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碰撞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与学生的心灵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就是思想相互摩擦、激荡的过程。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彼此间才能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才能得到健康向上的成长。那么,师生间如何进行心灵对话呢?
一、创建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首先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只有让学生说话才能知道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同时和学生对话是了解学生思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与学生对话,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只有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才肯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甚至包括一些错误的观念。这是对老师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使学生把心窗打开,使老师的干预成为可能。其次要学会倾听,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是学生的朋友,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哪怕是错误的观念,只要是他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思想,老师都要平心静气地倾听,然后决定如何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角色,使其对学生成长的引导成为可能。
二、课上的平等对话
在民主开放的现代社会环境中,现代学生更具朝气与主见,板着面孔、放不下“师道尊严”架子的班主任,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学生需要的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和谐交融的师生关系。面对学生,教师的一丝微笑,会让学生觉得如雨后彩虹般绚丽;教师的亲切话语,会如一束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坎;只有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受其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三、课外的心灵对话
班主任充分利用课外每一个适宜的契机,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痕迹的教育,能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
早上和学生刚见面时的对话。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
课内巡视作业时的对话。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思考,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休息日校外偶遇时的对话。有时,校外偶遇学生,这是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好学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如 “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
利用网络、电话和学生的对话。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方式更加便捷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络上建立班级群,茶余饭后,在群里和学生聊聊:“今天班里谁表现得最好?”“今天老师上的课你听懂了没有?”??也可以利用电话和同学谈心。由于师生不是面对面谈话,学生就没有约束感,往往会畅所欲言。不但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家庭生活,而且还能反馈班级各方面的工作情况。
四、纸上的情感对话
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给予学生的鼓舞,增强其前进的动力;对学生委婉的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利用书信、日记书面对话。随着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其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尤其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不容易表露出来。为了使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设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了解他们心中有什么愉快和痛苦,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利用学生写书信、日记,进行书面交流说话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为主,以保密、尊重为原则。所以,学生们能够在书信、日记中流露真实的心声,使老师能够通过学生的表达了解学生心灵深处一般不愿向别人披露的想法,以便教师能“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种爱又是及时的、全面的、科学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并用这些爱去排挤学生心灵上的杂草!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心灵对话”,与学生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让我们教育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心灵对话 情感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