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佩戴玉器不仅因为它能起到美丽装饰,而且它还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有106种玉石用于内服外敷的治病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代;玉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玉"在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由此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玉文化.对玉文化进行发掘整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礼俗及古人的精神建构.
一、玉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在近8000年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发展伴随着我们民族的生息繁衍和文明进步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国人用玉,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迄今所知距今六十万年的“北京人”,从居住地二公里以外的花岗岩坡地上找到水晶以制造工具。这就是我国玉器的最初萌芽。从它诞生之时即与石器共存,其功能也与石器一致。在先民眼里,玉器与石器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我们过去说过的玉、石俱在,玉、石不分的现象。人类经历了数十万年的玉石并存、玉石不分的历史时期之后,对两者的差别慢慢地有了新的认识。至距今八千年的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装饰精美的玉器。
二、古玉的分类
人们今天所知的古玉,就材料而言大体可分为三大种类。
第一类是“东方玉“,是一种蛇纹石和透闪石共生的矿物,硬度在4.5度至5.5度之间。常见的有各种岫岩玉和南阳玉等。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中期的古玉,大都使用此类材料。
第二类是“西方玉”,俗称“软玉”,是一种透闪石与阳起石混合的矿物,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主要指的是***盛产的和田玉及相类似的玉石。此种材料,从商代晚期开始直到明清时期,逐渐成为中国玉的代表和主流。
第三类是“南方玉”,俗称“硬玉”,是一种钠铝硅酸盐的混合矿物,硬度在6.5度至7度之间,指的就是人们常说的“翡翠”。此种材料产于缅甸北部地区,从清代初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
以上三大类,构成了中国玉石材料的主体,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主导地位。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块璞玉毛料,不管出于何种用意、何种用途,只有经过设计构思,碾磨雕琢,才能成为实用品或艺术品,才能具有生命力。中国玉器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中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史。因此,未经雕琢的玉石是不能称作玉器的。古玉之所以名贵,主要在于它的艺术价值。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玉石),献给厉王,说是石头,以欺君之罪断其左足。之后,献给武王,又说是石头,断其右足。待文王继位时才得以剖开,发现果然是一好玉,随后加工成“和氏壁”。“五城之都,仅可一观”,成为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和氏壁”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典故。近代人刘大同在《古玉辨》中称,“古玉有四异:一具天然之九色,较他物特多;二经人工之雕琢,较他物特精;三受地气之酝酿,较他物特润;四纳各色之沁入,较他物特艳;其品格非同寻常,焉得不贵”。此番议论,把古玉的名贵之处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玉之药用
食玉可以健康长寿,这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看法。古代所谓“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玉膏”、“玉脂”、“玉醴”、“玉屑”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制品。而且其功效都是“服之长年不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在我国古代对美丽的玉石,上至帝王将相,下及民间百姓,都非常珍视。不仅崇尚玉器的种种美德,还认为玉石是阴阳二气的精纯,相信它对人体健康有着神奇的作用。所以古人早就将美玉应用于医疗保健。
佩戴玉器不仅因为它能起到美丽装饰,而且它还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有106种玉石用于内服外敷的治病方法。“玉屑是以玉石为屑。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懑,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能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燥;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由此可见,玉石自古入药,它对于疗疾和保健具有极好的作用.
四、中国玉文化的研究价值及其开发意义
中国玉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价值内涵。
1.历史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砸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最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奇迹。
2.艺术价值
自古以来,玉器就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审美文化等的代表性艺术形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殿堂里,只有玉器最代表特有的民族精神,即尊礼仪、尚道德、崇美善、重温良。既是人类当今走进新时代,中国人爱玉、崇玉、佩玉仍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认为,玉器是中国文化史最具特色的艺术形态。进而,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玉和玉器的文化内质,即坚韧、厚朴和温润,其中温润(阴柔)是其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即阴阳二元文化及其“中和”思想(“阴柔”是其主要文化内涵)的一脉相承。而今,“和”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它包括和谐、和睦、和善、中和等含义,蕴涵盖和以处众、和衷共济、***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当今中国要振兴,必须继续弘扬玉文化“温润(阴柔)”的特质,大力提倡“和合”,致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3.审美价值
我们的祖先在跨入文明之际的新石器时代,将玉制成精美的饰件、神秘的礼仪器,简直就是天造地设、完美无缺,这应该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更趋向繁复、更高阶段的美学观念、礼仪制度紧密相关。人们已不满足一般的木、骨、石质礼仪用具, 而是用神圣、永恒、美好的山川精英――玉,来彰显巫觋、显贵王权们的意识形态。它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玉质生产工具,以原始的朴拙美,将其功利价值推向顶峰,后期的装饰品又初显文明的典雅,标志着社会出现了高度审美要求和审美风范。同时,玉质生产工具脱胎而生的礼仪器,即由原来的物质产品变化为精神产品,标志着物质与精神的浑融及其超功能价值观的完成。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瑕,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综合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了神秘化的美感,这种神秘化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化的独特审美趋向,由此,崇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玉文化以其象征价值、文化价值和财富价值等的内涵,不断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发展中达到新的高峰。玉器及玉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和价值极高等方面。玉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艺术、审美、科学和开发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