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转型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城市能否顺利转型,不仅决定城市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也决定国家整体经济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与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城市转型的基本动因就是要调整波峰,改变长周期,防止衰退,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城市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割裂地将城市发展理解为经济的增长,所以,城市的转型既包括经济转型,又包括社会转型,是经济与社会转型的统一体。实现城市转型所需要的支撑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产业转型支撑经济转型,二是以中产阶级崛起支撑社会转型,三是以制度创新为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保障。
关键词:城市转型;动因;内涵;支撑;产业长周期
中***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8—0034—06
一、引言
城市转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城市转型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资源与环境压力的日益加大,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城市转型的热潮,中国的城市也正在进入一个总体转型的历史阶段。这个转型是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我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转变过程中城市由传统经济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城市能否顺利转型,不仅决定城市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也决定国家整体经济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与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这一领域,开始对城市转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可以认为,城市转型是当前城市科学研究的一个理论前沿问题,也是学界、***府界和新闻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规划学等领域的学者的加入,有关城市转型的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综合研究日益增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关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创新城市、创意城市、宜居城市、智慧城市等种种构想,一定程度上都包含着城市转型的思想。尽管目前有关中国城市转型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研究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概念比较混乱,不同学者对城市转型的界定不一,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二是对城市转型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综合效应和战略路径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三是对单个城市、特定领域的研究较多,而从整个国家层面的系统综合性研究较少。
从发达国家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轨迹来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在产业层面上,既与工业化的演进轨迹切合,也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长周期有关。本文试***从我国城市发展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长周期的基本现实出发,研究经济长周期与城市生命周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析城市转型的内涵并提出现阶段实现我国城市转型所需要的支撑体系。
二、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基本现实: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长周期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世界经济的总趋势是增长和发展的,但增长和发展并不是直线的,而是在波动中前进的。波动既有规律性的波动,也有非规律性的波动。规律性的波动即为经济周期。
从历史上的几次经济长周期波动来看,每一次均与主导产业群的变迁有着直接关联。每一次具有***性的技术突破都意味着以新产业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新格局形成。因此,主导产业群的演进是经济周期的物质承担者,是形成经济长周期的物质基础。主导产业群的不断演进使得经济形成了一个个的长周期,经济长周期的发展正是一个个主导产业替演进的反映。
城市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受经济发展中长周期的影响,其发展也表现为在一段时间内有较快的增长,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速度就会减缓,甚至出现衰退,表现出周期波动的特点。关于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城市发展的轨迹中得到印证。
由于城市人口增长(从而就业人口增长),构成了城市复兴和繁荣的手段,我们可以用人口的变化来展示城市发展的周期。
***1是纽约一曼哈顿地区1790—1980年近200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的变化趋势,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周期性波动的特点。纽约自1790年奠定了贸易港城市以来,城市人口曲折上升,在总体上总是与国民经济的运动方向呈一致。在20世纪前有三个波峰增长,分别是1800、1850、1890三个年段前的三个波峰增长。进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口增长率陷入负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0年前后的再一次回升波峰增长,但70年代前后,又快速下跌到负数。纽约人口这种下降趋势是当代城市的典型,70年代后欧洲的大城市,特别是正在进行工业化转换的中心城市,都明显地具有这种周期波动的特征。
为什么城市发展表现为周期性波动,其根本原因就是技术进步阶段性,这个阶段性促使主导产业群相互更替,而主导产业群的相互更替促使整个经济呈现“长周期”式的发展形态。城市经济转换意味着城市发展和衰退的周期循环。经济周期同样也是城市的发展周期,产业周期仍然是城市生命周期的物质承担者。
城市发展与产业周期的这种关系,也为西方工业化的历程所印证。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的1800年、1850年、1900年、1950年、2000年前后的五个时期,是城市大发展的年代。这恰好与康德拉捷夫周期相吻合。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在1800年、1850年、1900年、1950年前后经历了四次长周后,与20世纪90年代起进入以信息产业、纳米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为主导产业,以新经济、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的第五个长周期。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城市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目前仍然处于化学工业、电讯业、汽车、石油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占主要地位、服务业比重加大为特征的第三个长周期。而这一阶段特征也与我国工业化中期的阶段特征相一致。
在这一阶段,我国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尽早培育第四长周期中的机械制造、人工智能、新石化、新交通运输等成为主导产业,并使其成为下一阶段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为我国顺利进入第四长周期做好准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城市转型的动因、内涵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