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精彩的星轨照片并不是简单地对着夜空长时间曝光,还要利用天地间的变化,配以适当的地景,并融入对星空、宇宙的感悟,从而得到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照片。
星轨拍摄,是许多天文风景摄影爱好者喜欢的一个题材。因为它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器材和操作,只需要一部单反相机、一支三脚架、一根快门线,就可以拍出丰富多彩的星轨。
由于地球的地轴指向北极,在北半球仰视星空,所有的星星都在围绕北极运转。地球自转一圈,星星也以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围绕北极运行一周,在夜空画出千万个美丽的同心圆,形成星轨。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星轨照片的时候,不禁脱口而出:“哇,流星雨!”确实,对于不熟悉天文的人而言,一看到照片上密密麻麻的星迹,都会误以为是流星雨。即使你解释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他们依旧会对这样的照片感到新奇而惊叹不已。这是因为,优秀的星轨照片并不是简单地对着星空长时间曝光,还要利用天地之间事物的变化关系,配以适当的地景,并融入拍摄者对星空、宇宙的感悟,从而得到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照片。这样的照片,一定是非常令人震撼的,这就是星轨拍摄的魅力。
器材准备
一部单反相机+广角镜头、一根快门线、一个相对稳定的三脚架。
关于相机,高端单反肯定优于入门级单反,但入门级单反只要拍摄参数设置合适,同样也能拍出精彩的星轨照片,我早期拍的星轨照片都是使用佳能350D入门级单反的作品。快门线,最好选用有定时和计时功能的那种,这样操作起来就更加随心所欲。三脚架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不能***便宜而用那种风一吹就晃动的脚架。如果有风,还要给脚架加挂重量,以保证脚架在长时间曝光中保持稳定。
关于对焦
大家知道,在黑暗之中,相机自动对焦功能会失效,所以拍星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焦。如果有月亮,可以用月亮自动对焦,将相机的焦距调整到无穷远,合焦之后将镜头上的对焦选择按钮由AF拨到MF。如果没有月亮,就以远处的灯光自动对焦,然后将按钮拨到MF。如果既没有月亮,又没有远处的灯光,该如何对焦呢?那就充分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光源。假如你开了车,那就把汽车大灯打开,然后在50米以外的地方对着汽车大灯对焦;假如你没开汽车,那就打开手电筒制造光源,然后尽量远离手电筒让相机对着手电的光芒合焦。
我一般很少用镜头上的“无穷远”功能,因为它有时很不可靠。如果实在要用,那一定要先拍一张回放看效果,对焦准确之后再正式拍。其实为了保险起见,建议你不管用哪种方法对焦,在正式拍摄之前都要先行试拍,以确定对焦是否准确。
解决了对焦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拍摄方法的选择。目前关于星轨的拍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时间曝光拍摄直接出片;另一种是叠加法,就是连续拍摄一组曝光时间较短的照片,后期叠加形成星轨照片。两种方法各有千秋,下面分别说明。
长时间曝光拍摄
这种拍摄方法,最关键的是设置光圈、感光度(ISO)和曝光时间。这些设置是否合适,往往决定着拍摄的成败。另外,这种方法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比如,拍摄地附近不能有光污染,否则会使你的照片过亮或过曝,即使远处或者大山后面有一座灯火辉煌的城市,同样会使照片的局部过曝。曝光过程中,相机镜头一旦受到强光刺激,那么你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拍摄星轨,最好的选择是远离城市和光污染,去山区、乡下拍摄,并且一定要避免公路上来往的车灯照到镜头。
有了合适的拍摄环境,接下来就是曝光参数的设置了。根据我长期拍摄的经验,在适合长时间曝光拍摄星轨的环境下,把相机ISO设置在200~800之间,光圈设置在5.0~6.3之间,曝光时间为15分钟以上,一般来说都能拍摄到比较理想的星轨。当然,曝光时间越长,得到的星轨也就越长。但是,这样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为曝光时间越长,在拍摄之前被你忽视的某个光源给照片造成的影响就越大,甚至造成局部过曝。所以拍摄参数到底如何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你的相机性能,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长时间曝光,加上高ISO,照片容易产生大量噪点,使画面变得粗糙不堪。如何把噪点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是两种,一是用相机自身的功能除降噪,二是后期处理时手工清除照片的噪点。数码单反相机都有降噪功能,一般来说启动机内降噪,可以有效消除照片上的噪点。但需要考虑的是,长时间曝光降噪所需的时间与曝光的时间是相等的,你选择了多久的曝光,就需要多长时间来降噪,降噪期间相机无法拍摄。而且,相机的电池在经历了长时间曝光之后,还必须保证支撑到降噪结束。所以,你也可以关闭机内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而等后期处理的时候,再利用相关软件的滤镜插件或工具手工降噪。
长时间曝光拍摄星轨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就是以上这些。有关参数,只是在我自己拍摄所处的环境中通过实践经验摸索得来的,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或所有的相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