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乔治・艾略特通过《织工马南》,讲述主人公在得与失中找到了生命中爱的对象和尝到了人生的乐趣,从而有了面对过去的勇气和展望未来的信心,揭示了对有生命人倾注的爱比对无生命物体倾注的爱更有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人生中得与失是相交相融的,在某种程度上作者也提出了对宗教的控告。
关键词:乔治・艾略特 《织工马南》爱 宗教
笔名为乔治・艾略特的玛丽・安・埃文斯,是十八、十九世纪英国最有名的小说家之一。艾略特崇尚人道主义,也是人类本性的诠释者。她不仅探寻生活的真谛,而且努力去发掘人的本性。其作品《织工马南》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织工马南》描述了一位天性淳朴、生活节俭的织工西拉斯,被朋友陷害后被迫背井离乡,居住在小村庄瑞福络,靠织布谋生的生活经历。西拉斯被盗窃后,所有积蓄尽去,最后收养了一个弃婴才重新品尝到生命中爱的乐趣。小说中渗透着艾略特的道德与哲学思想。总的来说,乔治・艾略特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同时,笔端流露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她不仅高度赞扬了爱的重要性,而且强烈地抨击了对宗教的顶礼膜拜,以及由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代表的腐化堕落行为,并且揭示了人的本性。
一、 生活中爱的重要性
在这部小说中,艾略特力***证明爱他人比爱金钱更有意义这个主题。《织工马南》这部作品因其简单性和虚构性而常受到批判。在近十五年的孤独生涯之后,西拉斯一夜之间突然把对金子的爱全部转移倾注到女儿身上,这似乎有些荒诞离奇。尽管在艾略特的笔下,西拉斯再一次融入社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是读者却感受到的是女儿的到来使他的心态发生了迅速变化。即使存在着这样的瑕疵,但是艾略特还是表明了人不能像西拉斯这样把自己封闭起来,脱离社会而存在这个主题。虽然西拉斯能从不停的编织与贮存的金子堆中获得一点乐趣,但后来他把自己融入社会之后才找到真正的幸福。自从被放逐以来,受到严重打击,开始对他人甚至是上帝产生怀疑。然而十五年后,女儿的出现,使他找回了自我,找到了爱的真谛。数年之后,当西拉斯和女儿再重返故里时,西拉斯已经有能力去追求自身之外的幸福了。这也标志着他开始有勇气去面对过去,认识到了自己和Eppie的将来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在故事的结尾,西拉斯狂躁的脾气似乎已经离他远去了,这似乎合情合理,因为这位孤独的编织工已恢复常态,而且Eppie使他重新面对现实世界,他的灵魂已经和躯体合二为一了。曾经飘零在外、备受煎熬的灵魂,如今已经焕发生机,朝气蓬勃了。然而他依然故态复发,这暗示了十五年的自我折磨,已经在他受伤的灵魂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随着西拉斯・马南的金子的与日俱增,他却日渐封闭自己。没有信仰,也没有爱,每日仅从金光闪闪的金币中获取一点点满足。最后,仍然是爱治愈了西拉斯暴躁的脾气,使其鼓起勇气去外面的世界,也激励着其去寻求生活中的乐趣与幸福,并展望未来。这也正是艾略特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通过现实生活去宣扬道德与哲学思想的光彩之处。
二、 对的控诉
在小说中作者谴责控诉了用抽签的方式来判西拉斯有罪与否这一行为就是不公正的,也是值得怀疑的。然后,随着西拉斯重返教堂与Eppie进行洗礼,信仰的真实性得以重现。不管遇到何种情况,西拉斯都认为信仰是自己坚实的支柱。当然,从一些线索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艾略特如下的宗教观点:
首先,她想让人们从对宗教的狂热崇拜中清醒过来,认为其毒害人的思想,以至于使人萎靡不振,安于现状,缺少生动与创新精神。当马南被村民指控盗窃时,他仅仅说“God will clear me, I know nothing about the knife being here, or the money...”(Eliot 9) 他并没有用证据或更多的言词为自己开脱,而且求助于上帝,仅依靠祈祷和抽签来解决问题,最后被判有罪也默然接受。只是在最后说了句“...there are no just God that governs the earth righteously, but a God of lies, that bears witness against the innocent”(Eliot 10)很明显,迷信思想已根深蒂固,这也是艾略特的意思所在: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而不是盲目地求助于上帝。这也告诉读者,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似乎虔诚至极,疯狂地推崇着上帝,根本认识不到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为了唤醒愚昧无知的人们,艾略特呼吁宗教改革。
其次,艾略特另一主张是不再信仰上帝。艾略特认为上帝并没有去搭救他的子民,解除他们的苦难,相反却使恶人得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对行为的抨击。1861年主人公居住在一个小村庄,其生活时代与工业***如此接近。那时期的人们思想简单,只是关注着自己,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人们当时对自己的信仰了解的并不多,但从内心深处仍虔诚地信奉着那些信条。由于这些纯朴善良的人们愚昧无知,宗教信条成了统治压迫他们的工具,正如西拉斯被邪恶的势力紧攥手中,以抽签的方式来判有罪并且要退回所盗钱财一样。很明显,马南被陷害,可对上帝顶礼膜拜的信徒们对此却信以为真。
三、 生活中的得与失
通过Cass一家和西拉斯・马南的生活经历来反映生活中得失相交相融的问题是隐含在作品中的另一个主题。富得流油的Godfrey和Dunstan是自私自利的恶棍,试***霸占他人之物为自己所有。对他们的描写揭露了病态的上层社会。而Cass一家自私自利,认为他们的富有可以使他们为所欲为(Godfrey试***从西拉斯手中夺走Eppie),西拉斯是下层生活的典型代表,更是被阶级偏见所埋没的牺牲品。
1)Godfrey Class
他是Squire的大儿子,在Squire与他的甜心Nancy结合之前,他曾经与Molly Farren秘密为婚,生下了另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就是被西拉斯・马南发现并抚养长大的Eppie,直到最后马南才知道Eppie的家庭背景。Godfrey生活中缺少爱与关怀。缺少爱与关怀,这也可以说是他的损失。同时,这又使他心中装有强烈的憎恨和悲苦情结。
当早已被他遗忘的妻子Molly在大雪中死去时,他一面想偷偷地将其埋葬,一面又暗自窃喜。没有了Molly,他却可以得到Nancy Lammeter,为了继承家族的遗产时,他又失去自己重新见到的刚两岁的女儿。
2)Dunstan Cass
Dunstan是Squire的第二个儿子,一个心怀恶意,爱看别人笑话的家伙,总是爱惹是生非。最终,他因偷窃西拉斯的两袋金子而掉入石洞,溺水而死,使他那腐烂的身躯和金子一起埋藏了整整十六年。
刚开始,镇上似乎没有人想起过Dustan,对于他的销声匿迹也不足为奇,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数年之后,人们才提起他,但却是他的死讯。当西拉斯的房子旁边的石洞被抽干时,Dunstan的尸体和他十六年前偷窃的金子才呈现在人们面前。这里我们可以看出Dunstan得到了本属于西拉斯的金子,却葬送了自己的生命,这实在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
3)Silas Marner
Silas Marner是故事的主角,当被诬陷后被迫背井离乡,到了另外一个城镇Raveloe,作为一名编织工,孤独地生活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而乏味的编织生活。这一度使他忘记自己不愉快的过去。靠编织挣来的除了金光闪闪的钱币,一无所有。当金发碧眼的小女孩闯入他的生活之后,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Silas Marner,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被William Dane诬陷后,极度悲愤,雪上加霜的是,他又失去了未婚妻。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心灰意冷,远离教堂,疏远他人。编织挣钱成了他工作的唯一目的,日复一日地编织着,编织着他那还没有结束的噩梦。紧接着,多年的积蓄又被一盗而光。他失去了金子,却得到一个可爱的孩子。对女儿倾注的爱代替了对金子的狂恋,而这种爱是金子远远代替不了的。在故事的最后,艾略特不惜笔墨,又讲述了西拉斯一切很好。他不仅得到女儿Eppie这个无价之宝,而且又拥有了一个儿子Aaron Winthrop. Aaron Winthrop是Mrs Winthrop的儿子,最后又成了Eppie的丈夫和西拉斯的女婿。Aaron答应帮助西拉斯和Eppie打理菜园和料理家务。对于西拉斯来说,他所得到的是成倍的,更是无法估量的。
4)Eppie
Eppie是Godfrey的女儿。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从两岁开始就由西拉斯抚养,她把自己视为西拉斯的女儿,也是西拉斯快乐的源泉。Eppie代替了编织工对金子的爱,并把他带到了生机盎然的现实世界。对于Eppie来说,尽管没有得到亲生父亲的认可,却得到了西拉斯的爱与关怀。
结语
艾略特的《织工马南》中充满了交织融合的人类情感,强调了生命中爱的重要性,同时揭露了被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所倾倒的腐化、堕落的上层社会。正是生命中的爱而不是金钱才给予人们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面对过去,展望未来。她抨击了当时的,认为只有人类自己,而非上帝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观点是人道主义的。而且艾略特还深刻地剖析了人的本性,研究了生活中得失相辅相成的问题。爱他人,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对爱充满信心,这也许就是她在生活中所赞许的东西。
参考文献:
[1]Brown.语言与理解.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英)艾略特著.塔纳改写.刘思远注.织工马南[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胡明扬.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
[4]康家珑编著.语言的艺术.海潮出版社,2005.
[5]乔治・艾略特.织工马南/英语戏剧系列丛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织工马南》探寻人物情结