[J].中国翻译,2006(5):67-71.
[3]王瑾.语码转换的功能及其体现模式――中文报章中英语码转换的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17-20,43.
[4]韩玉平.语域三要素及其在新闻语篇中的实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116-117.
[5]吕黛蓉,黄国文,王瑾.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6-10.
[6]赵淑梅,秦秀白.广州地区报刊娱乐新闻中语码转换现象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2-65.
[7]叶秀兰,秦秀白.广州地区报刊广告的汉英语码转换及其成因[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8-63.
[8]于晖.语篇体裁概念之理论溯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1-67.
[ 10] Martin,J.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495-496.
[ 11] Eggins,S.D.Slade.Analyzing Casual Conversation[M].London: Cassell,1997:56.
新闻体裁范文第7篇
我们小记者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与长期处在新闻岗位的大记者相比,在新闻时效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若论对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我们小记者又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如果能从平时的细致观察中发现新闻,多写些新闻特写或新闻评论,同样能拥有自己的读者群。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场面或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报道的一种具有现场感的新闻体裁。它是新闻体裁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是再现新闻事件或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通过抓住新闻事件、人物的某些重要场面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些片段,用描法给以集中、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在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印象的同时,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根据对象不同,新闻特写可分为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但必须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时,细节也必须真实可信。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拍照片一样“拍下”现场的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写作时要求集中、突出,切忌面面俱到。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一种体裁。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都属于新闻评论,简单来说,它就像大家平时写的议论文。
新闻评论有以下三个特点:
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新闻特写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新闻特写与新闻评论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同学们可将它们简单地看成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
题材:新闻特写选材范围广泛,既有对人物、事件的特写,还有对重大场面和典型片段的特写;而新闻评论一般是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评论。
新闻体裁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裁教学法 听力教学问题 教学启示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62
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种以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方法。近些年来,体裁教学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写作和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去,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体裁教学法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且教学成效显著。但是,目前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应用还十分有限,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 体裁教学法
体裁是一种交际事件,其内部结构特征明显,高度约定俗成,具有常规性。体裁分析主要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的使用策略。体裁教学法是建立在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式结构,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
2 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分析
在外语学习中,听力一直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英语课堂中也一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老师不是“教听力”而是“考听力”。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一般上课模式是老师先对即将听到的听力材料中出现的生词进行解释,然后老师放听力,学生听听力回答问题,紧接着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同学们根据正确答案订正并提出自己出现错误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带领大家把出错较多的题目反复听几遍。在这样的听力训练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他们学会的只是选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这样选,即使明白了某一具体听力材料中某一道具体题目为何选这个答案,但是,当他们再次听到同一种体裁下不同的听力材料时,还是会觉得无从下手。
其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下,老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给定的命令被动地去完成听材料回答问题的任务。这样的教学课堂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3 体裁教学法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英语听力课堂中现存的问题,急需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来解决。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研究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中采用体裁教学法。在听力教学中,可以使用体裁教学法将多种多样的听力材料划分为几种不同的体裁,在大学听力教学中,可以将英语听力材料大致划分为三类:对话类材料,单人陈述类材料,以及新闻类材料。
3.1 对话类材料
对话类型(conversation)是听力材料中最常见的一种交际类事件。由于对话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交际事件,对话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话是大多数同学最为熟悉的一种体裁类型。对话这一体裁普遍共有的特点是,对话材料中使用的单词较为简单且常见,句子较短且句型结构简单,偏口语化。
当遇到此类体裁的听力材料时,学生们应当首先预读听力题目,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尽可能确定谈话的参与者,谈话者的身份,谈话发生的地点,以及谈话内容的关键点。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推断,对即将听到的材料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样在听的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单人陈述类材料
单人陈述类材料(lecture)一般是对于一个特定话题的陈述演讲。与对话类材料相比,单人陈述类材料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材料中使用的词汇偏书面化,句子较长且句型结构复杂,各个单句都是以平缓的语调读出,使学生不易从语调的升降来揣摩讲话者的意***。因此,这一类体裁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难度较大。
在面对这一类听力材料时,同学们还是首先需要通过预读听力题目,根据题目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汇,猜测文章的主题。在听材料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清主次,重点听材料中的主题句。其次,这一类体裁考查细节类题目较多,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如果听到“for example”、“ such as” 这样的词组,对后面紧跟的内容要多加注意。
3.3 新闻类材料
作为另外一种不同的体裁,新闻类材料(news)有着自己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采取“倒金字塔式结构”: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总结性的部分位于开头,即新闻报道的导语,次重要的部分放在稍后,最不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后。新闻报道内容多涉及***治、经济、历史、宗教、地理等背景知识,而大多数同学对这些知识不熟悉。新闻报道是将书面化的内容用口语的形式播放出来,句式复杂且一般较长,材料中往往包含大量专有名词。以上特点都加大了新闻报道的难度。
在面对这一类体裁的听力材料时,同学们应把握听力重点,重点听新闻的导语部分。老师应有意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新闻词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为收听新闻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在课余的时间,同学们要尽可能的多阅读报纸杂志,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治、经济等背景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4 结语
建立在体裁和体裁分析基础上的体裁教学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听力课堂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对于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wales, J. M, Gene Analysi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3]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2,(2).
[4]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新闻体裁范文第9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以及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各种体裁及其写作方法.能学以致用,***写作新闻,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二,教材名称,授课方式,学时分配及教学进度:
本课程适用的教材为《当代新闻写作》,主编:尹德刚,周胜,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本课程为72学时,具体学时安排如下,供各教学班参考
第一章:新闻报道,4学时;第二章:新闻报道体裁,2学时;第三章:消息的基本构成,8学时;第四章:新闻结构形式,4学时;第五章:新闻主题,8学时;第六章:新闻材料,4学时;第七章:新闻语言,8学时;第八章:各类新闻的写作,8学时;第九章: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8学时;第十章:各类通讯的写作,6学时;第十一章:特色通讯的写作,6学时;第十二章:其他文体,4学时.第十三章: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向.2学时.
三,教学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新闻报道.
掌握新闻与新闻报道的概念,重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了解新闻的本源.
第二章:新闻报道体裁.
掌握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重点掌握动态新闻,综合新闻,深度报道,通讯,新闻
特写的类型.了解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消息的基本构成.
掌握消息头的作用.新闻背景和结尾的写作方法.新闻躯干的功能.重点掌握新闻导语,新闻躯干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类型和写作要领.其他了解
第四章:新闻结构形式.
掌握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特点,重点掌握各种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写法.其他了解
第五章:新闻主题.
掌握新闻主题的特性,新闻主题的选择与确定的方法.其他了解
第六章:新闻材料.
掌握新闻材料的选择方法.其他了解
第七章:新闻语言.
掌握怎样体现新闻语言的特点.重点掌握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新闻语言的特点.其他了解
第八章:各类新闻的写作.
掌握各类新闻的写作方法.其他了解
第九章: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掌握通讯的特点和种类,通讯的表达方法.重点掌握通讯写作的表现手法,通讯的主题,结构.其他了解
第十章:各类通讯的写作.
掌握各类通讯的概念.重担掌握各类通讯的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特色通讯的写作.
掌握新闻特写,速写,新闻素描的概念,深度报道的特点和形式,重点掌握其写作要领,任务专访采写的基本要求.其他了解.
第十二章:其他文体.
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形式,调查报告的类别.重点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其他了解.
第十三章: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向.一般了解.
四,考试及其他:
本课程的考试方法为闭卷,成绩为100分,占总成绩的80,平时要求写一篇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20,由面授辅导课教师批改,教学班将成绩一式三分造册,验收办法另行通知.
本课程为市开课,如中央[:请记住我站域名/]电大有期末考题则借用中央电大试题,试题类型有: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调查报告写作题:(平时成绩按100分计,折合成20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新闻体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体裁 体裁分析 听力理解
引言
体裁指有目的的社会构建的交际事件,其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具有常规性。同属于某一类体裁的语篇,其***成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文章结构和写作目的,则会使用不同的手段。秦秀白(1997)Hasan(1985)认为:体裁结构由必要成分、可选成分和重复成分组成。必要成分及其顺序决定体裁类型,可选成分和重复成分表示同一体裁的不同语篇差异。体裁结构决定了(1)什么成分一定出现,(2)什么成分可能出现,(3)它们一定出现在什么地方,(4)它们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5)它们出现的次序。体裁的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写作和阅读,翻译教学,然而在听力教学上,这方面的尝试还是很少,本研究尝试通过实验调查,了解体裁对英语听力的影响,给予听力教学以启示。
1. 研究设计
假设学生在听力测试中,听不同体裁的文章时得分率不同,即某一体裁的文章得分率明显高于其他体裁的文章,那就说明体裁对英语听力有较大的影响力。以此假设为基础,笔者进行了一次听力测试,测试题目选自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六篇短文,其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两篇,每篇文章设3个问题,共18个问题,受试者为山东理工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的68名学生,所有学生均未参加过四级考试。通过对六篇短文分析,得出结论:所有短文都是相似难度与长度,只有体裁的区别,所以成绩的不同应归因于体裁的不同。
2. 结果分析
2.1对试卷中所有问题的成绩进行分半系数检验,其结果显示,如果把所有问题的成绩按奇偶序号分半,其分半系数为0.988,这表明所有这些问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2对同一体裁的文章进行配对样本检验,显示同一体裁的两篇文章,成绩区别不显著。
2.3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得分进行对比(分成记叙、说明、议论三类),发现:不同体裁的文章学生得分率差别较大,其中记叙文的得分率明显高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差别不明显。
2.4笔者随后抽取了成绩较好的10名学生,对其进行访谈,学生们的普遍反馈是:记叙文是学生们最熟悉的体裁形式,不管是在听力还是阅读练习中。学生们可以较好地结合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文章内容产生互动,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记叙文的文章结构最清晰,文中使用时间及空间标示词最多,因此说话人思路清晰,更易为听者所接受,而造成说明文和议论文理解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两种文体***式知识的缺乏。
3. 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实验结果显示,体裁确实对英语听力有重要的影响,同一组学生在不同体裁的听力文章测试中的成绩差异较大。如果学生对某种体裁的文章(比如说记叙文)较熟悉,那么他就能更好的结合自上而下的和自下儿上的听力信息处理方式,激活大脑中的语篇***式,达到较好的听力效果。反之,如果对体裁不熟悉,那么面对同样难度的文章,听力理解效果就较差。
因此,我们得出启示,:在听力材料的选择方面,有必要注意使所选听力材料的体裁多样化,特别加强学生的弱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听力理解练习;另外,在听力授课中,有必要给学生加强体裁知识的介绍。通过介绍各种体裁文章的组织结构及其串通文章的不同思路与线索,使学生脑海中构建起不同体裁文章的***式,学会按照语篇的体裁结构寻找不同的线索和沿着一定的思路听懂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比如说,在听一篇关于某个自然灾害的新闻语篇时,首先教师要想学生介绍新闻语篇的特点。新闻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在导语部分介绍新闻中的主要信息,即Who? Where? What? When? Why/How。这是一则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提醒学生第一句中的导入要给予最大的重视。再就自然灾害类的新闻报道来说,时间,地点,伤亡数字,事故原因及进展是关键信息,也有必要给学生做好提醒。相信有了以上大致的语篇知识输入后,学生的听力理解速度和效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听力材料体裁多样,教师需要引入的体裁知识是丰富而无限的,本文中不赘述。总之,我们相信,体裁对听力的影响较大。如果学生掌握了某一体裁的语篇结构和内容,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认知***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掌握了特定体裁的知识后,学生会根据必要成分有意识地去选择应注意的信息,放弃某些可放弃的信息,从而减轻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的压力,提高听力的效果;或者学生在了解某类体裁的可重复成分后可推测某些信息可能会在语篇的其它地方以及其它的形式再次出现,进而使他们能利用语篇的冗余信息进行合理推测,从而提高听力的速度和准确度。
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此研究只是验证了体裁对于听力教学的影响,并推理出将体裁分析引进听力教学的可行性,但是并未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此课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Christie, F. Genre Theory and ESL
Teaching: 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J]. TESOL Quarterly,1994 (4)
[2] 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1991.
[3] 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1997(6)
[4] 方琰 Hasan的语体结构潜势理论及其对语篇分析的贡献[J].外语学刊 1995(1)
[5] 刘萍 体裁结构潜势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30)
[6] 张德禄 论实用文体语类结构潜势[J] .山东外语教学 2002(1)
作者简介:鞠志慧,女,(1979---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同等学力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