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一名叫做张良的战士感动了全体中国人的心。他在“7・16”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后为清理海中浮艇泵的海藻和油污默默地劳作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意外发生了,海浪袭来,把这个年仅25岁的年轻生命带离了我们。卢广――作为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新闻的敏感性。一直以拍摄环境污染为主线的他,刚好就在事发现场,用他的专业精神与职业素养为我们拍摄下了张良牺牲的全过程。这不是巧合,而是一名摄影师高度关注新闻的专业精神。下面是卢广的新闻日记和《数码摄影》对他的简短采访,让我们听听他的诉说。
卢广新闻日记
2010年7月19日
大连新港油管爆炸造成大量石油泄漏大海。知道这消息后,我于7月19日晚从成都飞往大连,到达大连已经晚上10点多钟,为拍照方便住在大连新港。
2010年7月20日
早晨4点多,天还没有亮,我坐上出租车往油库码头的爆炸现场驶去。离现场大约还有5公里的地方就有公安看守,不允许车辆通过,我叫司机往离爆炸现场的海边最近的地方开,4点50分左右到达铁矿石码头。到了海边,看到海里漂浮着大量的油污,因风浪很大,走在岸上被海水打湿,就这样一边走一边拍,在8点左右到达海塘的一个港湾。当时,有十几位渔民正在看海,他们说海上那么多石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海打鱼。十几分钟后渔民离开了海边,我拿出相机对着浮着石油的大海拍照。发现离我60―70米远的海边有人下海,海边都是石油。我用70―200mm镜头连拍几张,接着用广角把大场景又拍了几张。我想多拍点有人工作的场景,于是马上跑步过去,原来是消防战士到海里清理浮艇泵的海草和油污(后来得知两名战士叫张良和韩晓雄),我不停地记录两名战士在清理油污的过程,大约5分钟后,张良突然被海水卷出3米开外,他控制不住自己,岸上有七,八个人马上呼喊救人。
韩晓雄立刻冲了过去,抓住张良,在岸上的教导员马上跳入大海去救张良,韩晓雄和张良一直努力往岸边游,因海浪和石油太厚。无法靠岸,我们在岸上的群众也在寻找绳子和救生用具。但是在这里什么也没有找到。岸上的群众非常焦急,只有拼命地呼喊,在我身边的一名消防战士不停地打电话求救,不到一分钟时间,暗流再次过来,把张良和晓雄都卷入海里,韩晓雄的头露出了油面,但张良却再也没有露出来。教导员曾抓住过张良的手,但因油污太滑,还是滑走了。最后张良光荣牺牲,韩晓雄负伤。我第一次碰到这种突发事件,非常紧张,一个活生生的战士几十秒钟就没有了,我们又没有能力救他,非常痛苦。下午,回到宾馆拷照片,看到张良的***片,禁不住泪流满面。
2010年7月21日
早晨4点30分,天下着小雨。我沿着大连湾海岸线拍摄,在泊石湾海滨浴场的海域漂浮着大量的石油,海滨浴场关闭。但在海边看海的人很多,有来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南方的游客,他们都想到美丽的大连海滩晒晒太阳、游游泳,事先不知道大连海滩上都有油污,海里更充满了油污,根本不能下海。这次的石油污染对大连旅游业影响很大。
2010年7月22日
离新港较远的著名海滩“金石滩”是大连著名的旅游胜地,大海里的石油包围着金石滩,金石滩海滨浴场全部关闭。有几千名战士在海滩上清理石油,海里有很多渔船在捞石油,但是有些游客不怕石油的污染,竟敢下海游泳,上岸后全身肌肤上都粘上了一点点的石油,在金石滩上做生意的人,专门销售擦石油的液体。金石滩附近有一个渔船码头,各种海鲜产品从这里上岸,这几天,他们加快海产品上岸出售,老板怕海产品被石油污染后死亡,“养殖场全部被石油覆盖着”老板说。我对老板说能不能让我们坐你们的船到养殖场看看,老板答应了我们的请求,说好第二天早晨4点开船。
2010年7月23日
早晨3点起床,从大连新港开车到金石滩需要40分钟,到了金石滩天还没有亮,码头上来来往往的渔船、人都很多,有的渔船去捞油,有的去捞海产品,有的要到养殖场放小苗,我们一行6人找到了养殖场的老板,二条渔船同时出发,船往大海深处行驶,油味扑鼻而来,过半小时天空亮了,海面上没有风,非常平静,看到海面上是五颜六色的油污和一块块漂浮过来的石油,渔船开了一个多小时,看到海面上一个个圆形的浮标,这里就是养殖场了。养殖场很大,看不到边界,整个海面被油层覆盖着,渔民们开始工作,把夏夷贝苗放入海里,我问老板,苗放入海里会死吗?老板说,放在岸上肯定死,放入海里听天由命吧!我们坐在船上因油味太重,吸入太多,大家都说头晕。
2010年7月24日
昨天得到消息,今天要举行张良的葬礼,张良父母住的宾馆和我们住的宾馆很近。
7点30分宾馆门外大街两边排着很多的群众,有的手拿着小白花,有的拿着横幅,写着“灭火勇士张良”等等横幅。8点20,张良的遗像由他的叔叔捧着走出宾馆,街道两边的群众、战士都流下了泪水,默默地送着张良最后一程。9点在大连金州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在追悼仪式上宣读张良已于21日被***追授为******。
2010年7月25日
天气转晴,我们一行5人准备坐船到海里的岛屿了解一下石油污染情况,租了当地的渔船出海,从早晨8点出发到下午5点回来。到过3个岛屿,其中有一个岛是鸟岛。岛上有很多鸟,在沙滩上,礁石上都有大量的石油,海鸟的脚上是黑糊糊的石油,没有发现被石油粘死的鸟类。在大海里看到专业清污工作船,他们用化学剂喷洒消油。
2010年7月26日
清理油污的工作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附近的渔船全部到海里捞油,每捞一桶(50公斤的桶)300元工资,一条渔船两个人捞一天大约100桶。渔民们白天黑夜都在海里捞油,能拿到***府付的工资3万元,除了塑料桶成本4000元,一天能赚2万多元。居民区动员社区青年也参加清理油污工作,口号是:“打一场清污的人民战争”。我拍到下午5点后离开大连。
《数码摄影》:事发当天您怎么到达第一现场的?
卢广:我是17号晚上的飞机到大连,凌晨4点左右我就去现场了。在打车的时候很多车都不敢去,因为现场有警察封锁,去不了。驾驶员就把我载到距离海岸最近的地方让我下车。下车之后感觉浪很大,看不到大面积的油污。大约在8点10分的时候我就到达了现场,看见大片的油污浮在海面,我就向周围的渔民打听事故发生后的近况。就在这时,我看见两名战士下到海里,我想到人下到海里会被油污弄脏全身的画面会很震撼,就跑过去观察拍摄,后来发现是去清理浮艇泵上的油污、海草等杂物。在拍摄过程中就听到有人喊出事了,一看是张良因为风大有浪的原因,控制不了身体的方向。这时,他的指导员就第一时间下水去救他,我们在岸上的人
也在四处寻找木板、绳子等东西来帮助他们,但是附近都没有找到。在我身边也站着一名消防员,他也在向上级汇报这里的情况。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张良几度被指导员和韩晓雄抓住,但是由于风大,厚重的油污下面又有很多的暗流,他们无法将张良拖到岸边,再加上油污很滑根本抓不住,张良就这样沉下去不见了。为了自保不让更多的人牺牲,只能放弃救援回到离他们最近的船上。
《数码摄影》:当时如何跟船员等当地组织协调才能够进行拍摄?
卢广:其实当时我没有考虑到如何进行拍摄的问题,只是全力以赴的想要救人!毕竟人命关天,拍摄只是一种报道事实的手段而已。
《数码摄影》:在拍摄过程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卢广:其实在拍摄时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再加上当时没有想到会出事,单单是想拍摄人被石油弄脏的污染画面,拍摄到这组照片只是一种偶然。
《数码摄影》:您是以什么角色进入事发地点的?我们知道您不从属于任何媒体和机构,如此深入地拍摄,没有遇到阻碍吗?
卢广:其实不管在哪里都可以拍到石油污染的画面,不过在拍摄漏油事件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敏感地区,涉及不让拍摄等问题,但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我可以理解,尽量不要发生争执。
《数码摄影》:在您之前拍摄的《中国污染》系列作品中,像这样的突发事件好像并不多,这是否是一个信号,以后您会更多关注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卢广:其实像这种突发事件是不可预见的,毕竟我一直在拍摄有关污染、环保问题的摄影作品,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但这一次只是偶然的机会,这种偶然的发生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恐惧和阴影,像以前拍摄重症病人是有心理准备的,心里知道他们最终会走向死亡。但是像这种突发事件其实我在拍摄时也会非常紧张,短短几十秒之间一个珍贵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我的手都在颤抖,所以拍的很多照片也都是模糊的。这种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情绪是没法控制的。
《数码摄影》:毕竟出了这样的环境问题是各方面都不愿看到的,关键是在问题出了以后,如何补救。您对这次事件中***府的反应和行动怎么评判?如果总分为5分,您给***府打几分?
卢广:作为***府来说,确实是做了很多工作,把责任都承担到了自己身上。刚开始的捞油工作渔民们并没有积极地响应,之后***府把价格抬高到50公斤油污300元,渔民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捞油的效率也提高了,10几天左右的时间,大片的厚浮油就已经都看不见了。如果说要给***府打分的话,我会打满分。此次漏油主要是因为中石油的原因,但事发后中石油并没有给群众一个交代,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更多地参与。哪怕在张良去世的追悼会上,我都没有看见有他们的人出面,让我觉得很愤愤不平。
这就是此次事件的全过程。在这里,卢广再次以一位非***的自由职业摄影师的角色,站在了新闻现场的第一线,新闻摄影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摄影师的终极目标是用镜头去捕捉和定格新闻事件和现场的瞬间,因此,摄影师不可回避地必须亲自出现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定格的镜头记录下自己双眼所目睹的一幕幕景象。但卢广作为一名非职业新闻摄影师,用自己的镜头与独到的新闻视角为我们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一次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绝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作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他没有选择颤抖与逃避,而是勇敢地站到大众面前告诉了大家事实的真相,仅此而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卢广:334秒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