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是以学为本的新型学习模式,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一些做法,收到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一 合理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
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单位,班级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让学生拥有共同的学习目的,共同的学习过程,共同的成长经历,共同的文化心理和共同的社会价值取向。
在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上,要遵循以下三点要求:
第一,以情感为纽带,维系班集体的运行。在班级共同体的建设上,教师让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理想,有着共同的为学习目标而奋斗的情感倾向,包括学生对班级的情感,对老师的尊敬,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对同学的亲密情感,只有在情感上和谐,才能使班集体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第二,以制度为辅助,确保学习共同体的健康成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情感维系,不能确保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在班级中,要建立学习制度,包括预习制度、课堂学习制度、复习制度等。
第三,学习共同体细化。在班级学习共同体中,为了让学习共同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将其细化。分为若干小组,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组员按AA、BB、CC分别结成对子,成绩、性别、个性等因素也要考虑在内。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当,各小组相对***,教师轮流指导,小组成员互相关照、共同发展,建立起互助关系。
二 妥善处理集体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建立学习共同体,会让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学习共同体中集体进步和个人发展两不误,在共同体学习中,要充分注重优中差组合、优优组合、中中组合、差差组合,适时调整组合形式,杜绝共同体内部组合的一成不变。
如在学习探索新知识时,学习共同体的组建要采用优中差的组合,在自主学习时,优生可以做个探索的先锋,首先发言,中等生受到优生的启发,也会有新的体会,差生在听了优生和中等生的发言后,也会对新授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实现了共同进步,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在复习练习课中,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就需要采用优优组合、中中组合、差差组合,分开进行,这样组建是为了不让优生唱独角戏。在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共同体进行学习时,他们都能有信心发言,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伙伴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要视情况及时调整,不能任优秀生“唱独角戏”,而忽略了后进生,坚决杜绝小组合作的虚假性,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出高效,出奇效。
三 科学评价,完善学习共同体
科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等方面。教师的评价主要看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学习效果、合作学习能力、组织调控能力等;学生评价分为学习共同体成员评价和非成员评价两部分,共同体成员的评价主要看学习时是否其乐融融,合作学习时分工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习等;非共同体成员评价主要看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效率,成员的学习行为等;学校评价主要看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实践情况;家长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学习成果等。
总之,对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与完善,要定期给予科学的评价,以便有效整改实施,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发展。评价要素有:(1)有没有转变学习观念;(2)学习效率是否提高;(3)共同体成员之间感情是否融洽;(4)学生建构知识的正确性;(5)成员协商程度;(6)成员行为的规范程度;(7)共同体成员的倾听、讨论表达、组织情况。
四 合理完善学习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共同体受时间和教育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如在学期学年转换的时候,学生的调整、教师调配等原因而出现的变动。或者在假期中共同体成员长时间分离,各成员在情感上的变化,都会带来一些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矛盾。及时有效地反馈学习共同体的有关情况信息,根据学习共同体在不同时期的情况,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或重新设计各项措施、方案,实现学习共同体动态的可持续发展。
五 扩大学习共同体外延,建构学习共同体新体系
班级学习共同体、小组学习共同体,都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学校学习活动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学习组织形式。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能忽视学校教育的其他主要因素。为了完善学习共同体的组织体系,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家校学习共同体和学校社会学习共同体等,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家长、社会机构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其宗旨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改变教育模式单一的现象,让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利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