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上去,《烟雨斜阳》是以“悲情”为主题。故事发生在民国,一个乱世。似乎这是擅长年代情感剧的剧作者最宠爱的年代:世界越是动荡、悲凉,爱情反而愈加纯粹、美好。从来这些东西都是牵扯观众眼球的法宝,因此,恩怨情仇在这个年代的舞台上翻来倒去地演绎、重复,怎样才有新意?新意中又怎样讲好故事?成为此类型剧的创作者最初也是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李安、侯孝贤为同系校友的台湾编剧杨曼丽,最擅长的就是用细腻温婉的笔触,描画出乱世豪门恩怨,在她担任编剧的《芸娘》和《钻石豪门》中都可以看得出。《烟雨斜阳》最早是作为《芸娘》续作出现的,杨曼丽与制片人张海东经过详细的故事结构和受众分析,加入了阴谋论、母子恩情、兄弟反目等元素,在故事编排上已经夯实了网罗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的基础。剧中,能看到杨曼丽的剧作功底:尽管人物关系纷乱、情仇恩怨缠绕,故事脉络却始终清晰,繁而不乱。是否对喜爱此类型剧的观众有所诚意,“苦情不苦心”是一个重要的度量标准。
剧集以丝绸大户张海的妻子何如玉路上遇上一遗孤,回家后二人收养了这个孩子为整个故事的引捻,围绕着孩子的身世展开一段两代人的恩怨。收养的孩子张承恩其实是张海和大掌柜梁金宝的妻子私情所得之子,梁金宝于是设计害死张海,家族从此落魄。随着真相的揭开,也引发出了张、梁两家的母子、兄弟、爱人之间的情感悲剧。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情”字,都在既定的命运之手中苦苦挣扎。张承恩寻求一个真相,却失去最爱的人:何如玉一辈子怨恨被阴谋致死的丈夫移情,却不知自己一直抚养的是丈夫的亲生子;江映雪身为歌女,也有自己深爱的人,命运多舛:即使是坏事做尽的梁金宝,最初也是因情而生变。所幸的是,剧中各种情感的宣泄都能找到合理的出口,人物在错落有致的故事结构中发展变化,有立有破,自然如行云流水,尽管悲情,却也看得过瘾。
何谓真爱?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也许真谛在于当我爱你时你在那里,当你爱我时我也在那里。《烟雨斜阳》的苦情在于给真爱以重重一击,情字如剑,击伤了剧中所有人对爱情单纯的心。《烟雨斜阳》从场景、造型、镜头都显出了唯美和时尚气息,但是对于人性和故事的编排都加入了许多黑暗的东西,忽略时代赋予人物的变化,使得整部剧集看上去更有传奇色彩,因为情节经得起推敲,传奇反而变得耐看了。
专访张海东
张海东有浓郁的南方女子的温婉、知性,外界称呼她“金牌美女制片人”,不过她的成功不侥幸,上天垂青的是有准备和努力的人。张海东喜欢聊创作,当记者以观众的角度和她细致地聊剧作本身时她显得非常开心,她说很希望观众看电视剧能看到那个最关键的点。因为这或许就是创作者的良苦用心。由她制作的《当爱已成往事》、《芸娘》收视口碑尽收,紧接着这部《烟雨斜阳》几乎卖给了全国的地方台及四家卫视,张海东无疑是擅长民国女人戏的。可以肯定,《烟雨斜阳》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张海东对民国悲情剧的制作追求和理念。内地电视剧市场的繁荣,无疑给她带来更多元的探索,她坦言受众决定了制作方向,但需要比以往走得更谨慎,而刚刚加盟华谊,被放在更大的舞台上,她显得既充满斗志又如履薄冰。
电视指南:作为民国的年代戏,国内市场上也有很多,《烟》把故事聚焦在两代人的恩怨上,怎样做到有新意?
张海东:任何事情肯定不能停滞不前,观众的审美情趣都在成长。这部戏在纯粹强调苦情的基础上加了一点商业元素,实际上也是把人性的东西挖掘得更深一点,从创作上讲,单纯地说它是讲情感和情绪上的宣泄是不够的,实际上让故事更深刻是我们创作之前团队的的一个磨合,然后挖掘出这种题材应该在哪些地方偏重,怎样引申更好看?于是就定位在两代人的恩怨,从这个引子开始,让观众慢慢展开来。这是当时的初衷。
电视指南:观众看片子挺挑剔的,一方面情节要精彩,还要求故事讲得特别好。复杂没关系,稍微洒狗血就一样批评你。杨曼丽好像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张海东:杨曼丽的东西很煽情,但是她和一般台湾编剧纯粹地洒狗血不一样,在结构上很讲究完整,越往后看,力道给得越足。有些这种类型的戏仅仅关注在情绪的宣泄上,故事大都经不起推敲。有些观众喜欢看苦情戏,就喜欢那些极致的宣泄,其实他们对创作者的良苦用心体会不到。作为创作者也挺痛苦的。
电视指南:这类型的剧是否在南方发行得比较好?
张海东:对这类题材兴趣浓厚的是南方的电视台,不是说北方就不需要,这部剧在北方的地方台都卖掉了。卫视是坐标性的标准,意义更加宽泛。电视台会给自己购买的片子不自觉地做一个定位,这定位是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去稳固的,当然也需要维护它。
电视指南:你觉得陈键锋身上有什么气质可以塑造好张承恩这个角色?
张海东:他有一些贵族气质,身上有比较狠的味道,承恩的角色本身是富家子弟,人自发的气质是磨灭不了的,我希望这个角色变化大一些。
电视指南:杨雪这次真得挺有惊喜的,以前没看过她这样的形象。
张海东:她这次出乎我们的意料。整个戏剪完以后,会觉得杨雪演的这个人物太完整了,表现得非常有层次,这个人物在36集里,每个阶段都会有变化和发展。
电视指南:相比现代戏,年代剧的投资会大很多吧?
张海东:比一般的家庭剧是大一些,主要是服化道。现代戏的场景和道具,年代剧要还原,现在能拍年代戏的场地就是车墩和横店,场景都非常贵。这部戏总投资大概是在60万单集以里。还有大家都很清楚的演员的费用,这里面的弹性就太大了,其实你要问我一个戏的投资的话,很大一块都取决于演员的成本,这是一个现象。
电视指南:你一直坚持生产原刨,对翻拍剧你怎么看?
张海东:慎重。电视剧有时效性,当年的观众的思想、诉求和情绪肯定和现在不一样,翻拍只能是翻新他的故事性、结构和人物关系,一定要注入思想在里面,不能是简单的翻拍。按照比例来说,翻拍的元素只能占50%以下,不能超过一半,不然观众会不买账,现在观众挺聪明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不需要慢慢体会。
电视指南:现在越来越多年轻观众加入到网络看电视剧的行列中,你的创作方向会因此改变吗?
张海东:有的戏电视台和网络播出是完全不同的收视效果,我觉得两头观众也代表了两种诉求,但中间也有交叉的,因此不能简单区分。我不会盲目地改变,网络的年轻观众也不代表不看电视剧,编的痕迹明显的他们肯定不看,这就给我们创作者一个提醒:主流观众也有向上向前的诉求。如果我生产只能为了照顾目前这个主流观众的话,肯定会有一部分观众流失。
电视指南:作为女性制片人,有过迷茫吗?
张海东:有,当你的东西市场不接受,那个时候会困惑。你会不断地被挑战,然后生产和创造,接着又被挑战、被否定。身体的负荷和精神的疲惫,是递加性的增加,但你会逐渐体会到整个过程的快乐,或者是有驾驭的成就感所在,这也是这个行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