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吉林省电视社教节目评奖活动,已于今年3月份在吉林市落下了帷幕。此次全省电视社教参评节目共有114件,其中短纪录片26个、长纪录片9个、社教专题片35个、系列片7个、特别节目5个、栏目20个、科普节目11个、少儿节目3个。总体数量较往年略有下降。
掩卷沉思,不敢懈怠,我努力搜索脑海中的记忆,清晰起来的只有“精品不多、压力不小”八个字,是我的判断偏颇?还是我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我找出了当时评奖会上的笔记,仔细浏览了各位评委的点评记录,对参评节目高评价的不是没有,是不多,忧虑、惋惜和着急溢于言表。有一个共识我们不可忽略,那就是为我省电视社教节目整体水平的提升着急。我想这不单单局限于每位评委评审态度严谨与否的范畴了,更多的应该是对媒体的敬重和职业的责任。
一、总体印象
从此次参评的全省电视社教节目总体印象来说,短纪录片、专题片精品不多,不容乐观。长纪录片、系列片有欣喜,有亮点,有代表作。社教栏目、特别节目和少儿节目集中体现全省电视社教节目现状的问题,急需突围。科普节目印象最深的是地市级电视台探索意愿强烈,县级台水平不可小觑。
二、印象漫记
印象1:短纪录片、专题片精品不多,不容乐观。2011年度电视社教节目有26个短纪录片参评作品,尽管没有厚重感强烈的文献类和传记类纪录片,但作品都蕴涵很强烈的主流价值观。这其中松原局报送的《没妈的孩子也是宝》、辽源局报送的《坚强农家女创造丈夫生命奇迹》和蛟河局报送的《大山深处的美丽坚守》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我个人尤其看好县级局——蛟河局报送的《大山深处的美丽坚守》,不仅殷薇这件作品是县级台创作的,而且还因为它更具备纪录片的基本元素,换句话说,它更像是一个纪录片,实属不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纵观此次参评的短纪录片,有的评委含蓄地说“短纪录片的创作形式极其丰富”。有的评委感叹“我省的纪录片基础太弱,进步太慢”。而我觉得没有“此次评奖会上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来得更直接,“棒喝”促精品。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电视纪录片”这个概念,尽管“电视纪录片”的界定,目前在中国电视学界和业界尚未能统一认识,争论不止,但在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奖评选中,评委会给电视纪录片了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电视纪录片是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电视节目。我省电视纪录片评审也是基本上遵循这一界定“上述两项(指短纪录片和长纪录片)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1~2集节目(见吉广协字[2012]第2号《关于召开2011年度吉林省广播电视节目奖广播新闻、广播社教、电视新闻、电视社教节目评奖会的通知》)”。节目形态方面出现的相互交叉、融合,这一点符合电视节目创作的趋势,但其节目形态特质(底线)是不容撼动的。我感觉就我省纪录片创作急需解决的不是创新的问题,而是奋进赶上的问题。正在思考本文的时候,恰逢《北方传媒研究》2012年第2期来到手上,翻开首篇就是《2011年中国纪录片现象评述》一文,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仅一年的时间,CCTV9和北京高清纪实频道已悄然开播,纪录片的创作与播出已形成了风生水起的局面,我们还在摸索纪录片该如何去做,是否该有如芒在背的紧迫?
2011年度电视社教类专题片参评作品有35个,整体感觉无特别突出的亮点,相对来讲,整体水平要好于电视短纪录片,稍逊电视长纪录片。制作与创作手法上可圈可点、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不多。这其中吉林电视台报送的《传奇——卡巴雷罗》、长春电视台报送的《传奇戈沙》、延边电视台报送的《村妇打官司》和白山电视台报送的《你是我的眼》比较突出,这几件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声画贴切自然;二是故事性强;三是情感元素强烈(尤其是亲情,35件作品,有12件选题上关注情感问题,占三分之一强,可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情感缺失上升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把关键一票始终投给了洮南局报送的《半舌老人的至善人生》,不仅是作品的立意和创作手法比较用心、到位,主要是作者通过平实的镜头语言,营造的一位只有半截舌头老人的点点滴滴,让我为之动容。
印象2:长纪录片、系列片有欣喜,有亮点,有代表作。2011年度电视社教类长纪录片参评作品有9个,数量不是很多,但质量普遍不低。除极个别的制作存在明显缺陷外(如辉南县局报送的《浓墨重彩著华章》),其余8个无论是在节目形态、叙事策略、结构方式、表现手法、综合艺术性等方面均明显好于短纪录片。这其中吉林电视台报送的《江城旭日》、白城电视台报送的《探秘古城》和松原电视台报送的《千里追寻蒙古骑兵团的英雄们》比较突出。《江城旭日》是一部主旋律纪录片,但主旋律纪录片“艺术化”尝试明显,现代与史实相结合,赋予节目“理性的活泼、艺术的冷静”的难得品质。《探秘古城》从洮儿河畔一座城四家子古城开始,追古朔源,探寻了跨越千年的契丹人的古往今来,纪录片元素明显,制作精良。
此次全省系列片参评作品有7个,看后有两个感受较深:一是地市级与县级制作水准差距明显;二是佳作频现,难以取舍。可谓喜忧参半。长春电视台报送的《吉韵情梦》、《中华之光——王大珩》、《农安古城》和吉林市电视台报送的《江城印象——名人篇》、延吉电视台报送的《盛开的金达莱》、白城电视台报送的《洮儿河》6件作品中有的作品秉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构架思路和创作风格;有的能创造性地调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视听元素来反映历史,解释历史,服务现实;有的通过影像自然展示典型人物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以“物质现实复原”来实现人文主题“载道”目的。整体质量都不错,让人唏嘘不已。《吉韵情梦》采用再现、人物讲述、动画等手段,勾勒出吉剧60年沧桑史和卓越艺术魅力。《中华之光——王大珩》挖掘整理王大珩人生历程中的珍贵文字、影像资料,走访曾工作过的长春、北京、上海等地,访问亲人、故友、同事、学生等各界人士,生动展示了中国现代光学及光学工程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大珩院士波澜壮阔的一生。《农安古城》注重采访与史料、现代与历史相融合,在体现故事性和叙事连贯性等方面比较突出。《洮儿河》历经四季,访问吉林、黑龙江、内蒙三省(区)20多个部门40多人,全面再现和记录了洮儿河流域的自然生态、民俗民情、人文历史,大量一体化的镜语叙述方式,大气磅礴,堪称佳作。
比较而言,县级台报送的作品还存在“系列片也是纪录片”的概念不清晰的问题,基本还处于创作被动、套路机械、视听元素混乱的自我摸索阶段,亟待学习、规范和提高。
印象3:社教栏目、特别节目和少儿节目集中体现全省电视社教节目现状的问题,急需突围。此次参评社教栏目20个、特别节目5个、少儿节目3个。参评的2011年度社教栏目、特别节目和少儿节目集中反映了我省广播电视创作的实际现状,但即使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也没能代表我省广播电视创作的最高水平。比如,吉林电视台报送的栏目《时尚》有紧跟趋势、创新形态的明显意愿,但定位和风格有待商榷,栏目整体尚未成熟,没有体现出省内最高水平;《拉大剧》是一档老节目,参评的是正常情景剧播出形式,无需赘述。据说《拉大剧》剧组已开始节目拓展,开展了节目下乡互动的品牌延伸活动,这是难得之举。少儿节目,作为全省性的评奖,报送的只有3个,并且省级电视台空缺,这不能不让人在遗憾之余有更多的思考,这也应该引起我省广播电视业内的高度关注。
电视社教节目曾是我国电视节目以新闻、文艺和社教组成的三大板块之一。许多电视台把电视社教节目的创作作为兴台大计。电视社教节目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评奖种类繁多,等级也不在新闻之下。但是,从此次全省电视社教节目不难看出,我们的电视社教节目离观众越来越远了。曾经辉煌的电视社教节目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样的局面呢? 这不能不让我们对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主流导向功能进行拷问。节目品质,这是评价的核心。节目品质两个方面:内容与形式。选题不好,节目做得再好,形式包装再好,也不是好作品。反过来,选到了好的题材,形式老套,让人感觉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也不会获得好评。我想现实给我们一个最基本的启示是社教类电视节目单纯说教的传播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电视受众的收视需要,革新势在必行。
印象4:科普节目印象最深的是地市级电视台探索意愿强烈,县级台水平不可小觑。此次参评的电视科普节目作品有11个,普遍印象是比较规矩,基本达到了说得清楚,讲得明白,诉求清晰,具有实用价值。调动电视手段做得更鲜活点的也有,但亮点更多体现在县级台创作的作品上。长春台报送的《芋头地里种钞票》和《产后母牛的护理技术》在形式上有探索创新意识,尤其是《产后母牛的护理技术》语境环境贴近饲养环境,视觉效果鲜活。舒兰局报送的《长白山中国林蛙》、敦化电视台报送的《特殊教育引进心理辅导与***的新方法——沙盘游戏》和白城电视台报送的《黑西瓜的栽培技术》更胜一筹,共同特点就是制作规范,贴近性、指导性强,荣获了一等奖。
三、几点思考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电视学理论中,习惯把电视节目形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社教节目和服务节目。在这四种节目形态中,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的界定一直是比较清晰的,近年来服务节目的形态也日趋明朗和稳定,相比之下,社教节目的题材和体裁一直处于不停的调整与组合中,但我想这不能成为我省电视社教节目停止不前的羁绊,有的评委感叹“时不待我”。的确,我们的电视社教节目该加把劲了。因为一个电视台社教类节目的内容和水准、趋向,代表着一个台的精神气质、人文品格和文化追求,社教类节目是“晴雨表”。我省参评的电视社教类节目很大程度上应该代表我省电视文化在品格、品质上的一种追求,一种取向,一种立意。
我们应该至上而下有规划、有步骤地打造好我们的团队,积极倡导创新性。尤其要紧跟时代节奏,要有新理念、新技术作支撑,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我们电视社教节目的服务性与影响力。要有影响力,就要为时代服务,为群众服务,远离时代、远离群众的节目做得再好也是没有影响力的。
另外,县级台电视社教节目弱化、软化和边缘化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首要是处理好节目本土化的问题,不要盲目地跟随央视、省级卫视去模仿,不能用自己的短处去与人家的长处比,他做“麦当劳”,我能做“咸菜汤”,各抓各的受众。不要忽视身边的资源,不要小视本土的矿藏,真心实意服务本地的节目肯定会好看。
(作者单位:通化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度吉林省电视社教节目获奖作品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