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雨天。我们相约来探访这一条江南的茶马古道。
手头有一本厚厚的史料,是绍兴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金银永先生事先准备好的。我们不想单就历史来叙说历史,而是想依据历史资料的指引,找到那些可以还原历史的古迹与遗存。
日铸岭与日铸茶
日铸岭,是不能不去朝圣的。
北宋欧阳修说:“两浙之品,日注(铸)第一”;杨彦岭《杨公笔录》有“会稽日铸山,茶品冠江浙”;清人金武祥评日铸茶谓“遂开千古饮茶之宗”。这便是陆游诗中所说的“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日炒青,日苍鹰爪,则撮泡矣”。这是最早的炒青绿茶,也是饮茶撮泡法的起源之处。
越过风雨超越时空去寻觅历史,有一个声音仿佛在说:“昔欧冶子铸剑,他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故名日铸岭”。日铸岭在那里,依稀的山路在那里,经过千年风雨的石阶在那里,那个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已经很难寻觅了,透过风声、雨声,似乎听到遥远的铁锤锤打的声音,这是最早的越王剑铸成的地方。欧冶子是怎么找到这么一个地方的?这里的山水成就了欧冶子,注定了日铸岭是一个不平凡的极具神奇色彩的地方。据说沿着这条古道,古道上还有下马桥。和议事坪的遗迹,与北宋皇帝赵佶的驸马南下避难抗金的故事有关。风雨飘摇,千年“卧薪尝胆”的故事又一次重演了,日铸岭是古越文化的见证。
在古道的竹林深处,仍可以找到一些野生的茶树苗。她是刻意生长在那里为日铸茶作注解吗?我们伫立在日铸岭顶的那个凉亭里,找那一块《日铸亭庵碑记》,模糊的字迹中,依稀可辨:“夫岭东连台、温,西接杭、绍,阳明洞,若邪溪。咫尺名山,环卫耸秀,往来络绎,商货奔驰乃今指之道也。”谁能说,这不是一条茶马古道呢?
御茶湾
这才是真正的日铸茶的出产之处。
日铸茶,又称日铸雪芽,兰雪茶,宋时被列为贡品。明清两代,曾在这里开辟“御茶湾”,专为皇室采制御茶。御茶湾的各字留下来了。
此处的荒凉与偏僻,显然不能与唐时浙江长兴的贡茶院,北宋建瓯的北苑御茶园相比,可她是真真实实的一处历史遗迹。御茶湾,只是当地的人们忽略了你。站在溪流边上,我们想象着当时采制御茶时的热闹场景,也预想这个“御茶湾”将重新规划开发的未来场景的辉煌景象。
开发得有些迟了,一如日铸茶的复兴,在浙江的茶文化历史上,除了紫笋茶,还有什么样的历史名茶在历史与文化的底蕴上可以超越日铸茶呢?
不说欧阳永叔的名句,“两浙之茶,日铸第一”,更有诗人王龟龄曰:“龙山瑞草,日铸雪芽。”透过历史烟云,可以发现绍兴之日铸,在茶的历史上是那样的光彩夺目,正如明袁宏道诗云:“钱塘艳若花,山阴纤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平生王献之,酷爱山***。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王化村:百年老茶枝
绍兴王化村,这一个被人称之为江南香格里拉的小乡村。至今仍然留存着一处百年的建筑,瑞泰茶栈,这是创造于清道光二十五年的茶栈,创立人为王化人宋周瑞。
百年的茶栈见证了日铸茶和平水珠茶营造的辉煌。
据史料,宋周瑞以日铸岭产的茶叶携带至上海洋行,被认定质量上乘,宝顺、怡和、旗昌等6家洋行与之签约,由瑞泰负责生产、采购,在沪交货,这样经营长达44年,最盛时瑞泰建立有25家分支茶栈。
我们在瑞泰茶栈的院落里徘徊,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茶栈,已经被改成了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后院和边厢房仍住着住家,据住在院里的老人介绍,这个院落共有137间房子,在瑞泰茶栈辉煌时,这些房子分别用作加工车间、账房、厢房、长工房、厨房。听村里的老人讲述让所有王化人骄傲的瑞泰茶栈的故事,物是人非,似乎所有的属于语言的诉说显得有些苍白。在那一个院子的角落里,一只写着“衍和”字样的茶箱。极像是刻意自己跳出来要为我们作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这可以作为文物的茶箱,竞被这样用作垃圾箱随意堆放在院落里。
王化村的瑞泰茶楼,是中国茶叶出口近代史的缩影。这样的遗迹已经不多见了,理应把它作为文物好好地保护起来,她是中国近代茶叶出口历史辉煌的见证。
铸铺岙村
铸铺岙村,过去是若邪溪的一个埠头,是水路与陆路的连接点。曾经的繁华,被美誉为“小上海。”在那个“浙东第一亭”的凉亭里,一位家住凉亭旁年已76岁的朱绍裘老先生告诉记者。记得小时候铸铺岙村非常繁华,沿溪的街道商铺林立,若耶溪上每天有300多条乌篷船停泊,三层高的大船有4条,它们往返于绍兴、杭州、上海,带来工业日用品,又在这里装回山货。山民挑着担子来镇上卖了山货,又买回日用百货。这个凉亭是水路转陆路,或是陆路转水路,山民们必经之处和停留休息的地方。
昔日的繁华已经不见了。若耶溪也不再是过去文人们笔下的若耶溪。若耶溪变窄了,污染了的河流不再有王阳明诗中“栖鹤”的场景,一群不知谁家养的鸭子一点也没有历史的负重感在溪中自由地戏水觅食。
我们思考起了“历史”两字,历史究竟代表了什么?难道只是信了文字与记忆吗?铸铺岙村曾经的繁华,留在少数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记忆也将随着一个个老人的逝去而将消失。
平水珠茶,平水镇
同样的感叹,又一次出现在平水镇的街头。
这是一个在唐代就形成了茶叶集市的地方。平水的真正出名,是在明后期,会稽县平水一带的茶农,在日铸茶炒青制法的基础上,将“似长非长”“似圆非圆”的日铸茶经重揉、重压,揉炒结合为团,制成了炒青圆茶,这种茶叶外形圆润如珠,又出产于平水附近的山区,并集中于平水加工,所以在国内外市场上便称之“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于明末开始出口。清代,是平水珠茶出口的辉煌时期,平水亦成为折东茶叶的加工集散地,清道光以后附近各县所产珠茶,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平水珠茶”因此声名远扬,享誉海内外,成为我国当时最有名、最具规模的出口茶类之一。平水珠茶在国际市场被誉为“绿色珍珠”。十八世纪中期,平均每年出口平水珠茶1万吨、最高达1.25万吨,平水珠茶在伦敦市场上的售价之高,不亚于珠宝。
即便是过了平水珠茶的鼎盛时期,在1938年日***占领绍兴前,平水仍然有大大小小的茶厂(茶栈)69家。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扛起了近代整个中国茶叶出口半壁江山的出口茶叶加工集散地,彼时的平水镇是繁华的,这样一个小镇,分布着69家茶厂(茶栈),其规模、其气势,足以让人叹喟。
茶栈林立,茶香飘逸的平水老街,又在何处呢?
一如若耶溪的消失,人们可以不记得若耶溪,但人们千万别忘记平水这个名字和平水这个地方。平水,书写了中国近代茶叶出口的精彩华章,平水茶事足以构成近代中国茶叶出口半部历史。
依然作为中国茶叶拳头出口商品的珠茶,在国际市场上,很多人依然称它为平水珠茶,英文Gunpowder依然为全世界的茶商们所熟悉。
平水,在中华茶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别无他处能够替代。
有着如此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平水,应该有一些让人朝圣的地方。可是破旧的古街早已沦落到被人遗忘到遗弃的景地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路怀旧 探寻平水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