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之一,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自私、愚昧、封建、保守而又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弱怕强而又善于健忘的阿Q形象。
那么,阿Q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读完《阿Q正传》,阿Q便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阿Q这个形象实在是令人笑中带泪、令人既同情又痛恨的形象。同时,它又是辛亥***前后我国农村广大被压迫、愚昧、落后、不觉悟的农民的缩影。
首先,阿Q让人人笑中带泪。对于失败、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难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会在悲伤之后继续奋斗;愤怒之后难以忘怀;不满之后努力改变困境。但阿Q却不以为然。他自有一套独特的、但同时又是病态的心理表现的对付办法,那就是“精神胜利法”。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阿Q让人笑中带泪的原因所在。他盲目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麻木惊人的健忘等等。它是精神的鸦片,是旧中国民族劣根性的具体概括,是整个封建文化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让我们再来看看阿Q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给“精神胜利法”以更具体、生动的阐释。“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放在他眼里……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这就是阿Q盲目自大的表现。一个连老婆都没有的短工居然会以为他将来一定有儿子,而且比未庄的赵太爷、钱太爷还阔,这是多么逗人发笑。而当阿Q被人打了,为免受皮肉之苦,竟自认为是“虫豸”,自轻自贱,怎能不令人感到悲哀!还有就是被打了之后,往往以“儿子打老子”。阿Q欺侮比他弱小的小D却被钱太爷的大儿子用棍子暴打他的头时不敢还手,甚至连逃也不敢逃;因向吴妈“求婚”而吓得吴妈又哭又闹,但阿Q却转而健忘,甚至跑去看热闹……所有阿Q的这些“精神胜利法”的表现,都让人在发笑之后感到难过、气愤,继而会陷入沉思。因此可以说,“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精神弱点,也是他的主要特征。
其次,阿Q让人既同情又痛恨。阿Q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充满着屈辱、穷苦,挨饥受骂、被打不断。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既丧失了他做人的人格、尊严,又是一无所有的。只能借住在土谷祠里,靠给人打零工为生。而到最后,阿Q竟被枉杀,以被错杀而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所有种种,阿Q的一生无疑是让人深感同情的。但同时又是可恨的:因为他沾染了许多的陋习:、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更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妇女。
再者,阿Q是辛亥***前后被压迫、落后、不觉悟农民的典型缩影。阿Q被压迫,不仅因为经济上深受赵太爷等有权有势者的剥削,以致于一无所有,而且***治上也深受压迫:不准姓赵、不准恋爱,不准***。“姓氏”是任何人都有权拥有的,但在阿Q的身上,姓氏却是模糊而不如他所愿,否则就要挨打,而且也确实因他姓赵被赵太爷打了一顿。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又令人气愤的现象。由此可见,旧社会对阿Q这类人的压迫是何等的深!可是,当阿Q从城里回来后竟手舞足蹈地描述所见***者被杀的情景。竟感到快乐和满足。阿Q根本就没想到:这些***者***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解除他们这些人的苦难吗?还不是想旧的罪恶社会,让他们这类人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吗?可见,阿Q的麻木、不觉悟到了何等地步!
《阿Q正传》自从问世以后,阿Q就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阿Q的精神胜利法亦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鲁迅先生对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人们也对其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种消极面对人生困境的方式,精神胜利法也是社会上弱者化解危机与痛苦,努力挣扎而不轻言放弃生命的苦口良药。从人性的角度讲,阿Q精神应该是无可厚非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阿Q精神胜利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在此,我将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表现出来的精神现象,发表一些薄见。
在鄙人看来,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但其核心是“精神胜利法”。即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敢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从浅层意思看,阿Q的追求目标是:生理需要,即食物、睡眠和性的需要;安全需要,即安全感、稳定性、正常状况等。如要姓赵、要***。
从深层意义来看,阿Q是想在封建社会的等级阶梯中爬到最高层次,居于上等人的地位,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坐稳了奴隶的位置而要博得他人的尊敬。因此在现实中,阿Q受这种深层心理的支配,虚妄、不自觉的把这种想象的角色面具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因此形成了一种不协调与滑稽。因此阿Q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以及比他人的优越来,连抓虱子也要对别人产生嫉妒和超越心理。一旦别人另眼相看便飘飘然起来。甚至死到临头也要与众不同。这种行为蕴含着阿Q人格的缺陷。
鲁迅先生刻画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批判当时中国***的不彻底性。很显然,鲁迅先生是把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加以鞭挞的。我觉得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坏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凑热闹
这不仅是在阿Q身上所体现的国民劣根性,而且在当今社会爱凑热闹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人往往内心空虚,无事可做或少有事做,大街上两个人的吵骂便时常会导致道路水泻不通,难道我们的精神生活真的那么空虚?不管怎么样,承认自己是阿Q就是了。
2.懦弱与麻木
阿Q在受到欺辱后,口讷的便骂,气力小的便打,之后又改为怒目而视,这种恃强凌弱的精神特征集中地表现为他的懦弱,而这正源于他低下的经济地位以及落后的小农思想。
可是今天,人的经济文化素质仍处于不同的层面,这股思想便得以继承。因而这种懦弱现象仍普遍存在。例如,在我们现在的基层组织选举时,明明知道有些人是搞“暗箱操作”的,可是仍有许多人默默地承受,不是想着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想着当今是钱权社会,有钱就有权,有权就有钱,即使申诉也不一定会胜利,如果去揭发,是否会被反咬一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何必呢?就采用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导致许多人就在这种对社会、对生活、对钱权的麻木与自己的懦弱结合而虚度生命。再如许多人在被打劫之后,通常都会想到“破财免灾”,遇事凡忍则忍,而且安慰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而这些都表现为不能正视现实、挑战现实,因而愈发懦弱与麻木,受到欺压。这不是阿Q又是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析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