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哥”的真实姓名叫刘洪安,是最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被不少经营者和创业者视为楷模的新闻人物。他是一个卖早餐的小本生意人,他的成名与他炸制、出售的“良心油条”有关。
他成名的过程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不真实——
1980年出生的刘洪安是河北保定市财贸学校的学生,学会计专业的他毕业后,与众多从各地普通院校毕业的同龄人一样被迫“辗转换过很多工作”,但总是不如人意。两年前,他决定自谋职业,在河北保定市银杏路租下一个摊位,与家人一起开了一间叫“刘家豆腐脑”的早餐店。
像所有“食艰难”的小本经营者一样,他首先想到的是节约成本——省油——“把炸油条的油底留在第二天再使用”,让每日有限的投入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大家都这样做,他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也正因为如此,“刘家豆腐脑”的生意也并不比其它早餐店好。
渐渐地,刘洪安感到良心不安了,他通过媒体了解到:食用油反复加温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他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错误,在“利润最大化”和“做对得起良心的小生意”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从2012年初开始,他便使用一级大豆色拉油炸油条,每天一换。
毫无疑问,卖这样的油条势必提高早餐店的经营成本,收入减少。怎么办?他接下来做了三件事——
1.涨价,每斤油条涨价1元。
2.在摊位前挂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等标语,是广而告之,更是自我提醒和自我监督。
3.专门准备了一把“验油勺”,让怀有疑虑的顾客亲自验油。
吊诡的事情发生了,油条提价后,“刘家豆腐脑”的生意不淡反旺,很快成了附近生意最好的早餐店!
每日早上7点未到,客人在摊位前排起了长队,“8个快餐桌上更是坐满了食客”,这里面,有许多人是冲着他的油条舍近求远来吃早餐的,甚至还有人特意从郊区驱车赶来买油条。
食客们把刘洪安卖的“色泽金黄,味道很好”的油条称作“良心油条”,他本人则被他们亲昵地唤作“油条哥”。似乎只是在一夜之间,他声名鹊起……
现在,刘洪安越来越忙了,因为他的早餐生意越来越好,他每天凌晨2点出摊,上午9点才有时间坐下来吃早餐;他也越来越自信和快乐了,他说,“我卖的不是油条,是生活!”他也不再孤单,有越来越多的同行与他结成“良心”联盟……
成名后,记者问刘洪安,有没有想过以后开连锁店,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良心油条”?
“想,特别想!”这是刘洪安的回答。
的确,倘若“油条哥”坚持他现在所坚持的,一直揣着一颗未被污染和扭曲的良心去经营他平凡的事业,他对未来完全可以有不平凡的、更大胆的憧憬。
至于原因,在地沟油大面积污染餐桌、“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等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人们普遍纠结于“今天还能吃哪些东西”的今天,原因不是就摆在那里吗?
“油条哥”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技巧和生意噱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念的是简单真实、本分律己却直抵人心的“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