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节试验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环境问题
1.1.1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自然资源问题。一是喀斯特地貌脆弱,破坏后恢复困难。该区高原山地占全区国土面积(26853km2)的93%,喀斯特地貌面积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23.3%。自1988年,毕节实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以来,目前仍有15814km2流失面积需要治理。全区荒漠、石漠化凸显,石漠化面积共有6541km2,且以每年13~20km2的速度递增。由于喀斯特植被土层浅薄,生态脆弱,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和全年降水量的70%~80%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单位时间降水集中,径流量大,冲刷猛烈等原因,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二是耕地面积丧失严重,区域土地利用率低。由于该区人口增长迅速,建设用地扩大,耕地面积呈递减趋势,特别是各类土地类型的利用率比较低。该区国土面积26853km2,常用耕地面积3646.9km2,其中旱地占87%,水田占13%;耕地面积少,仅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4%,2012年毕节试验区人均耕地面积为0.043hm2(贵州省人均耕地面积为0.115hm2),土地开发利用比例大、投入少、用地效率低。三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危害严重。“全区以岩溶地貌为主,碳酸盐类岩石成土速度低,形成的土壤层浅薄,加上母岩坚硬透水性差,形成的土壤松散,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1581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8.89%,年流失泥沙总量5309.82×105t。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大面积的坡耕地上,其次是荒山荒坡和植被覆盖率低的林草地。
1.1.2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一是化肥施用量大,施肥技术落后,肥料利用率低。根据《贵州统计年鉴(1995~2013)》显示:该区化肥施用量从1994年的108395t增加到2012年的193265t,年均化肥施用量增长率为3.93%。其次,单位耕地面积和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用量也与日俱增,其中,年平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达到了427.3kg.hm-2,高于全国化肥平均施用量330kg.hm-2的1.29倍;这也是发达国家为了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阀上线的1.9倍。据资料表明,贵州省化肥利用率低于35%的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按化肥施用量65%的损失计算,毕节试验区每年化肥流失后污染环境的量约为11476t,这些未被利用的化肥进入水体会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量的氮、磷营养盐流进水体,会造成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二是农药施用量增大,有机磷高毒农药比重大。据资料调查显示,毕节试验区当前农药使用品种多、杂、乱,约有30余个品种。根据毕节试验区植保站初步统计,近年来该区年均农药用量在400t,利用率不足30%,平均耕地农药施用量为1.2kg/hm2。该区农药的组成部分分别为:杀虫剂用量270t,占总量的67.5%、杀菌剂用量约100t,占用量的25%、其它(包括除草剂、灭鼠剂等)用量约30t,占总用量的7.5%。根据相关资料:农药中约5%~30%飘浮于大气中,40%~60%降落到地面而进入土壤中,如果按农药60%的损失估算,毕节试验区每年仅农药污染土壤的量约为240t。三是畜禽粪便直接排放,粗放式经营,对环境水体污染严重。该区畜禽养殖零散,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根据《贵州统计年鉴(2001~2013)》有关毕节试验区猪、牛、羊等畜禽养殖数目;利用公式:畜禽养殖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污量=养殖总量×排泄系数×流失率;根据文献资料测算毕节试验区畜禽养殖业COD、BOD5的流失量。经过测算,自2000~2008年以来,该区畜禽养殖业COD、BOD5的年均流失量分别为39659.7t.a-1、32869.5t.a-1。以2008年COD为例,该区畜禽养殖业COD流失量为32572.5t相当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分别为0.18×105t,2.7×105t)总和的1.13倍。全市畜禽养殖业分散,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工业污水极易引起河流水质的恶化。四是秸秆的焚烧、废弃对环境影响严重。毕节试验区种植的农作物有20多种,其主要农作物有六种,即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烤烟、马铃薯等。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该区有各种农作物秸秆产量年平均482.6×105t,其中综合利用(主要指秸秆还田)为421.5×105t,综合利用率为88.4%;秸秆丢弃和焚烧量为45.1×105t,丢弃和焚烧率为9.3%。从表1中可知,该市的秸秆直接还田率(28.9%)不高。据调查资料统计,小麦、油菜和烤烟秸秆的丢弃焚烧率分别为81.2%、80%和70%,大量秸秆被浪费、丢弃和焚烧。由于农村缺乏管理,在夏、秋收时,农户在田间焚烧秸秆,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空气污染。另外,农户将秸秆长期弃置堆放或抛入水沟,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从而会造成水体污染。
1.2人口素质低,思想观念和耕作方式落后
据资料调查显示:该区人口素质普遍低下,“乡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率占22%左右,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仅占40%;农村科技示范户仅占乡村总户数的9%左右”,毕节试验区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等,开发较晚,经济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固守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很难立刻接受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经营方式。该区长期实行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人口无节制增长,使“广种薄收”、“赶山吃饭”这种粗放单一的农耕作业成为该区广大农村人口主要谋生手段,加上某些导向失误,毁林毁草开荒种粮,围土垦殖率逐年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增长迅速,从而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满足最低生存对粮食的需求,退化生态环境与贫穷叠加,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因而加速资源环境破坏。总之,针对毕节试验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环境问题,在跨世纪的农业发展战略选择上,应大力发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农业,以使农业环境不再恶化;同时应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和措施,避免和减少对环境质量的冲击,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促进毕节试验区实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施生态农业,首先需要结合毕节试验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等实际状况,加强宣传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尽快改变毕节试验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农村中广泛存在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2.1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和教育,转变观念
结合毕节试验区区情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思路和方法,以创新的思路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把建设生态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对农业的环境污染和环境整治紧迫感的认识。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意识、人口控制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促使消费者更加自觉投身于生态农业建设,从而确保毕节试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2.2加强农业的科技化和农业产业化
促进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的科技化,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培训体系、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服务体系,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关键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生态农业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得贸易知识、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的队伍;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的作用,在该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改革试验中彰显生态农业价值。
2.3制定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结合相关项目加以建设。促进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毕节生态农业,需要从毕节全区的角度,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根据地方经济与省***府、社会发展规划,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能源开发等项目结合起来,提高毕节生态农业建设水平。
2.4应加大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
贯彻201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支农惠农***策,加大对毕节等“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财***和信贷投入支持。要发挥***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采取财***贴息、投资补助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应落实并扩大对农户的小额贷款、对那些确有还款能力的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同时,要拓宽投资渠道,进行多元化集资(包括无偿和有偿投入,把国家、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府投资为导向、以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投入新机制。
作者:洪业应 单位: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验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